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贤
- 作品数:91 被引量:49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小麦TaWIN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14-3-3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aWIN1基因是小麦14-3-3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材料克隆了 TaWIN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 TaWIN1基因含有80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66个氨基酸,含有完整的14-3-3蛋白家族结构域;该基因的编码蛋白为酸性蛋白,不具有跨膜区,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进化分析显示,小麦TaWIN1蛋白与大麦14-3-3E、二穗短柄草GF14-D的亲缘关系最近; TaWIN1基因在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10 mm幼穗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苗期叶片和旗叶,在根中表达量最低;根中 TaWIN1基因在干旱、高温、低温和盐胁迫下均显著上调表达;叶片中 TaWIN1基因在干旱、低温和盐胁迫下均显著上调表达,而在高温下则显著下调表达。
- 申玉霞郭利建马猛赵惠贤赵惠贤
- 关键词:小麦基因基因克隆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6
- 2015年
-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陕西省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吸取先进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从深化"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化措施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效果2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供广大同行交流探讨,以全面提升"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 张劲裴高峰梁昇鸿赵惠贤
-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 TaCYP78A5基因过表达小麦的遗传和功能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验证小麦籽粒大小相关基因TaCYP78A5在小麦籽粒发育中的功能,对pINO启动子驱动的TaCYP78A5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后代株系进行了鉴定,检测了T_0代植株目标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了7个T_1代阳性植株的目标基因表达,并对其籽粒大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利用Bar试纸条和目标基因特异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1株转基因T_0代再生苗进行检测,共鉴定出14个阳性植株,除2个植株的目标基因拷贝数为3和1个植株为7外,其余11个T_0代转基因植株目标基因插入拷贝数均为1~2个,其中有6个单拷贝植株。与野生型相比,7个T_1代阳性植株目标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粒厚和粒宽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粒重极显著增加。
- 陈之忍马猛申玉霞吴林楠刘香利赵惠贤
- 关键词:小麦BAR基因转基因株系
-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被引量:18
- 2003年
-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11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11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11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11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11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11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_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1102未获得多态性。
- 胡胜武刘胜毅于澄宇郭学兰赵惠贤胡小加路明刘越英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RAPD标记杂种优势利用
- 小麦TaGF14m基因的克隆及其盐胁迫响应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14-3-3蛋白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可结合多种靶蛋白参与植物代谢、发育以及胁迫响应等多种生理过程和信号途径。TaGF14m基因是14-3-3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本研究以中国春为材料,对其进行了克隆和分析,并通过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分析该基因在盐胁迫下的功能。结果表明,TaGF14m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为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小麦幼苗叶片中TaGF14m基因在盐胁迫下上调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TaGF14m的转基因拟南芥在盐胁迫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长也显著变短;SOS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显示,TaGF14m基因可能通过SOS途径负调控盐胁迫耐受性。
- 刘佳月郭树娟郑昊元赵惠贤刘香利
- 关键词:小麦基因克隆盐胁迫
- 基因枪法介导的转KN2基因小麦的获得及鉴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获得转KN2基因的小麦植株,为研究KN2基因对提高转基因小麦抗寒性的作用,以及为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小麦抗逆性奠定基础。【方法】以弱冬性小麦品种小偃22为供试材料,通过基因枪法,用含有KN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和筛选标记基因bar共转化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经过除草剂(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筛选和愈伤组织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得到的再生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采用基因枪法共轰击小偃22的幼胚愈伤组织1 680个,共获得再生植株17株,移栽到花盆中成活15株;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成活的小麦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获得含有bar基因和KN2基因的转基因阳性植株分别为6株和4株,转化率分别为0.36%和0.24%,bar和KN2的共转化率为0.24%。【结论】KN2基因成功地转入到小麦品种小偃22中。
- 周鹏池青吕金洋刘香利赵惠贤
- 关键词:小麦基因枪法
- 小麦NAC转录因子TaNAC14的原核表达和分离纯化
- 2024年
- 植物NAC转录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小麦(Triticum aestivum)NAC家族成员TaNAC14正向调控幼苗根生长发育并增强其耐旱性。本研究对小麦TaNAC14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对TaNAC14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激活活性进行了验证;构建了TaNAC14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1a-HMT-TaNAC14,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菌株BL21 CodonPlus(DE3)-RIPL,对TaNAC14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TaNAC14具有NAM家族保守的结构域,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重组蛋白HMT-TaNAC14在大肠杆菌中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mmol/L的IPTG诱导4 h;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利用镍柱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本研究为后续进行TaNAC14调控靶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 陈志军张立坚池青吴保为敖兰吉亚赵惠贤
- 关键词:小麦原核表达分离纯化
- RNA干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5年
- RNA干扰技术(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指将双链RNA(即dsRNA)导入生物或细胞内,引起与其同源的mRNA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它具有高效、快捷、特异性强等特点。目前,它的作用机制已基本清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RNAi的发现、分子机制、作用特点和RNAi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杨谦赵惠贤
- 关键词:RNA干扰技术RNAI技术双链RNA分子机制细胞内
-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的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利用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方法】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导入洛阳8716、陕354、陕893、小偃107和陕150 5种不含该亚基的小麦品种中,转化后代在大田播种出苗后,利用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分析其转化率。【结果】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转化率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以陕354授粉后切去柱头,滴加50 ng/μL DNA液处理的转化率最高,为1.01%,所有转化材料的平均转化率为0.56%。【结论】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小麦进行遗传转化是可行的。
- 刘香利刘缙郭蔼光赵惠贤金伟波
- 关键词:小麦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小麦PCR法检测
- 4条小麦保守MicroRNAs的表达谱分析及其靶基因预测被引量:2
- 2012年
- 为鉴定与小麦发育相关的MicroRNA(miRNA)及了解其调控作用,在前期构建小麦5叶期幼苗、抽穗期旗叶及花后5、10和20 d籽粒的小RNA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从小麦样品间有差异表达的miRNAs中选取4条丰度较高且差异表达明显的保守miRNAs序列(miR168、miR167、miR396和miR159),进行表达模式的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验证及靶基因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4条miRNAs的表达量在旗叶中最高,在幼苗中次之,在正在发育的籽粒中较低,与测序数据大致相符。预测得到的靶基因都是可能参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基因。
- 闫妍韩冉赵惠贤
- 关键词:小麦MICRORNA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