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小燕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蛋白
  • 3篇水通道
  • 3篇水通道蛋白
  • 3篇通道蛋白
  • 3篇脑出血
  • 3篇出血
  • 2篇代谢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鼠脑
  • 2篇水通道蛋白4
  • 2篇能量代谢
  • 2篇缺血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转运蛋白
  • 2篇羧酸转运蛋白
  • 2篇脑出血动物模...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钟小燕
  • 6篇伍修宇
  • 6篇孙善全
  • 6篇张波
  • 3篇甘胜伟
  • 2篇黄娟
  • 2篇汪克建
  • 1篇朱淑娟
  • 1篇黄思琴
  • 1篇陆蔚天
  • 1篇徐进
  • 1篇徐进
  • 1篇邱国平
  • 1篇唐文强
  • 1篇漆伟

传媒

  • 3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8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CT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分布及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s,MCTs)阳性细胞在正常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并研究在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MCT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初步探讨MCTs在脑能量代谢障...
钟小燕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
两种脑出血动物模型的AQP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脑出血(ICH)动物模型磁共振成像(MRI)的差异,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h、12h、1d、2d、3d和7d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的大小;运用干湿重法、伊文思蓝(EB)测定法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两组脑出血模型的脑含水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胶原酶模型组的血肿体积在脑出血后1d达到最大并持续至3d,自体血组的血肿体积在12h达到最大;胶原酶模型组的BWC在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3d,而自体血组BWC在2d逐渐降低;胶原酶模型组的EB含量在12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2d,而自体血组EB含量在1d逐渐下降;两组模型的AQP4表达量在6h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2d逐渐降低。两组模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原酶对BBB和细胞外基质的破坏以及AQP4的表达变化是两组脑出血模型血肿体积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张波孙善全甘胜伟伍修宇钟小燕
关键词:脑出血模型血肿水通道蛋白-4SD大鼠
大鼠脑出血后V_(1α)R和AQP4表达升高与脑水肿的形成相关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精氨酸加压素1α受体(V1αR)和水通道蛋白4(AQP4)在SD大鼠脑出血(ICH)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两者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和48 h运用干湿重法、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含水量(BWC)、V1αR和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 h,V1αR和AQP4的表达开始增加,至48 h达到高峰,分别为21.88±0.44和23.16±0.67,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4.32±0.55和13.90±0.40),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V1αR介导的AQP4表达升高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主要原因。
张波孙善全甘胜伟钟小燕伍修宇徐进黄娟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水通道蛋白4脑水肿
MCT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分布及其在缺血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monocarboxylatetransporters,MCTs)阳性细胞在正常大鼠脑内的定位分布,并研究在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MCT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初步探讨MCTs在脑能量代谢障...
钟小燕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单羧酸转运体-2在大鼠脑组织的定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2(MCT2)阳性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方法: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结果:MCT2在嗅球、端脑、间脑、小脑及脑干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上;在嗅球、端脑和间脑,其表达广泛、分布均匀。在脑干,除了一般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核和感觉核以及蓝斑核、下橄榄核、中缝核、巨细胞网状核、中间网状核、外侧网状核等非脑神经核团中的神经元有MCT2的表达。另外,在小脑髓质的小脑外侧核、小脑间位核、小脑内侧核也可见MCT2阳性神经元。MCT2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结论:MCT2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网状结构及神经核团等特殊区域分布,提示在生理条件下,MCT2在维持某些基本的生命活动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钟小燕孙善全张波伍修宇陆蔚天黄娟
关键词:神经元乳酸能量代谢
大鼠脊髓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细胞的生后发育特征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NG2)细胞生后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大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脊髓中NG2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大鼠生后各发育阶段的脊髓内均有NG2阳性细胞表达;NG2细胞的胞体逐渐增大,其形态由圆形或卵圆形变为不规则形,突起数目和长度随之增加,与同时期大脑皮质的NG2细胞形态比较,脊髓内的NG2细胞胞体要大,突起短而少。P1d脊髓内NG2表达值最高,为0.75±0.11,P7d显著下降为0.40±0.05,P21d表达值降至最低,为0.16±0.06,P60d回升为0.37±0.06。结论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的脊髓内,NG2细胞形态数量有所不同;P7d到P21d是脊髓内神经纤维髓鞘主要形成期;脊髓内NG2细胞可能处于少突胶质细胞系发育的早期阶段。
伍修宇唐文强孙善全漆伟张波钟小燕汪克建
关键词:脊髓发育
大鼠进行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与神经纤维溃变被引量:3
2012年
探讨在进行性压迫性脊髓损伤过程中白质纤维溃变的规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压迫装置制作进行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运用H-E、Luxol fast blue(LFB)、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分别于压迫后1、3、7d观察脊髓白质纤维变化。结果:脊髓受压1ct后,白质髓鞘化神经纤维出现水肿,排列疏松、髓鞘缺失等退行性溃变;随着压迫时间延长,神经纤维溃变加重,纤维数目逐渐减少,与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神经纤维变性,数量减少。结论:进行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可诱发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并随着压迫时间推移溃变逐渐加重。
伍修宇孙善全黄思琴钟小燕张波汪克建徐进
关键词:脊髓压迫脱髓鞘
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的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为脑出血发病机制和/或干预性治疗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胶原酶和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ICH)模型,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干湿重法、伊文思蓝(EB)测定法、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分别比较两组脑出血模型的血肿体积、脑含水量(BWC)、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组脑出血模型在MRI、BWC、EB含量和AQP4的表达变化均存在差异。结论:自体血模型是较为接近临床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张波孙善全邱国平甘胜伟朱淑娟钟小燕伍修宇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胶原酶自体血水通道蛋白4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