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8篇血管
  • 7篇冠状
  • 6篇动脉
  • 6篇房颤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心肌病
  • 5篇心律
  • 5篇肌病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脏
  • 4篇造影
  • 4篇起搏
  • 4篇梗死
  • 3篇心律失常
  • 3篇血管造影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机构

  • 25篇泰达国际心血...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承德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张峰
  • 12篇史东
  • 10篇任自文
  • 8篇段文涛
  • 6篇林文华
  • 6篇曾秋棠
  • 6篇李书国
  • 5篇王晓冬
  • 5篇迟令福
  • 4篇韩丽
  • 3篇刘菁晶
  • 3篇张朝霞
  • 2篇蒋涛
  • 2篇李琳
  • 2篇邸成业
  • 2篇毛小波
  • 2篇李玉亮
  • 2篇李笃民
  • 2篇范丽娟
  • 2篇李宾公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可穿戴设备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AF增加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等风险,因此,进行早期准确的筛查和诊断对于尽早进行危险评估及房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临床上亚临床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很难通过临床常用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房颤监测手段进行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的发展,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具有无创、简便、持续、易获得等优势,为AF的诊断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对可穿戴设备在AF筛查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以期明确穿戴设备在AF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吕海洋杨孟云李玉秋李峥张峰
关键词:心房颤动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被引量:51
2021年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并收集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负荷、钙化成分体积比、非钙化成分体积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FFR≤0.8(缺血)和FFR>0.8(非缺血)2组,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31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366支(缺血组血管169支,非缺血组197支)。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病变血管的斑块负荷更大[缺血组34.3%(30.3%,38.8%)、非缺血组32.4%(28.5%,37.9%);Z=-2.622,P=0.009],CT高危斑块比例更高[缺血组26.9%(45/169)、非缺血组11.7%(23/197);χ^(2)=15.311,P<0.001],病变长度更长[缺血组22.1(14.4,35.0)mm、非缺血组17.6(11.0,26.0)mm;Z=-4.3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2.461、1.027;P<0.001、P=0.002、P=0.002)。单独应用CCTA≥50%狭窄诊断缺血病变的AUC是0.625,联合CT斑块特征AUC为0.714(P<0.001)。结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及CT高危斑块特征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CCTA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赵娜高扬徐波蒋涛徐立胡红杰李琳陈文强李笃民张峰范丽娟吕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粥样硬化斑块
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塑的影响以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共24只,随机分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曲美他嗪组(TMZ)、卡托普利(CAP)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16w后评价各组的心功能改变,心室重塑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中TGF-β1蛋白以及 mRNA表达。结果①DCM组出现了心肌病的特征,出现舒张功能减退,E/A比值下降,IVRT缩短,-dp/dtmax下降,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增加,TGF-β1的免疫组化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和 mRNA水平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TMZ和CAP干预组与DCM组相比,心脏重量指数下降(P<0.05),舒张功能改善,CVF减少,TGF-β1表达减少(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增加心肌糖代谢,减轻糖尿病心肌胶原沉积,抑制心肌中TGF-β1的表达,减轻心室重塑。
张峰曾秋棠李书国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曲美他嗪转化生长因子Β1心室重塑
aVL导联终末部切迹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林文华邸成业张峰王晓冬史东任自文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冠脉CT血管造影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对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经过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试验、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的胸痛筛查流程,仍难以确诊的93例胸痛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的CCT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了解临床拟诊和C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以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为标准,临床拟诊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7%(53/75),40.4%(8/18)和84.1%(53/63);CCT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7.3%(73/75),85.7%(12/14),和92.4%(73/79)。结论:对于疑难胸痛患者的诊断,冠脉CT血管造影有重要价值,又是无创的,可优先采用。
张峰史东韩丽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胸痛
一种新的X线下骨性标志指导腋静脉穿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3年
探讨 X线透视下骨性标志指导腋静脉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20 年 8 月~2022年1月我科因射频消融或器械植入准备行腋静脉穿刺者118例(腋静脉组),行腋静脉穿刺,将后前位透视下胸锁关节与喙突连线与第一肋相交点为穿入腋静脉点的骨性标志,穿刺皮肤点为平行胸大肌与三角肌的肌间沟方向向下、向外3cm,穿刺方向为平行肌间沟。穿刺角度与皮肤呈15-45°角,在正位足下透视避免穿刺入胸腔。统计穿刺成功率,急性并发症。并与2018 年 8 月~2020年7月我科以传统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 156例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是否桶状胸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射频消融/器械植入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腋静脉组穿刺成功113例(95.8%),无气胸与血气胸并发症,一例误穿入动脉。对照组穿刺成功139 例(89.1%),误穿动脉9例,气胸3例,血胸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成功率(P=0.04),并发症(P=0.03)。一针成功率分别为84% VS 61%(P<0.01). 结论 X 线透视下骨性标志指引的经皮腋静脉穿刺是安全、有效的。 。
史东白金龙迟令福段文涛张峰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骨性标志X
门冬氨酸钾镁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9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5例则单用胺碘酮,不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其余如抗凝等药物治疗相同。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钾血镁、血压等,根据是否复发心房颤动等评价用药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房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他如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
迟令福张峰史东张丽媛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紧急床旁使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脏临时起搏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因心律失常紧急采用漂浮电极导管行临时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入路、手术时间、电极导管放置部位,判定该方法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经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即刻成功率达100%;从静脉穿刺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5.2±2.0)min,从电极置入至心室起搏使用时间为(1.7±0.9)min;起搏、感知功能异常发生率右室心尖部(2.9%)小于右室流出道(33.3%)(P=0.01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紧急情况下床旁使用漂浮电极导管行心脏临时起搏方便、高效、安全。
林文华王晓冬刘菁晶张峰敬锐任自文
关键词: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心律失常
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效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 以导管FFR为参考标准, 使用χ^(2)检验和DeLong检验比较不同主观图像质量分组(无伪影组、有伪影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400、401~500、>500 HU)、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16.9、>16.9)、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和心率组(<75、≥75次/min)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FFR与CT-FFR≤0.8认为心肌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7例患者, 共366支血管。CCTA图像所有靶血管均成功进行CT-FFR分析, 无伪影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0.45%、86.75%、93.10%、90.00%、90.76%、0.928, 有伪影组为83.23%、87.21%、79.01%、81.52%、85.33%、0.869, 准确度和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8.55, P值分别为0.040、0.00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主动脉根部SNR以及不同BMI及心率组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CTA图像伪影对CT-FFR诊断心肌缺血有影响, 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强化程度、SNR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如BMI、心率对CT-FFR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孟庆超高扬赵娜宋雷胡红杰蒋涛陈文强张峰李琳徐立李笃民范丽娟慕朝伟崔锦刚安云强徐波吕滨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储备分数图像质量
直接PCI中早期经冠脉给予地尔硫卓预防无复流的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冠脉内早期给予地尔硫卓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无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行急诊PCI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60例,在直接PCI中早期预防性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对照组74例,未给予地尔硫卓。排除术前持续严重低血压以及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冠脉造影时以及PCI完成即刻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基线特征。PCI即刻评价无复流发生与否(P=0.04)方面及c TFC(P=0.00)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早期冠脉内给予地尔硫卓可以预防无复流的发生。
史东韩丽张峰任自文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地尔硫卓心肌梗死无复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