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珺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7篇鼻炎
  • 7篇变应性
  • 6篇变应性鼻炎
  • 6篇变应性鼻炎患...
  • 4篇受体
  • 4篇常年性
  • 3篇前庭
  • 3篇切除
  • 3篇类固醇
  • 3篇分泌物
  • 3篇Γ-氨基丁酸...
  • 3篇氨基丁酸
  • 2篇蛋白
  • 2篇阳离子蛋白
  • 2篇神经核
  • 2篇嗜酸
  • 2篇嗜酸粒细胞
  • 2篇嗜酸粒细胞计...
  • 2篇术后
  • 2篇前庭代偿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襄阳市中心医...
  • 4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襄樊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6篇刘珺
  • 8篇罗鸿
  • 7篇姜妍
  • 7篇严能兵
  • 7篇孔维佳
  • 7篇余晔
  • 6篇王鹏举
  • 5篇张建斌
  • 5篇刘晓玲
  • 4篇沈莹
  • 3篇刘波
  • 2篇曾平凡
  • 2篇付选香
  • 2篇梁晋军
  • 1篇涂慧慧
  • 1篇黄秋华
  • 1篇李江平
  • 1篇王蓉
  • 1篇陶泽璋
  • 1篇俞燕萍

传媒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息肉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沈莹王鹏举刘珺
根据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根据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EOS)相对计数调整类固醇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类固醇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EOS阳离子蛋白浓度,根据鼻分泌物EOS计数将患者分为EOS组23例(EOS≥3%)与非EOS组19例(EOS<3%),均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EOS组鼻分泌物中EOS比值[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x珋±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非EOS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2,均P<0.01)。治疗2、6个月后,EOS组的EOS比值、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均P<0.05);非EOS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1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EO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EOS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平均症状、体征评分EOS组和非EOS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鼻用类固醇用量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鼻分泌物EOS增高的AR患者,采用类固醇治疗能够抑制EOS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EOS增高的AR患者对类固醇治疗反应性差,症状、体征无改善。临床上可以根据EOS的相对计数决定是否采用类固醇治疗。
罗鸿张建斌余晔刘珺姜妍严能兵王鹏举孔维佳
关键词:类固醇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襄阳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襄阳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对检出的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61份中耳腔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做药敏试验.得出细菌分离率,细菌的耐药特征及耐...
刘珺王蓉肖虹余晔黄世勇
关键词:化脓性中耳炎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类固醇受体-β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受体α及βmRNA在接受鼻腔CS治疗后不同疗效的两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鼻黏膜的定量表达,探讨在不同组AR鼻黏膜组织中CS-α和CS-β的表达意义。方法通过随访120例门诊AR患者后筛查出65例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其中CS敏感组36例,CS抵抗组29例。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65例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鼻黏膜组织中CS-αmRNA和CS-β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在CS抵抗组鼻黏膜组织中CS-βmRNA表达[(5.62±1.28)×102拷贝/μg]均高于CS敏感组[(4.62±0.48)×102拷贝/μg,t=-6.67,P<0.01]和正常鼻黏膜组[(5.32±0.55)×102拷贝/μg,t=-8.29,P<0.01],并在该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S-αmRNA与CS-βmRNA的比值在CS敏感组(658.32±65.16)与CS抵抗组(525.70±68.1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P<0.01)。结论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中的CS-βmRNA高表达、CS-αmRNA表达下调提示CS抵抗的存在,CS-β在评价AR患者对CS治疗疗效上有一定作用。
罗鸿刘珺王先松梁晋军曾平凡严能兵沈莹姜妍王鹏举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GABAA受体α3亚型在大鼠前庭神经核中的表达
2008年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GABA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迷路破坏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 d、3 d、7 d)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 d、3 d、7 d组两侧比较及术后1 d、3 d、7 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α3亚型表达的变化极可能没有涉及前庭代偿。
刘珺孔维佳刘波
关键词:前庭代偿Γ-氨基丁酸A受体
蝶枕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颅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改变、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蝶枕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复习文献。结果:颅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头痛、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等为主诉。其CT特征为"毛玻璃样变",骨纤维畸形、硬化及黏液囊性变。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而其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也可为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结论:颅骨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手术治疗应当慎重,以保留残存的功能为首要目的。
刘珺孔维佳王彦君杨阳俞燕萍吴媛媛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表达
2008年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大鼠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内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前者破坏单侧迷路,对照组手术方式相同但保持迷路完好。单侧迷路切除术后,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按照上述分组方式,检测不同存活时间(术后1、3、7天)组动物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1、3、7夭组大鼠左右两侧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前庭代偿的早期,前庭神经复合体内GABAA受体β1亚型表达无变化。
刘珺孔维佳刘波
关键词:受体GABA前庭神经核
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疗效的三大关键措施及其推广应用研究
罗鸿刘晓玲张建斌严能兵余晔涂慧慧黄秋华刘珺李江平梁晋军
该项目属于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领域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课题组在类固醇(ICS)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中,肯定了类固醇治疗AR的核心作用,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对类固醇治疗无效,由此提出了“类固醇抵抗型AR”的概...
关键词:
关键词:鼻炎治疗类固醇治疗
白三烯D4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抗白三烯治疗反应性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白三烯D4合成酶(LTD4S)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抗白三烯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持续性AR患者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者146例,其中男78例,女68例,年龄(39±12)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ELP)检测LTD4SA-444C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治疗组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单药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白三烯D4(LTD4)水平,根据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尿LTD4水平评价抗白三烯治疗的反应性。应用多元方差分析法检测LTD4S基因-444C等位基因频率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①AR组中LTD4S基因-444位点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70.7%(106/150)和29.3%(44/150),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67.3%(101/150)和32.7%(49/150),健康对照组LTD4S基因-444位点基因型AA、AC/CC频率分别为76.7%(112/146)和23.3%(34/146),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74.0%(108/146)和26.0%(38/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150例AR患者中,基因型AC/CC患者较AA型患者年轻(分别为35±9、50±8岁,F=5.891,P<0.05),起病较早(分别为31±4、46±6岁,F=6.985,P<0.05),病程较长(分别为8.7±2.1、3.1±2.0年,F=11.43,P<0.05),症状评分(8.2±0.2、4.8±0.3.t=6.95,P<0.05)、体征评分(7.3±3.3、3.4±5.1,t=8.89,P<0.05)更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150例AR患者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4周后,基因型AC/CC患者对抗白三烯治疗的反应性优于AA型(F=11.01,P<0.05),2组患者治疗反应的差异与体内LTD4水平有关,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结论:襄阳地区汉族人群中LTD4SA-444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持续性AR患者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反应性相关。
刘晓玲罗鸿张建斌严能兵李季余晔刘珺姜妍王鹏举
关键词:白三烯D4遗传药理学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与抗白三烯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与抗白三烯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78例持续性AR患者进行4周孟鲁司特治疗试验。观察症状/体征评分、血嗜酸细胞百分比(Eos%)分类计数、血清总IgE、尿白三烯D4(urinaryleukotrieneu D4,uLTD4)的变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指标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48例有明显临床改善(有效组),30例无明显改善(无效组)。有效组患者uLTD4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1755.3±375.1)pg/ml creatinine vs(225.5±346.4)pg/ml creatinine,P<0.05);而Eos%、血清IgE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回归分析提示,有效组治疗前症状/体征与uLTD4存在负相关性(r=-0.3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孟鲁司特疗效与uLTD4有相关性。当治疗前uLTD4≥1200 pg/ml creatinine时,其OR=3.5,95%CI为(1.7,15.8);其他指标则无相关性。结论 uLTD4水平与孟鲁司特治疗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选择抗白三烯类药物的参考标志物。
刘晓玲罗鸿张建斌严能兵付选香沈莹余晔刘珺姜妍
关键词:常年性白三烯D4生物医学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