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炅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腺
  • 11篇乳腺癌
  • 11篇腺癌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3篇预后
  • 3篇乳腺癌患者
  • 3篇癌患者
  • 3篇癌细胞
  • 2篇乳房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受体
  • 2篇术后
  • 2篇皮瓣
  • 2篇腺癌细胞
  • 2篇基因
  • 2篇激素
  • 2篇激素受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6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2篇吴炅
  • 9篇沈镇宙
  • 8篇邵志敏
  • 4篇陆劲松
  • 3篇沈坤炜
  • 2篇刘刚
  • 2篇狄根红
  • 1篇周决
  • 1篇沈赞
  • 1篇金伟
  • 1篇李琳
  • 1篇丁健
  • 1篇温险峰
  • 1篇李鹤成
  • 1篇亓发芝
  • 1篇汤立晨
  • 1篇沈瑾
  • 1篇吴炅
  • 1篇谷圣美
  • 1篇顾婷婷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大众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乳腺癌预后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
吴炅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凋亡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细胞周期预后生物学行为
人类炎性乳腺癌移植肿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为研究肿瘤的转移机制 ,建立炎性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 ,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酶谱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炎性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炎性乳腺癌裸鼠动物模型 ,并证实该动物模型表现为人类炎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 ,同时也发现该肿瘤动物模型有肺部的远处转移。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检测中发现该移植肿瘤表现为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p5 3强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以及Her 2 neu过度表达等。移植肿瘤形成率为 70 %左右。同时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筛选实验 ,和其他非炎性乳腺癌移植肿瘤相比 ,炎性乳腺癌移植肿瘤表达非常高的钙粘着糖蛋白和粘蛋白 ,而其他因子则无异常表达。 结论 炎性乳腺癌的裸鼠移植肿瘤动物模型为研究肿瘤转移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邵志敏刘刚丁健吴炅沈镇宙
关键词:肿瘤移植钙粘着糖蛋白类粘蛋白类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争议与评价被引量:6
2001年
吴炅沈镇宙
关键词:乳腺癌扩大根治术疗效
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及骨髓血u-PA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 ,研究骨髓微环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标志及骨髓血浆的u PA活性。结果 72例乳腺癌患者中 ,30例 (4 1 7% )存在骨髓微小转移灶。其转移率与原发灶肿块大小 (χ2 =6 417P =0 0 40 )、p5 3蛋白表达 (χ2 =5 930 ,P =0 0 2 5 )相关。与原发灶肿瘤相比 ,肿瘤转移细胞的CyclinD1、p5 3、Ki 6 7、EGFR蛋白低表达 ,而p2 1蛋白高表达。骨髓血浆u PA活性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结论 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处于低生长。
张杰沈坤炜吴炅陆劲松刘邦令周决沈瑾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细胞表型肿瘤转移
雌激素受体β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研究人乳腺癌新鲜标本中ERβ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Westernblot法检测 8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ERβ蛋白含量 ,分析它和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  86例乳腺癌中 ,ERβ蛋白低表达 5 3例 ,占 61.6% ;高表达 3 3例 ,占 3 8.4%。表达水平和患者的绝经状态、病理分级、PR水平以及PS2水平相关 (P <0 .0 5 ) ;和肿瘤直径、腋淋巴结状态、ERα水平无关 (P >0 .0 5 )。根据ERα和PR分组后 ,ERα + /PR +组的ERβ蛋白高表达比例低于ERα -/PR -组 (P <0 .0 5 )。其余各亚组间ERβ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温险峰沈镇宙吴炅沈赞沈坤炜陆劲松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肿瘤雌激素受体Β内分泌治疗预后耐药
治疗乳腺癌别轻易对三苯氧胺说“不”
2014年
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期越来越长。目前,除手术、放疗.化疗等三大治疗乳腺癌措施之外,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约占60%以上)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即应用5年三苯氧胺,依然是乳腺癌治疗指南推荐的“金标准”。
杨龙吴炅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术后患者激素受体
ETS2在乳腺癌细胞中调控CXCR4转录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趋化因子受体CXCR4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转录因子ETS2(人红血细胞增多症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2)对人乳腺癌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以及ETS2调控CXCR4转录的分子机制。方法:在MCF-7和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株中,本研究通过瞬时转染技术,以及RNAi技术,检测过表达ETS2或抑制ETS2的表达。然后分别应用RT-PCR以及ELISA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和蛋白水平,荧光酶素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启动子活性,ChIP实验检测结合到CXCR4启动子上的ETS2的量。并且对CXCR4启动子上的2个ETS结合位点进行突变,通过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突变对CXCR4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转染了ETS2过表达质粒的MDA-MB-231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中,CXCR4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升高;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ETS2通过激活CXCR4启动子的活性提高CXCR4的表达;通过ChIP实验发现,在转染了ETS2表达质粒的MDA-MB-231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中,结合到CXCR4启动子上的ETS2的蛋白量増高,提示ETS2通过直接结合到CXCR4启动子上,从而提高CXCR4启动子的活性;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ETS2的表达,可以显著减弱CXCR4启动子的活性,降低CXCR4的表达和结合到CXCR4启动子上的ETS2的量;荧光酶素报告基因的结果显示,任意一个位点的突变都降低了CXCR4启动子的活性,2个位点的同时突变使CXCR4启动子的活性进一步降低。结论: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细胞中,ETS2通过直接结合到CXCR4启动子上的2个结合位点(-540到-535和-240到-235),活化CXCR4启动子活性,从而对CXCR4发挥转录调控的作用。
顾婷婷谷圣美金伟吴炅
关键词:乳腺癌转录CXCR4启动子
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Coupler静脉吻合器用于乳腺癌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及时效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完成45例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根据吻合静脉血管是否使用Coupler吻合器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28例)和Coupler组(17例),比较两组重建手术总时间、皮瓣缺血时间、血管吻合时间,以及因皮瓣循环危象需要手术解救的例数和皮瓣存活率。结果在即刻重建病人中,Coupler组手术总时间较手工吻合组短[(7.1±0.3)h vs.(8.6±0.2)h,P<0.05)];所有病人中,Coupler组皮瓣缺血时间明显缩短[(69.3±3.4)min vs.(81.5±3.7)min,P<0.05)];Coupler组血管吻合时间(包括动、静脉吻合时间)也显著缩短[(47.9±3.3)min vs.(68.5±3.8)min,P<0.05)]。皮瓣循环危象发生率手工吻合组为10.7%(3/28),Coupler组为5.9%(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出现1例部分皮瓣坏死。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手术中,与传统吻合技术比较,运用Coupler吻合器进行静脉吻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该技术易于掌握且安全可靠。
黄胜黄胜李琳陈颖陈颖陈嘉健李琳李琳沈镇宙陈嘉莹俞培荣汤立晨
关键词:乳房重建游离皮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乳房再造被引量:35
2004年
狄根红亓发芝吴炅陆劲松沈坤炜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再造肌皮瓣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DNA p53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p5 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2 6例乳腺癌患者和 9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NA含量进行检测。外周血浆中DNA由Qiagen纯化柱纯化 ,组织标本DNA抽提方法参照非有机化方法。应用PCR SSCP方法检测DNA中p5 3基因 5 ,6 ,7,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 健康妇女外周血中DNA的平均值为 2 1ng/ml,而乳腺癌患者为 2 11ng/ml(P <0 .0 1)。12 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 4 6例 (35 .6 % )原发瘤中检出p5 3突变 ,其中 30例 (6 5 .2 % )患者外周血DNA中检出p5 3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p5 3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雌激素受体状况密切相关 (P <0 .0 5 )。肿瘤原发灶与外周血中均检出DNAp5 3基因突变者预后较差 ,2 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 ,有 13例 (5 9.0 % )外周血中检出DNAp5 3基因突变。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DNAp5 3基因的突变 ,可作为一种预后指标和提示肿瘤早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子。
狄根红刘刚吴炅沈镇宙邵志敏
关键词:乳腺癌P53基因基因突变预后外周血D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