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 作品数:62 被引量:3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与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被引量:18
- 2005年
-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 许志琴陈晶王勤曾令森杨经绥陈方远李天福梁凤华
- 关键词:橄榄石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
- 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的纳米级微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探讨被引量:9
- 2005年
- 本文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详细研究了,中国苏鲁毛北地区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超微构造特征。在该金红石榴辉岩中发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红石晶体。第一种类型的金红石(Rt(A))与石榴石和绿辉石共生,其晶体内部发育有极密集的晶体缺陷,调制结构和变形双晶。变形双晶面分别为(100)和(010)。表明该类金红石晶体曾遭受过强烈的应力作用,推测它们可能是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形成中发育的。而另一类金红石(Rt(B))存在于石榴石和绿辉石晶体中的包体,其晶格十分完整,没有变形痕迹。可能是由于该类金红石寄主于较大颗粒的石榴石或绿辉石晶体中,在大陆板块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因受到寄住主晶的保护,没有发生晶格畸变。
- 陈晶许志琴李旭平
- 关键词: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透射电子显微镜
-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被引量:3
- 2000年
-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玻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出 ,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 ;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 ;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 ,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 ,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面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 。
- 邵济安陈晶臧启家王志海牟保磊张树霖李红东
- 关键词:磷灰石
- 陕北洛川黄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被引量:10
- 2004年
- 利用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XRD)拟合与分解的方法,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发现在洛川黑木沟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S0-L10)的黏土矿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伊利石, 一种是结晶度差、衍射峰宽且钝的伊利石,其在<2μm的黏土矿物中的最高含量为55%;另一种为结晶度好、衍射峰窄且锐的伊利石,这两种伊利石的含量在剖面上呈明显的互补变化关系.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与结晶度好的伊利石相比,结晶度差的伊利石较富含K+,Si4+,贫Al3+.
- 陈莉张立飞王河锦周力平陈晶袁宝印
- 关键词:伊利石黏土矿物黄土-古土壤序列剖面谱分析
- 利用TEM研究叶蛇纹石晶胞参数随温压条件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对不存在特征变质矿物的蛇纹岩进行温压条件的限定是一个难题,因为其中的主要矿物叶蛇纹石可以在约400~700℃,1.0~5.0 GPa以上的温压范围内稳定存在。天然样品观察和高压实验结果都表明,叶蛇纹石的a轴晶胞参数与温度、压力相关,对温度、压力条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本文使用TEM测量全岩体系(各种化学成分都含有的体系)下通过高压实验得到的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与前人在Mg O-SiO_2-H_2O(MSH)体系下高压合成的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进行对比,探讨全岩体系下叶蛇纹石的a轴晶胞参数对应的m值与温度、压力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表明:(1)叶蛇纹石的m值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2)叶蛇纹石中铝含量的升高使得m值往高温方向迁移;(3)温度升高,叶蛇纹石的m值变小,含水量相对升高。
- 申婷婷陈晶张立飞徐军陈莉HERMANN Joerg张聪邱添
- 关键词:叶蛇纹石透射电子显微镜
- 俯冲带蛇纹岩的变质过程被引量:15
- 2016年
- 俯冲带蛇纹岩是俯冲带流体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其深部脱水作用对地幔动力学影响深远,是研究俯冲带约80-200km深度范围的地球动力学的关键,因此研究蛇纹岩的变质作用过程及其相关特征矿物(组合)的温压稳定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蛇纹岩具有简单的矿物(组合):蛇纹石类、硅镁石类、磁铁矿、氢氧镁石、绿泥石、橄榄石、透辉石、角闪石、滑石等,并且这些矿物(组合)对温压变化不敏感从而很难用来判定蛇纹岩所经历的变质演化轨迹。近几十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岩石学和野外地质观察,主要研究了蛇纹石类矿物和硅镁石类矿物的温压稳定范围,并且试图使用这些特征矿物(组合)来判定俯冲带蛇纹岩的峰期变质条件。本文总结了蛇纹岩中这些主要矿物的温压稳定范围和相关变质反应,并且以中国西南天山蛇纹岩为例,展示使用特征矿物(组合)和叶蛇纹石Al等值线判定蛇纹岩峰期温压条件在实际岩石中的应用。另外,早期对叶蛇纹石的研究表明:随着温压条件的变化,叶蛇纹石的晶体结构会发生相应的调整。表现为单位晶胞内硅氧四面体的个数(m值)发生变化:温度升高,m值变小;压力升高,m值变大,这个发现在高压实验和天然样品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本文利用已知峰期温压范围的叶蛇纹石样品分别采用粉末制样法和离子减薄制样法,进行透射电镜测试(TEM)样品的m值,并通过统计的方法获得叶蛇纹石的m值的峰值。结果显示叶蛇纹石的m值的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以指示温压条件。本文提出可以用矿物组合、叶蛇纹石Al等值线和叶蛇纹石m值峰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蛇纹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和P-T轨迹。
- 申婷婷张立飞陈晶
- 关键词:蛇纹岩俯冲带TEM叶蛇纹石变质作用
- 我国首批回收的四块南极陨石类型的确定被引量:23
- 2001年
- 中国第 15次南极考察队于 1999年元月在格罗夫山实施首次考察时回收了四块陨石 ,填补了我国南极陨石回收的空白。根据国际陨石协会命名委员会新回收陨石的命名原则 ,这些陨石已分别命名为 GRV980 0 1,GRV980 0 2 ,GRV980 0 3和GRV980 0 4。根据初步岩石、矿物以及全岩化学分析 ,这四块陨石分别属于石质球粒陨石 (GRV980 0 1) ,L5型球粒陨石(GRV980 0 2 ) ,H5型球粒陨石 (GRV980 0 4)和极细粒八面体铁陨石 (GRV980 0 3)。
- 陈晶刘小汉琚宜太徐军阎允杰
- 关键词:陨石岩石矿物
- 东太平洋表层沉积物中锐钛矿、重晶石矿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7
- 2001年
- 石学法张海平张海平辛春英陈晶
- 关键词:锐钛矿重晶石标型矿物热液成因海洋沉积物
- 成岩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和实测被引量:10
- 2000年
-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 ,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 ,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建筑在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 ,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 ,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 /密度方法得出的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该文以胶东玲珑 -焦家式金矿床为例 ,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 ,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 ,计算差应力时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 ,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的差应力值。观测统计位错密度时采用“最大位错密度”观测方法 ,给出恢复三维主应力的应力应变方程组 ,利用测算总压力 P和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PS的关系 ,P=PS+ PG,取得重力产生的附加静水压力值 PG,根据Terzaghi假设求得成矿深度。
- 吕古贤刘瑞王方正丁悌平李晓波陈晶
- 关键词:构造校正测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
- 石榴石的塑性变形及差异应力计算被引量:3
- 2000年
- 岩石在形成时和形成后所经历的任何热力学事件都应在其内部留下痕迹 ,如何寻找和发现这些遗迹是地质学界长期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电子显微技术 ( TEM)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最直观的方法之一。最近几年 ,大量的 TEM研究结果证实 ,各类变质岩中的石榴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深入研究其变形程度和变形特征 ,对于揭示岩石所经历的变质变形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通过观测位错密度 ,可定性推算岩石曾经历的古差异应力 ,为拟定区域构造演化模式提供佐证。
- 陈晶
- 关键词:石榴石位错塑性变形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