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3篇起搏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脏
  • 9篇起搏器
  • 8篇心电
  • 8篇介入
  • 6篇电图
  • 6篇心电图
  • 6篇血管
  • 5篇心动过速
  • 5篇心肌
  • 5篇造影
  • 4篇蛋白
  • 4篇电生理
  • 4篇电生理学
  • 4篇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动脉造影

机构

  • 33篇泰达国际心血...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北京丰台医院

作者

  • 45篇任自文
  • 25篇林文华
  • 12篇刘菁晶
  • 10篇张峰
  • 9篇邸成业
  • 8篇史宏岩
  • 8篇张峰
  • 7篇王晓冬
  • 6篇王晓梅
  • 5篇王晓冬
  • 5篇史东
  • 5篇司海龙
  • 4篇敬锐
  • 4篇杨瑞飞
  • 4篇王志坚
  • 4篇韩丽
  • 3篇刘长涛
  • 3篇张双月
  • 3篇宋振国
  • 2篇白墨青

传媒

  • 10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分析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的反应被引量:4
2011年
起搏器对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定义为:被感知的心室事件与其前面的心室事件之间没有起搏或感知的心房事件。若起搏器感知到室早后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不变,当房室结存在逆传功能时,逆传的P波有可能被起搏器感知而诱发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若起搏器感知室早后起搏器自动延长PVARP,则有可能避免逆传P波被起搏器感知而诱发PMT。当室早的联律间期较长时,根据起搏器对室早的定义可知如室早位于起搏或感知的心房事件后将不会被起搏器定义为室早,而是被定义为经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激动,因此室早后的PVARP不会延长,这可使室早后经房室结逆传的P波被起搏器感知并触发心室起搏,甚至诱发PMT。起搏器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程控参数不同,对室早的反应可能也不同,分析起搏器对室早的反应需结合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程控参数、室早的联律间期等。
邸成业林文华任自文
关键词:电生理学起搏器室性早搏心电图
门控心血池显像和组织学超声对比评价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价值
2010年
目的 探讨门控心血池显像位相分析法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3-10月我院住院的1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位相分析方法获得左心室相角程宽度(PHB),左心室相角程标准差(PSD)作为评价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指标;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测量左心室12个非心尖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距QRS起始点时间标准差(Ts-SD)作为评价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指标,对这两种方法所得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门控心血池显像法测定左心室PHB[(91.79±40.14)°]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方法测量的Ts-sD[(27.74±13.00)ms]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P=0.000);门控心血池显像法测定左心室PSD[(20.59±12.30)°]与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方法获得的Ts-SD[(27.74±13.00)ms]中度相关(r=0.69,P=0.000).心脏超声法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2.93±14.89)%;核素心血池法为(39.76±17.89)%,心脏超声法数值高于核素心血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控心血池显像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运动同步性的检测能够提供与TDI相似的信息,其可同时测量双室功能,测量射血分数更加准确,可以联合二种方法筛选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率,使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获益.
王晓梅赵晓彬李平王翠华龙进黄云洲史蓉芳任自文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组织多普勒显像
国产替罗非班应用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王志坚林文华安立敏王晓冬刘菁晶史宏岩司海龙宋振国任自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同性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肥胖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肥胖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选择ISH老年患者144例,测定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WHR),测定外周空腹静脉血hs-CRP。结果:男女ISH患者超重及肥胖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女性WC≥80cm或WHR≥0.85分别占65.28%及61.11%;男性WC≥85cm或WHR≥0.90分别为48.61%及44.44%,女性腹型肥胖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hs-CRP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女性的腰围是hs-CRP的影响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可能通过腹型肥胖参与女性ISH的发病过程。
张双月任自文杨瑞飞张峰刘长涛
关键词:高血压单纯收缩期腰围超敏C反应蛋白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被引量:17
2016年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效果满意,导管消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首选治疗措施。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早搏),大部分患者仍然接受药物治疗。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美西律是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本文概述了这些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任自文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心房颤动过早搏动胺碘酮
经主动脉窦消融室性心律失常进展
2010年
近年来陆续报道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统称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arrhythmias,简称VTs)可在主动脉窦消融成功,由于主动脉窦的解剖和毗邻结构复杂,充分理解主动脉窦的解剖和毗邻结构、靶点处的S线影像和电位特点能够提高消融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如冠状动脉损伤、房室阻滞等的发生率,本文就经主动脉窦成功消融VT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邸成业任自文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窦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二例被引量:10
2006年
王志坚林文华刘菁晶史宏岩任自文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支架内血栓亚急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注射液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因素。方法 ISH患者194例,其中男113例,女81例,平均(73.3±18.7)岁,选择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标准方法测定入选对象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定外周空腹静脉hs-CRP、血糖、血脂等,比较两组间及ISH组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间hs-CRP差异,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判断hs-CRP与危险分层、血脂、血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 vs 1.5 mg/L,P<0.05);ISH组心血管危险极高危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危险分层、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腰围是hs-CRP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炎症反应可能通过危险因素的形成参与ISH发生。
张双月任自文杨瑞飞林文华张峰刘长涛
关键词:C-反应蛋白收缩期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腰围
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的房室间期被引量:1
2011年
起搏心电图的起搏的房室间期(PAV)和感知的房室间期(SAV)间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心房感知功能不良、频率适应性AV延迟、AV滞后、心室安全起搏、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心室自动测阈值、起搏器特殊的程控模式、心室起搏管理等情况下,实际的PAV和SAV间期可能和程控值不同。随着起搏器现代功能的日益增多,多数情况下PAV和SAV间期和程控值不同并不是起搏器功能障碍,而是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发挥作用。
邸成业林文华任自文
关键词:电生理学起搏心电图房室间期
碎裂QRS波和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0
2011年
碎裂QRS(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波的心电图概念由Das等[1]于2006年提出,是指体表心电图一个或多个导联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各种形式的QRS波三相或多相,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QRS波代表心窒除极,其时限反映了激动在心室内的传导时间,QRS波还反映心室除极的同步性,心室除极越同步,QRS波变窄,心室除极越不同步,QRS波增宽;QRS波振幅除取决于心肌细胞数量外,还取决于有无心肌细胞肥厚,心脏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和阻抗.电极位置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夹角等.fQRS波代表心室除极的异常,心窒除极异常可以是功能性的,如心肌冬眠,心肌顿抑,电解质紊乱等;也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fQRS波存心电图上可以表现为QRS波异常和/或QRS波振幅异常.
邸成业林文华任自文
关键词:碎裂QRS波QRS波振幅体表心电图心室除极QRS波增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