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的变化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后肺静脉形态学的变化。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对24例房颤患者行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用64排螺旋CT行心脏扫描。研究随访射频消融(RFA)术后3~6个月患者肺静脉的形态改变特点,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左上肺静脉口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肺静脉口参数最大径、最小径和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右下肺静脉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肺静脉口参数、肺静脉指数及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间肺静脉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中,右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21%,左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4%,右肺静脉多支变异达4%。结论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一样具有解剖重构,RFA后可逆转其重构。肺静脉开口变异中,右肺静脉开口变异较大。
- 林明宽梁柳丹刘浩唐梅艳赵秋燕周祥群杨大英杜永才
-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射频消融术影像学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的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前后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的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4例,CPVA术前及术后3~6个月用64排螺旋CT测量其肺静脉间嵴部宽度。结果与CPVA术前相比,术后房颤患者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无明显变化(P=0.059~0.380),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心房容积明显缩小(P=0.000~0.014)。结论房颤患者CPVA术后右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房容积逆重构,而左侧肺静脉间嵴部宽度及左肺静脉与左心耳间嵴部宽度未见明显逆重构。
- 林明宽梁柳丹孔令兴唐梅艳刘浩周婷赵秋燕张志新
- 关键词:房颤肺静脉
- 心房颤动肺静脉形态解剖学CT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肺静脉结构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VCT,XT 64层螺旋CT对1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与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心脏扫描,研究肺静脉口的最大径、最小径、截面积、圆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右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21%,左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4%,右多支变异达4%;阵发性房颤组左下肺静脉最小径比持续性房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其他肺静脉口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82~0.968)。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口直径较阵发性房颤患者增宽。
- 林明宽梁柳丹刘浩唐梅艳周婷赵秋燕曾德银杨仁贵张棠
- 关键词:房颤肺静脉
- 64排螺旋CT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后肺静脉狭窄的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8例行CPVI术(6.5±3.9)个月的房颤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导管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结构学特点与术前做对比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I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结果 CPVI术后肺静脉的最大径、最小径轻度狭窄率分别为61.6%、56.3%。中度狭窄率分别为3.6%、5.4%;所有患者随访时未出现静息或活动后肺静脉狭窄的常见症状。结论 CPVI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轻度及中度肺静脉狭窄。
- 林明宽刘浩梁柳丹张创良唐梅艳周婷赵秋燕韦海珠周祥群
- 关键词:房颤肺静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