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群
-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中国汉族人群17号染色体上四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人群 17号染色体上 4个 STR位点 ,即 D17S12 90、D17S12 93、D17S130 3、D17S130 8的遗传多态性分布 ,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应用 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 5 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进行调查。结果 D17S12 90、D17S12 93、D17S130 3、D17S130 8各位点分别检出 9个、7个、5个、5个等位片段 ,多态性分布均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无偏估测值 (H) ,分别为 0 .770、0 .82 8、0 .6 0 8和 0 .6 6 9,多态信息量分别为 0 .76 3、0 .82 0、0 .6 0 2和0 .6 6 2。结论 上述 4个位点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量 ,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
- 邹雅群郭辰虹刘晓军陈丙玺卢勇龚瑶琴
- 关键词:遗传多态性STR位点聚合酶链反应
- 中国一个汉族人群X染色体四个位点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8
- 1998年
-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染色体位标的资料。方法随机选取的中国汉族70名女性个体染色体上的DXS1068、DXS7132、DXS6804、DXS6799四个位点,应用PCR方法进行扩增。经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分析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在四个位点分别可以观察到5、5、5和6个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无明显差异,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0.6819、0.6895、0.7659和0.6483,杂合度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四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资料经χ2检验,P值均大于0.05。
- 窦效伟郭辰虹陈丙玺刘晓军邹雅群龚瑶琴
- 关键词:X染色体多态性
- 中国汉族人群14号染色体上五个STR的遗传多态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人群 14号染色体上 5个 STR的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 5 0名中国汉族人 14号染色体上 D14S742、D14S30 6、D14S6 0 6、D14S6 17和 D14S6 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 D14S742位点 ,共观察到 5个等位片段和 13种基因型 ,最常见的等位片段为 40 7bp片段 ,频率为 0 .31;D14S30 6位点 ,共观察到 5个等位片段和 13种基因型 ,最常见的等位片段为 198bp片段 ,频率为 0 .31;在 D14S6 0 6位点 ,共观察到 6个等位片段和 13种基因型 ,最常见的等位片段为 2 47bp片段 ,频率为 0 .47;在 D14S6 17位点 ,共观察到 9个等位片段和 2 1种基因型 ,最常见的等位片段为 145 bp片段 ,频率为 0 .35 ;在 D14S6 11位点 ,共观察到 6个等位片段和 13种基因型 ,最常见的等位片段为 15 5 bp片段 ,频率为 0 .2 9。结论 上述 5个多态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较好的多态性 ,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 郭辰虹龚瑶琴陈丙玺卢勇魏农邹雅群刘晓军
-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STR汉族
- 特发性癫痫遗传方式的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为了探讨特发性癫痫(IEP)的遗传方式。方法采用家系分析、多基因分析和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遗传病群体调查中发现的210个IEP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IEP不符合多基因遗传,而主要为常染色体隐体遗传。分离分析结果显示,U×U多发家庭组和U×A家庭组可以接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假设;部分U×U组的家庭可以接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假设,但是大多数U×U组的家庭为散发病例,散发病例比例为78.5%。结论散发病例和U×U(f)家庭组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白苻武郭亦寿郭亦寿陈丙玺窦效伟陈丙玺毛文伟窦效伟
- 关键词:特发性癫痫常染色体
- 常见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的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 ,对 2 83例恶性肿瘤、6 1例良性肿瘤和 42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2 83例恶性肿瘤中 ,2 6 4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为 93 3 % ;6 1例良性肿瘤中 ,4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为 6 6 % ;42例癌旁组织中 ,1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阳性率为 2 6 2 %。结论端粒酶的激活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恶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 刘晓军邹雅群郭辰虹陈丙玺卢勇龚瑶琴
- 关键词:端粒酶恶性肿瘤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1998年
- 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对46例病理诊断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病灶周围组织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25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全部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100%;1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周围组织中,11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1%;21例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3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弱阳性。提示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龚瑶琴邹雅群刘晓军陈丙玺郭辰虹卢勇郭亦寿
- 关键词:端粒酶肿瘤肿瘤标记
- 应用反向PCR方法进行YAC末端的分离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建立有效分离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YAC)末端的方法。方法根据反向PCR原理,在分析YAC载体DNA序列的基础上,选用YAC载体上存在切点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YACDNA,通过连接反应形成环状DNA分子,再用与YAC载体两末端互补的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进一步纯化后测序,即可得到YAC末端的序列。结果用反向PCR方法,分别从776E2、964C5、11D8和8D1共4个YAC分离得到各自的左右末端。结论该方法简便、有效。
- 龚瑶琴陈丙玺郭辰虹刘晓军邹雅群
- 关键词:PCR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 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现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
- 1995年
- 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现过程的启示山东医科大学研究生(济南250012)吴铭生,邹雅群导师王善政一、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发现过程原癌基因的概念来自癌基因。而癌基因最初则是在逆转录病毒中被发现的。1910年Rous发现含有肉瘤病毒的鸡肉瘤无细胞滤液能在鸡...
- 吴铭生邹雅群
- 关键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方法论哲学
- 食管、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60例食管癌、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肿瘤的某些病理特点如分化程度、TNM分期等进行了分析。结果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的阳性率高分化组(75%)与中(96.9%)、低(100%)分化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食管癌,Ⅱ期与Ⅲ期的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2.3%;贲门癌,Ⅰ期、Ⅱ期、Ⅲ期阳性率分别为66.7%、100%和93.3%,经检验,食管癌、贲门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TNM分期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将增高,P53基因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贲门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p53基因突变及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不仅出现在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发展的晚期阶段,而在早期阶段就已存在并起作用。
- 吴铭生邹雅群王善政张建平
-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P53蛋白
- 中国汉族人群11号和19号染色体上1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 11号染色体上 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和 19号染色体上 5个 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 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对 11号染色体上 D11S1984、D11S1999、D11S1392、D11S1985、D11S2 0 0 2、D11S1986、D11S44 6 4、D11S2 35 9位点和 19号染色体上 D19S2 47、D19S714、D19S433、D19S2 46、D19S2 5 4位点在 10 0名中国汉族人中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11号染色体的 D11S1984、D11S1999、D11S1392、D11S1985、D11S2 0 0 2、D11S1986、D11S44 6 4、D11S2 35 9,位点分别检出 8、9、6、12、6、12、8和 7个等位基因 ,2 6、15、16、40、19、48、2 0和 13个基因型 ,杂合度分别为 87%、6 8%、73%、92 %、71%、86 %、75 %和 71% ;在19号染色体上的 D19S2 47、D19S714、D19S433、D19S2 46和 D19S2 5 4位点分别检出 10、10、10、11和 8个等位基因 ,19、2 6、2 4、2 9和 18个基因型 ,杂合度分别为 6 3%、82 %、72 %、81%和 74%。结论 11号染色体的8个 STR位点和 19号染色体的 5个 STR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较好的多态性 ,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
- 李江夏刘欣龚瑶琴郭辰虹刘晓军邹雅群刘奇迹陈丙玺郭亦寿
-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遗传多态性11号染色体19号染色体汉族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