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旭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手术
  • 8篇静脉
  • 7篇动脉
  • 5篇胸腔
  • 5篇胸腔镜
  • 5篇食管
  • 4篇电视胸腔镜
  • 4篇血栓
  • 4篇手术治疗
  • 4篇肿瘤
  • 4篇主动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血管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腔内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疗效

机构

  • 2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蔡旭东
  • 14篇刘玳瑄
  • 11篇杨建胜
  • 10篇林良安
  • 8篇陈卢峰
  • 7篇李荣宾
  • 6篇刘与友
  • 4篇林善昌
  • 1篇江文坛
  • 1篇郑宝石
  • 1篇杜心清
  • 1篇蔡建聪
  • 1篇陈跃峰
  • 1篇许宝珠
  • 1篇吴朝晖
  • 1篇邱建龙
  • 1篇黄种心
  • 1篇周绍昉
  • 1篇刘翔
  • 1篇王莉莉

传媒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静脉狭窄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站式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髂静脉狭窄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一站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11月,我院共收治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15例。先采用小切口高位游离大隐静脉,在介入下以此为入路穿刺处理髂静脉狭窄,然后同期行高位结扎加导管引导泡沫硬化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髂静脉受压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12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给予规则抗凝治疗,无一例死亡和肺动脉栓塞。结论髂静脉狭窄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站式介入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微创,并发症少,操作较简单。
李荣宾蔡旭东杨建胜
关键词:静脉曲张介入
持续氧合血灌注供心对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持续氧合血灌注供心对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无缺血再灌注损伤(同系A1组、异系B1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系A2组、异系B2组)4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设立对照组C,术后第7天取标本,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心脏MHC-Ⅱ、B7-2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T细胞浸润。结果A2、A1组MHC-ⅡmRNA分别为9.30±0.53、1.48±0.31(P〈0.05)、B7.2mRNA分别为5.45±0.43、1.46±0.30(P〈0.05)、CD4+T细胞数分别为4.86±0.90、3.14±0.69(P〈0.05);B2、B1组MHC-ⅡmRNA分别为21.12±1.15、14.14±0.80(P〈0.05)、B7-2mRNA分别为13.41±0.43、8.23±0.48(P〈0.05)、CD4‘T细胞数分别为43.57±2.07、18.86±0.69(P〈0.05)。结论持续氧合血灌注供心有助于减轻或延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林善昌郑宝石何巍刘玳瑄蔡旭东刘与友刘翔周绍昉
关键词:心脏移植氧合血灌注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排斥反应
电视胸腔镜肺癌手术25例被引量:1
2003年
杨建胜刘玳瑄蔡旭东林良安
关键词:电视肺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AS)病灶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探讨细胞凋亡与bcl 2、p5 3、C myc基因表达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因AS住院手术患者 2 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6 6 .8± 9.86 )岁 ,主要取患者的股动脉〕 ,及因意外伤害手术患者的 10例〔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6± 11.97)岁〕作为正常对照。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技术检测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情况 ,应用透射电镜进行两组动脉标本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AS病灶中 ,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管 (P <0 .0 1) ,bcl 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 ,p5 3蛋白及C myc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透射电镜证实AS病灶中有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细胞凋亡是AS病灶中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 ,bcl 2、p5 3及C myc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凋亡的发生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陈跃峰阴赪茜杜心清邱建龙刘玳瑄黄种心王莉莉杨建胜蔡旭东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凋亡基因BCL基因P53
肺动脉成形在21例中央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1年
蔡旭东刘玳王
关键词:中央型肺癌肺动脉成形手术疗法肺肿瘤
严重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诊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蔡旭东林善昌刘玳瑄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胸部外伤诊疗ARDS急性肺损伤
93例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究下腔静脉滤器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抽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该院血管外科收治的93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5~7 d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行造影,若患肢血栓清除则取出下腔静脉滤器,若患肢血栓未完全清除则采用大腔导管吸栓或继续导管接触性溶栓2~3 d再行造影,若血栓仍无法完全清除则长期留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接受随访,该组共3例患者长期留置下腔静脉滤器,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成功率达到100%。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其中治愈90例,93例患者中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行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陈卢峰蔡旭东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致死性肺栓塞
大腔导管抽吸联合导管溶栓与单纯导管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大腔导管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溶栓和单纯导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差别。方法收集急性DVT患者62例,分2组,其中实验组29例,行大腔导管血栓抽吸后导管接触性溶栓;对照组33例,单纯行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比2组的患肢消肿率、溶栓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出血并发症和2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患肢消肿率、溶栓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和2年通畅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在出血并发症及PTS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大腔导管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急性DVT的治疗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荣宾陈卢锋蔡旭东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
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0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预置2把Pro Gilde血管缝合器进行术后修复穿刺点,对照组采取传统缝合修复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8.2 min vs.140.8 min)、退鞘后血管处理时间(4.3 min vs.9.1 min)、住院时间(4.4 d vs.5.9 d)的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8.4万元vs.8.1万元)增加(均P<0.05),而下肢制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的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因发生内漏实施二次手术,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27%vs.24.07%,P<0.05)。结论: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手术效果可靠、且术后并发症少。
陈卢峰蔡旭东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
支气管袖状切除、肺动脉成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被引量:3
2000年
刘玳瑄蔡旭东杨建胜林良安
关键词:支气管袖状切除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