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天戈

作品数:26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心脏
  • 8篇二尖瓣
  • 7篇心脏移植
  • 7篇风湿
  • 7篇风湿性
  • 7篇瓣膜
  • 6篇移植术
  • 6篇手术
  • 6篇风湿性二尖瓣
  • 5篇心脏瓣膜
  • 5篇二尖瓣成形
  • 4篇心脏移植术
  • 4篇中国专家共识
  • 4篇二尖瓣病
  • 4篇二尖瓣病变
  • 4篇风湿性二尖瓣...
  • 4篇病变
  • 3篇心脏瓣膜病
  • 3篇肾功能
  • 3篇术后

机构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山市人民医...
  • 2篇关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26篇罗天戈
  • 21篇孟旭
  • 13篇韩杰
  • 10篇张海波
  • 8篇王坚刚
  • 6篇郭可泉
  • 5篇贾一新
  • 5篇董念国
  • 5篇李岩
  • 4篇焦玉清
  • 3篇许春雷
  • 3篇王珺
  • 2篇许晓军
  • 2篇崔永强
  • 2篇郑俊猛
  • 2篇曾文
  • 2篇姜海明
  • 2篇余元龙
  • 1篇薛超
  • 1篇王天策

传媒

  • 8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瓣膜成形术是目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手术的最佳选择被引量:4
2022年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目前仍是我国二尖瓣外科手术的首要病因,外科手术是目前终末期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保留原有瓣膜的瓣膜成形术和去除原有瓣膜的人工瓣膜置换术2种。近年来,部分临床研究已证实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也称瓣膜修复术)相较于瓣膜置换术在患者预后中的显著优势。孟旭教授团队通过对国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病理特征的研究,创造性地将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总结规范为“四步法”,促进了该治疗理念及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安全性和远期效果已经得到证实,相较于人工瓣膜置换,瓣膜成形术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和社会效果。
罗天戈张海波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
术前肝功能与心脏移植术中短期病死率
2016年
目的 探讨术前肝功能与心脏移植术中短期病死率相关性,确定对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和具体参考值范围,并进行中短期生存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移植中心施行的91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资料。其中男7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8±14.9)岁。分别绘制术前肝功能各指标在围手术期与病死率相关的ROC曲线,筛选有意义的检验指标,分析并确定其具体参考值。按照参考值将患者分为3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1.13组(14例),1.13〈A/G〈1.48组(26例)和A/G≥1.48组(51例)。通过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各组中短期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结果A/G是唯一与术后病死率具相关性的指标,尤其是与围手术期病死率有较高相关性。术前A/G与围手术期个体生存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25。A/G≤1.13组患者术后16个月内的中短期生存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但32个月后,3组间相对变化趋于稳定。结论心脏移植患者术前A/G与术后病死率存在相关性,其相关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术前A/G≤1.13患者的中短期生存比例显著降低;可将A/G≤1.13作为术前甄别高危患者的参考指标。
罗天戈郭可泉韩杰王坚刚张海波孟旭
关键词:心脏移植肝功能
中国风湿性二尖瓣病理三分型法与手术策略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根据既往经验,从与手术方式选择相关性角度出发,总结出一种定义明确、适用的风湿性二尖瓣病理分型方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因风湿性病因,接受二尖瓣手术病例。根据二尖瓣瓣叶的损害程度、交界的损害情况、交界区瓣下结构的损害情况3项评价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由轻到重的3个病理等级;总结入选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每个病理等级的特点,以及其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398例,其中接受风湿成形284例,总体成形率达70%。TypeⅠ型58例,占15%,成形率10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64%。TypeⅡ型260例,占65%,成形率76%(197/260)。术前中-重度狭窄占88%。TypeⅢ型80例,占20%,成形率36%(29/80),术前极重度狭窄占50%,术前中-重度反流占40%。在接受的成形病例中,随病理分型升高,平均二尖瓣瓣口面积和平均年龄呈线性趋势下降;术前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期流速、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重度狭窄占比、混合型病变占比,及完整"四步法"的应用占比呈线性趋势升高。结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在我国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风湿性二尖瓣临床病理三分型法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阶梯化的发展路线。
罗天戈孟旭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二尖瓣成形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特点及诊断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总结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3例,总结临床病例资料,并随访观察临床治疗结局。结果:2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47.6±4.89)岁,中位年龄47岁。3例(13.0%)位于双附件区及生殖静脉内,行双子宫及附件切除术;20例(87.0%)位于下腔静脉内,其中4例(17.4%)局限于下腔静脉内,行下腔静脉内占位切除术;16例(69.6%)延伸至心脏,其中3例分两次手术,先切除心脏内占位,后再次手术切除下腔静脉内占位,13例一次手术取出心脏内及下腔静脉内的静脉内平滑肌瘤。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中老年女性,尤其有子宫肌瘤/子宫及附件切除病史的患者,超声发现IVC和/或RA内中低回声柔软光滑占位的患者,应考虑为IVL可能。IVL主要为手术治疗,规律术后复查,预防复发。
薛超赵映王炜琦谷孝艳龚静罗天戈何怡华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下腔静脉心脏超声
风湿性二尖瓣成形评分体系探索及近期结果总结
罗天戈孟旭焦玉清韩杰张海波王坚刚
风湿性二尖瓣不同手术方式同时行射频消融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射频消融术时,不同的二尖瓣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我中心所有同时行射频消融术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手术,排除因各种原因未同时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例。统计病例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基线资料,术前心脏超声资料,手术及围术期资料,预后及随访资料等。将总体样本分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组(rhMVP组)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组(MVR组),在搜集的样本资料中选取32项变量作为匹配参考因素,对两组样本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观察并探讨两组间在匹配前后的预后差异。结果: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我中心所行符合入选标准病例共292例,全部同时接受了射频消融术,平均年龄57.4岁,其中女性213例,占73.0%。按二尖瓣位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匹配前rhMVP组97例,MVR组195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成功194例,每组各97例。匹配后各匹配组间参考因素差异消除,对比未进行匹配的预后及随访资料,两组在随访死亡率上的统计差异消除(P=0.014~0.613);匹配前后随访期心房颤动复发例数(P=0.009~0.022),和随访期总体终点事件发生率(P=0.000~0.012),匹配后的差异缩小但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平衡其他参考因素后,rhMVP组的中期心房颤动复发率及随访期总体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MVR组。结论:对于同时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病例,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手术优于瓣膜置换术,表现为可显著降低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及减少总体终点事件发生。
罗天戈韩杰张海波王坚刚焦玉清孟旭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中期随访
针对中国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特点的成形策略
希望能够明确中国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详细病理特点,并以此来评估现有成形方法的合理性和治疗效果.收集过去1年在我中心接受了二尖瓣位手术且为风湿性病因的病例,统计并分析其详细的病理类型.对比分析应用过的不同的成形技术.应用多因...
罗天戈孟旭
关键词: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临床病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微RNA的表达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筛选、分析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微RNA(miRNA)。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3例,应用低密度芯片技术,检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和健康人左心耳组织中miRNA表达谱的差异,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房颤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进一步通过定量反转录(RT)-PCR,Western印迹法和体外构建报告载体实验,验证miRNA和其靶基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人比较,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发现10个差异表达的miRNA:miR-155、miR-142-3p、miR-19b、miR-223、miR·146b-5p、miR-486—5p、miR-301b、miR-193b和miR-519b表达高,miR-193a-5p表达低(均P〈0.05);其中miR-155表达差异最大(9.42±4.74比1.63±0.65),为健康人组织的5.78倍。miR.155的高表达导致了预测的靶基因CACNA1C和相应Cavl-2蛋白的低表达,体外构建报告载体实验发现miR-155可以结合到CACNA1C的3'.UTR区。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中存在与其发病相关的miRNA,其中miR-155有可能通过调控Cavl-2的表达,参与了房颤的电重构。
王坚刚孟旭韩杰李岩罗天戈王珺辛萌席建忠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RNAS电重构
瓣膜成形术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首选治疗--摒弃陈旧的“置换”惯性思维谋略患者最佳生存
2022年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作为瓣膜外科的高发疾病,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至关重要。由于瓣膜成形术(也称瓣膜修复术)可以完整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构,因此相较于瓣膜置换术在术后能更好地维护心功能。风湿热感染作为与年龄相关的自限性疾病,并不会影响成形手术的预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是优于瓣膜置换的治疗方式。同时,由于国情的不同,机械地照搬欧美的瓣膜外科指南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团队所提出的标准化风湿成形术式,极大促进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作为掌握一项外科技术的客观规律,仍然要完成一定的学习曲线。那种在不愿付出任何努力的前提下,就以偏概全地否定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观念,才是目前制约我国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技术发展及让患者获益的最大羁绊。
孟旭罗天戈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
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女性25例;年龄32~79岁,平均(57±11)岁。心房颤动病史平均(61±65)个月。随访1.0~3.6年,平均(2.2±0.8)年。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n=42)与未用药组(n=41),比较两组心律转复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期间1例猝死。全组术后窦性心律38例(45.7%),起搏心律4例(4.9%),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样心律5例(6.0%),心房颤动心律36例(43.4%)。出院时窦性心律53例(63.9%),心房颤动心律24例(28.9%)。末次随访窦性心律65例(80.2%),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14例(17.3%)。厄贝沙坦组与未用药组的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分别为38例、3例和27例、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Kaplan—Meier分析显示,厄贝沙坦组与未用药组随访中的非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与未用药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心房颤动复发风险较低(RR=0.24,95% CI:0.087~0.637,P=0.004)。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术后联合应用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的复发。
王坚刚孟旭韩杰李岩许春雷罗天戈王珺崔永强
关键词:心房颤动胸腔镜检查血管紧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