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超
- 作品数:11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450MHz食管腔内微波辐射器热分布的在体研究被引量:14
- 1998年
- 目的研究2450MHz食管腔内微波辐射器在人体内热分布情况。材料与方法通过5例食管癌病人开胸术中进行食管内辐射器加温并在壁内不同深度测温并与管腔内温度进行对照得出食管壁不同深度的温升情况。结果在腔内温度维持45℃左右时,辐射器有效加温长度中心深0.5cm、1cm处温度约在41℃和39℃,从表面往深度去的温降呈指数下降,比理论计算值(0.5cm38.0℃,1cm37.4℃)要好得多。结论2450MHz食管腔内辐射器在深部温降呈指数型,0.25cm,0.5cm,1cm深度温度与表面温度(0cm)之差分别为2℃、4℃及6℃。
- 祁超苏国荣王保胜李鼎九卫功铨桑玫
- 关键词:食管癌微波疗法热分布
- 蝎毒的热增敏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蝎毒对热疗的增敏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在NIH小鼠的右后大腿皮下,当肿瘤平均直径达到6mm时开始实验,观察蝎毒(0.6mg/kg)、热疗(43℃25分钟)及其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直径倍增时间(MDDT)、生存时间(AST)、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对照组、蝎毒组、热疗组和蝎毒热疗组的MDDT分别为10.2±0.34天、11.5±0.38天、12.7±0.41天和14.1±0.42天,各治疗组均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引起肿瘤坏死,诱发细胞凋亡,尤以联合治疗效果明显。结论蝎毒不仅有抗肿瘤作用,而且对热疗有增敏作用,诱发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 贺会江祁超黄静吴细丕黄传继吴细丕
- 关键词:蝎毒肿瘤热疗法
- IH小鼠全身热疗及热耐受实验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研究全身热疗对机体的损伤、与热剂量的关系及全身热疗热耐受现象的量化。方法:分别以405℃、410℃、415℃、420℃、425℃、430℃,不同时间对NIH小鼠进行加温治疗,观察其死亡情况。热耐受实验以415℃25分钟作为引导加温,然后每隔24小时按不同温度-时间进行治疗,记录其死亡率。结果:415℃、42℃、425℃和43℃不同加温时间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4081min、2252min、1823min及1378min。热耐受研究证实热疗后24小时最强,之后每24小时消减近50%,但415℃24小时热耐受接近无穷大。405℃加热至3小时未见有死亡,41℃产生最大死亡率为40%。结论:小鼠全身热疗415℃以下约2小时后产生热耐受;24小时产生最大热耐受,每24小时约递减50%。
- 祁超何会江黄静黄静
- 关键词:全身热疗热耐受热疗法肿瘤
- 蝎毒放射增敏,热增敏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蝎对放疗、热疗有无增敏性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Lewis肺癌接种在NIH小鼠右后肢大腿皮下,当肿瘤平均直径达6mm时,观察对照组(NS)、蝎毒组(0.6mg/kg),热疗组(43℃25min)、放疗组(4GY)、蝎毒+热疗组、蝎毒+放疗组、热疗+疗效组、蝎毒+热疗+放疗组肿瘤倍增时间(MDDT)、生存时间(AET)、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蝎毒组、热疗组。
- 祁超贺会江
- 关键词:蝎毒肿瘤
- 425例食管癌术后病理分析
- 1998年
- 手术一直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而病变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及术前诊断主要是靠X线钡餐及内镜检查,也是估计能否手术切除的主要依据。CT及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但由于医生的认识及病人经济情况所限并未成为常规。肿瘤对食管壁侵犯的深度、范...
- 王秀菊祁超刘萍
- 关键词:食管癌外科手术术后病理
- 改进微波辐射器性能的方法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通过提高辐射器的性能进而增加肿瘤热疗的适应范围和疗效。方法:在MaxSAR(最大比吸收率)处增加垫片测量EHS,不同介质作藕合剂测量EHD。结果:增加垫片可不同程度增加ESH,最好的提高了42.9%,水作介质最好,EHD约为 3 cm。结论:通过降低热点区 SAR值的方法增加 EHS,用表面冷却法增加 EHD,提高微波辐射器性能。
- 苏国荣王保胜张楚敏刘楠杨成文祁超李鼎九
- 关键词:微波辐射器垫片介质肿瘤热疗
- 80例恶性肿瘤RF热疗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报告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并RF热疗的热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腹腔晚期恶性肿瘤80 例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或腹水,原发瘤未能切除或术后复发.其中胃贲门癌22例,结直肠癌16例,宫颈、宫体癌7例,卵巢癌3例,胰腺癌5例,肺癌腹腔转移、肝癌、食管癌术后腹腔转移各4例,鼻咽癌腹腔转移3例,肾癌2例,其他肿瘤10例.患者均接受2~11次腹腔热灌注+ R F加温+顺铂为主合并氟尿嘧啶或丝裂霉素方案的化疗,少部患者合并了局部放疗.腹腔灌注约50℃(水浴温度)生理盐水,以后RF热疗.测量腹腔、直肠温度指标为Tmax、T 20%、T50%、T90%和t>39.5℃、t>40.0℃、t>41.0℃、tEq 40.0℃.结果全部病例观察6个月以上,6 1例观察12个月以上.6、12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66.8%、32.7%,结直肠癌的1年生存率为50 .0%、胃癌为16.7%.影响患者12个月生存率的因素为治疗次数,其中2、3、4、5次以上的12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5%、36.4%、44.4%、54.0%.Tmax39.9、40.0~40.9、41.0 ~41.9、≥42 .0℃的生存率分别为0.0%、21.4%、45.5%、53.8%.t>40.0℃≤30 min 与>30 min的分别为5.3% 、47.4%.t>41.0℃0 min的为5.0%、≥2~19 min的为31.3%、20~6 0 min的为63.6%.tEq 40.0℃≤29 min与>29 min的分别为6.3%、43.9%.直肠温度指标也与生存率呈正相关,直肠温度可以作为腹腔温度的补充.每次治疗时间对生存率的影响似无明显关系.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合并RF加温有可能达到增加化疗效果的目的.建议腹腔Tmax在41.0℃以上,t >40.0℃的时间>40 min,治疗次数在4次以上.
- 祁超李鼎九刘洪亮张福林
- 关键词: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 恩丹西酮两种治疗方案对顺铂的止吐作用被引量:5
- 1999年
- 恩丹西酮两种治疗方案对顺铂的止吐作用王秀菊,李苏宜,祁超¥沟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郑州市450003)思丹西酮(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是一种高效低毒的5-HT3受体拮抗剂,我科自1997年1月~1998年5月对32例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
- 王秀菊李苏宜祁超
- 关键词:肿瘤顺铂呕吐止吐恩丹西酮
- 早期下咽癌手术和(或)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比较 132例T1、T2 期下咽癌患者手术 +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32例T1、T2 期下咽癌患者中 ,5 1.5 %肿瘤直径在 2~ 4cm范围内 ,83.3%来源于梨状窝。颈部淋巴结阴性 (N0 )者占总数的 5 0 %。治疗分为 3个组 ,即部分咽喉切除术 +术后放射治疗 (PPL +RX)组 (4 4例 ) ,全咽喉切除术 +术后放射治疗 (TPL +RX)组 (4 0例 ) ,单纯放射治疗 (RX)组 (4 8例 )。术后放射治疗原发灶区和 (或 )颈淋巴引流区的放射剂量为 45~ 5 5Gy。单纯放射治疗的照射剂量原发灶区为 75Gy,颈淋巴引流区为 45~ 5 5Gy ,颈转移淋巴结处总量达 75Gy。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 Meier法 ,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结果 总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45 %、34%。单纯放射治疗组与术后放射治疗组间的 1、3、5年生存率比较 ,后者治疗效果均优于前者 (PPL +RX与RX :χ2 =7.0 1,P <0 .0 1;TPL +RX与RX :χ2 =4.0 1,P <0 .0 5 )。咽喉全切除术或部分切除 +术后放射治疗组间的 1、3、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1.85 ,P >0 .10 )。N0 者行颈清扫 +术后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的颈淋巴区的控制率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χ2 =1.96 ,P >0 .10 ) ,但术前颈淋巴结有临床转移者 (N+)则颈清扫具有明显优势 (χ2 =12 .2 1。
- 祁超吴维平崔可飞F.Baillet
- 关键词:下咽癌外科手术
- 蝎毒的放射增敏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蝎毒对放疗的增敏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NIH小鼠右后肢外侧皮内,当肿瘤平均直径达到6mm左右时开始实验,观察蝎毒(0.6mg/kg)、放疗(4Gy)及其联合治疗组的肿瘤倍增时间(MDDT)、生存时间(AST)、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对照组、蝎毒组、放疗组和蝎毒→放疗组的MDDT分别为(10.2±0.34)d、(11.5±0.38)d、(13.7±0.42)d和(16.1±0.53)d,各治疗组均可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引起肿瘤组织的坏死,诱发细胞凋亡,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突出。结论 蝎毒对荷Lewis肺癌的NIH小鼠瘤体不仅有抑制或杀伤作用,而且对放疗有增敏作用。诱发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之一。
- 贺会江贺慧芳黄传继祁超高春芳黄静
- 关键词:蝎毒放射增敏细胞凋亡放疗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