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旭
- 作品数:55 被引量:4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转基因杂交稻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选用4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及2个非转化对照与5个不育系,按5×6NCⅡ交配设计对转基因杂交稻组合12个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单株粒重和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作用,结实率、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等性状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②转基因恢复系不同性状间及与非转化对照同一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都存在差异,E32的转基因后代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差,而主要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变好,七丝软占的转基因后代则表现相反.③亲本中以转基因恢复系EF38和不育系310S的一般配合力的表现为优,转基因组合中则以培矮64S/EF84、珍汕97A/EF29的多数性状特殊配合力表现最好.
- 郭建夫黄永相袁红旭蒋世河许新萍张建中
- 关键词:转基因杂交稻性状配合力
- 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湛优226的选育被引量:2
- 2007年
- 湛优226是用新质源三系不育系湛A为母本、以优质恢复系HR22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等优点,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 蒋世河郭建夫张建中黄永相袁红旭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高产抗病
- 转几丁质酶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及农艺性状遗传特性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揭示转基因水稻的纹枯病抗性及其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合理利用转基因水稻进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海转A为父本、竹籼B为母本杂交,通过对杂交F1和F2代的抗病性状进行分析,揭示海转A的纹枯病抗性和部分非目标变异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转基因海转A除抗纹枯病性较非转基因亲本竹籼B有显著提高外,还存在穗粒数和千粒重两个非目标性状的变异,穗粒数较竹籼B增加44.2%,而千粒重降低12.1%。海转A的抗纹枯病性表现为存在主效基因的多基因数量遗传特性,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此外转基因海转A的抗病性、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显著大于竹籼B,说明其稳定性较低。【结论】外源抗病基因的导入提高了水稻的抗病性,这种影响以主效基因的形式表达;而外源基因导入引起非目标性状的变异,但没有改变其原有的典型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 袁红旭刘晚苟刘月廉郭建夫李月仁
- 关键词:纹枯病抗性农艺性状
- 具有互作型弱感光特性优质籼稻不育系万金A的选育被引量:4
- 2007年
- 万金A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优IA为母本,用博B//金23B/澳洲袋鼠占后代中选株系为父本杂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具有互作型弱感光特性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9%;开花习性好,异交率较高,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配合力强,所配杂交稻具有弱感光特点,,丰产性好。万金A于2005年9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高产优质组合万金优133、万金优136,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分别通过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
- 郭建夫张建中蒋世河黄永相袁红旭
- 关键词:杂交水稻籼稻不育系选育
- 紫外线UV-B辐照花生的生物效应被引量:8
- 2001年
- UV -B辐照花生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包括植株叶片数和生物学产量显著降低 ,光合组织受到抑制甚至破坏 ,叶片褐变 ,细胞死亡 ,开花和果针形成量与根际微生物数量减少 ,这种变化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呈现显著加剧的趋势。紫外线对花生叶片有极强的破坏作用 ,辐照强度 3 0W/m2 ,2 0min/d即可导致叶片数目显著减少。UV -B辐照处理后 ,功能叶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原生质割裂及细胞融合等现象。
- 杨毓峰袁红旭
- 关键词:UV-B花生生物效应
-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对其杂种F_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用8个转抗真菌蛋白基因恢复系,与3个不育系按8×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4个组合,分析了转基因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恢复系在10个研究性状中均对杂种F1存在极显著效应;转基因恢复系所配杂种F1优势普遍存在,但组合间和性状间有所变化,不同受体亲本的转基因恢复系对杂种F1的优势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杂种F1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穗数及千粒重与转基因恢复系对应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恢复系关系甚微,对转基因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合理选择可提高其杂种F1的遗传选育效率。
- 郭建夫黄永相蒋世河袁红旭许新萍张建中
- 关键词:转基因恢复系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被引量:6
- 2005年
-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П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3S/Pin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 张燕娟袁红旭张建中郭建夫李宝健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纹枯病抗病性杂种优势配合力
- 转抗真菌基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人工接种和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转入几丁质酶基因等1~4个抗真菌基因的1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和几丁质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抗性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亲本。母本抗性水平不同或者导入单个及多个抗真菌基因的转基因水稻中均可筛选出抗性优良的株系;转基因水稻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为21.93~69.32,高于非转基因亲本的14.37~47.00,表明转基因水稻的抗病性更容易变异。对转基因水稻几丁质酶的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转基因水稻株系的酶活性与非转基因亲本相同外,其它转基因水稻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亲本,但酶活力高低与转基因水稻株系间抗病性的高低无显著的相关性。
- 袁红旭许新萍张燕娟刘晚苟郭建夫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纹枯病抗病性几丁质酶
- 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博Ⅱ优15的选育与应用
- 2006年
- 博Ⅱ优15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不育系博ⅡA为母本,用自选优质高产强优恢复系HR15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和广西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作双季晚稻种植。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到2005年晚季累计推广面积达40.4万hm2,已成为华南稻区晚季的主栽品种。
- 郭建夫张建中蒋世河方良俊黄永相袁红旭吴元奇
- 关键词:杂交水稻选育
- 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稻田靶标病害和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对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稻田非靶标病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以过表达水稻酸性几丁质酶基因(RAC22)和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CH10)及转化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β-Glu)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B-RIP)的四价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系E122-1和E127-1以及对照非转基因亲本E32为材料,通过温室接种和田间调查开展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等靶标真菌病害的抗性和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影响。【结果】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同时,E122-1和E127-1田间发生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带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比对照显著降低,而两者田间发生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发生三化螟的枯心株率和发生稻纵卷叶螟的卷叶株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抗白叶枯病的抗性植株中,E122-1和E127-1的0级植株数量显著高于对照,3级植株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结论】E122-1和E127-1对稻瘟病、稻曲病和胡麻叶斑病具有较好的抗性水平,田间种植,相比对照,不会显著引发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非靶标病虫害的上升。
- 李伟郭建夫袁红旭李玥仁刘月廉黄永相蒋世河
-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非靶标生物病害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