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霜
- 作品数:36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3%高渗盐水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作用
- 目的 研究3%高渗盐水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作用,并与传统复苏相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44例,男33例,女11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
- 刘霜任晓旭郭琳瑛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儿童慢性肺部疾病的应用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儿童慢性肺部疾病的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是一种直接由呼吸中枢控制的新型呼吸通气模式。它与传统机械通气由气道内压力和气流...
- 刘霜
- 关键词: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慢性肺部疾病儿童机械通气
- 一种靶向低温保护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低温保护方法,属于靶向脑低温治疗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静脉血经血泵流向静脉引血管、并流入供氧设备;静脉血在供氧设备中增加氧含量,将静脉血转化为第一动脉血;第一动脉血经颈动脉回血管流入颈部总动脉,与颈...
- 黄偲元曲东刘霜范敬蓉姚海兰李伟李传志杨朋昆
- 血液肿瘤与非肿瘤儿童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特征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肿瘤与非肿瘤脓毒症休克儿童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7月入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休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血液肿瘤基础疾病,分为血液肿瘤组和非肿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休克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64例脓毒症休克儿童,男97例,女67例,年龄[M(Q_(1),Q_(3))]为3.6(0.8,7.8)岁。血液肿瘤组75例(45.7%),非肿瘤组89例(54.3%)。与非肿瘤组比较,血液肿瘤组年龄较大[6.0(3.6,9.4)比1.2(0.4,4.3)岁,P<0.001]、外科急症占比较低(14.7%比32.6%,P=0.013)、院内感染率较高[48.0%(36/75)比21.3%(19/89),P=0.001]。血液肿瘤组以血行感染为主[58.7%(44/75)],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46.7%(35/75)],非肿瘤组以呼吸道[40.4%(36/89)]及消化道[28.1%(25/89)]感染为主,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居多22.5%(20/89)。血液肿瘤组与非肿瘤组感染灶(P<0.001)及感染病原(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肿瘤组抗细菌药物种类、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均高于非肿瘤组(均P<0.05)。与非肿瘤组相比,血液肿瘤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100.0%(75/75)比80.9%(72/89),P<0.001]、28 d病死率[34.8%(23/66)比19.0%(15/79),P=0.048]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肿瘤组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OR=1.387,95%CI:1.161~1.657,P<0.001);非肿瘤组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OR=1.419,95%CI:1.140~1.767,P=0.002)、6 h乳酸清除率(OR=65.857,95%CI:2.953~1468.638,P=0.008)。结论血液肿瘤组脓毒症休克患儿年龄更大,以血行感染为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更高。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儿童脓毒症休克不良预后相关。
- 刘霜戈海延张瑾王乔宇孙媛媛曲东
-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血液肿瘤儿童
-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合并可逆性后部性脑病
- 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以发热、皮疹、病后脱皮脱屑、低血压、休克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 刘霜任晓旭郭琳瑛
- 关键词: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发病机制预后评价
- 呕血、呼吸困难、肾功能不全
- 2009年
- 1病历摘要
患儿,男,12岁。主因腹痛呕吐5天,呕吐咖啡样物1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腹痛初起为阵发性,以上腹部疼痛为主,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非喷射状,腹痛、呕吐与进食无关,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无发热、头痛、腹泻。
- 王菲张琪刘霜
-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呕血上腹部疼痛胃内容物腹痛阵发性
-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近年来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CO 2R)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救治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但在儿童应用非常少。我院PICU采用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平台开展ECCO 2R,为1例高碳酸血症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成功提供部分呼吸支持,为儿童ARDS采用ECCO 2R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我院PICU收治的1例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患儿,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后出现高碳酸血症,采用CRRT平台开展ECCO 2R进行部分呼吸支持,取得良好效果。结果:患儿,男,1岁4个月,因腺病毒肺炎、重度ARDS,行机械通气和静脉-动脉ECMO治疗,ECMO治疗25 d,撤离ECMO后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在CRRT平台上,采用血液净化系统体外循环串联膜肺,开展二氧化碳清除治疗。治疗1 h后,pH值升高11.2%(从7.222升至7.303),PCO 2下降29.1%(从72.6 mmHg降至51.5 mmHg,1 mmHg=0.133 kPa);治疗6 h,高频震荡通气模式下平均气道压下降5 cmH 2O(从20 cmH 2O降至15 cmH 2O,1 cmH 2O=0.098 kPa)。ECCO 2R系统CO 2清除率为29.1 mL/min。ECCO 2R治疗72 h因膜肺血栓形成停止治疗。撤离ECCO 2R后监测血气无CO 2升高。患儿有创机械通气39 d,无创通气5 d,成功撤离呼吸机,PICU住院54 d,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生长发育良好,运动耐力仍差。结论:ECCO 2R治疗儿童ARDS高碳酸血症,可有效降低PCO 2,维持正常pH值,同时降低呼吸机条件,有助于实施超保护性肺通气,为ECMO撤机提供过渡治疗。
- 刘霜惠奕王乔宇杨朋昆曲东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
- 脓毒性心肌病临床诊治进展被引量:9
- 2022年
- 自1984年提出脓毒性心肌病(SICM)的概念以来,目前仍然没有SICM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近20年有越来越多关于SICM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认识到SICM可能诊断不足,并且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对于SICM没有基于高质量临床证据的管理建议,SICM的治疗是以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为基础,以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为导向的支持性措施。连续动态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早期识别SICM,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和管理,以改善预后。
- 刘霜曲东
- 关键词:脓毒症超声心动图
- 6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6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及新生儿内科收治的61例川崎病婴儿[男34例,女24例,年龄2.2(1.7,3.1)个月]的临床资料。患儿病程1年冠状动脉Z值仍≥2.5者定义为持续冠状动脉瘤。Cox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61例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52.5%(32/61),发生于病程的5(4,8)d。随访547(399,782)d,8.2%(5/61)患儿为持续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时间为病程的20(12,82)d。Cox回归显示冠状动脉最大Z值是冠状动脉恢复的独立相关因素(HR=0.451,95%CI 0.293-0.69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最大Z值预测持续冠状动脉瘤的最佳临界值为6.15(敏感度80.0%,特异度97.7%)。结论6月龄以下婴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高,冠状动脉最大Z值是持续冠状动脉瘤的独立相关因素。
- 戈海延曲东刘霜张瑾李莉米荣
- 关键词:川崎病婴儿冠状动脉瘤
- 联合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早期诊断小儿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 郭琳瑛任晓旭刘霜崔小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