王大敏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S将研究对象分为IS组(并发IS,92例)和非IS组(未并发IS,1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39例NVAF患者中,92例(38.49%)患者并发IS。IS组患者年龄≥75岁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总胆固醇(T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左心房直径(LAD)均高于非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C、RDW、LAD是NVAF患者并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以及TC、RDW、LAD水平升高是NVAF患者并发IS的危险因素。
- 王大敏邹露娟边云冯强龙
- 关键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
- 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取未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后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环节时间[医师到位时间、入院至血标本及影像学出结果时间、入院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NT)、急诊逗留时间]、凝血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相关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日常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溶栓率及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师到位时间、入院至检查出结果总耗时、DNT、急诊逗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两组血浆Fb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bg、D-D水平降低或升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降低或升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急诊全程优化绿色通道,可以明显缩短各环节时间,提高溶栓效果及溶栓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 邓燕王大敏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
-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进行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中有30例存在发热情况,29例存在着头痛反应,18例意识障碍,12例抽搐,25例脑膜刺激征,27例存在着咳痰情况,24例存在着常合并肺结核,4例存在着其他肺外结核,所有患者经过CD4含量检测,每立方毫米小于200含量,患者脑脊液压力较高,白细胞及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含量及氯化物含量降低,ADA含量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较为特殊,病情严重,患者极有可能死亡,应用抗结核加激素治疗并联用HARRT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王大敏
-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性脑膜炎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IL-8、TNF-α水平,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H、p(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理想。
- 王大敏陈敏张渝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
- 脑梗死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脑梗死相关性肺炎病人151例,将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病人49例设为研究组,其他类型肺炎病人102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抗生素应用、喂养方式、意识水平等临床资料,采集两组清晨深咳痰液行细菌学检测。结果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机械通气、糖尿病史、抗生素应用、喂养方式、意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意识昏迷、年龄≥75岁、机械通气、糖尿病史、应用抗生素及鼻饲均为脑梗死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49例脑梗死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病人共分离出菌株61株,革兰阴性菌占65.5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2.95%、21.31%、18.03%;革兰阳性菌占34.43%,其中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分别占13.11%、11.48%、8.20%。结论年龄≥75岁、糖尿病史、意识昏迷、机械通气、应用抗生素及鼻饲均为脑梗死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脑梗死并发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故临床上应优先使用抗革兰阴性菌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 王大敏朱超陈敏
- 关键词:脑梗死病原菌特点鼻饲
- 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构建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将200例CSVD患者分为发生组(80例)和未发生组(120例),按照比例(6∶4)将其分为建模组(80例)及验证组(120例)。回顾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生组患者年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双侧额叶、双侧基底节的脑白质病变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LDL-C、HCY均是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TC、LDL-C、HCY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60(P<0.05)。构建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列线图,其校准曲线的C-index为0.992;建模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990及0.881。结论基于年龄、文化程度、TC、LDL-C、HCY水平构建的C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有一定参考价值。
- 王大敏邹露娟边云冯强龙郭毅
- 关键词: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
- 百草枯中毒85例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85例确诊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救治经验,急救方法主要包括迅速清除体内毒物、促进毒物排出和药物应用及时治疗多器官功能损害等。结果 8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经过综合治疗,18例好转,67例死亡,治疗成功率21.2%,死亡率78.8%。结论,百草枯中毒目前无特殊解救药物,抢救成功的关键与服毒量、及时就诊,彻底地减少毒物的吸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和血液净化有关。
- 王大敏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临床救治
- 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及口服联合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转归。方法将重症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25例。胺碘酮组予胺碘酮静脉及口服治疗,利多卡因组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胺碘酮组有效率为76.0%高于利多卡因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病死率为4.0%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重症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值得推广应用。
- 王大敏
- 关键词:胺碘酮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