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2篇炎症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胃癌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理治疗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因子
  • 1篇炎症指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原菌分布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溃疡
  • 1篇上消化道溃疡...
  • 1篇手术患者
  • 1篇手术中

机构

  • 7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7篇葛晓明
  • 7篇唐悦
  • 3篇孙晓光
  • 2篇单廷
  • 1篇诸锡奇
  • 1篇杨剑

传媒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自固定补片对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自固定补片对腹股沟疝腹腔镜术后患者围术期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聚丙烯补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固定补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15 d。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术前比,术后24 h~术后15 d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术后24 h~术后15 d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血清IL-6、IL-1β、CRP、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股沟疝腹腔镜术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较普通聚丙烯补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够减轻手术炎症应激损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安全性良好。
唐悦葛晓明单廷
关键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腹腔镜炎症反应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外科综合治疗33例回顾性分析
2012年
上消化道溃疡性出血(PUB)是因上消化道溃疡性病变引起的出血,常见原因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癌性溃疡、Dieulafoy溃疡等,也包括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溃疡。PUB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9.0%~57.1%。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发病率高。
唐悦葛晓明孙晓光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外科综合治疗手术
老年完全梗阻性结肠癌急诊手术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1年
文章主要对于老年的完全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在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之后,与心理治疗进行配合,所得到的临床研究上的结果。方法:对于入组的患者,抽取的时间段是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入组的总人数有40例,所有入组患者都符合排除、纳入标准,对于对照组之中的2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实验组之中则急诊手术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模式,对比患者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再比较治疗的有效率,包括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者的整体配合度。结果:经过相关的护理之后,实验组之中的焦虑与抑郁的评分都要比对照组理想,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P<0.05),在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之中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差异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完全肠根阻结肠癌的患者,采取急诊手术的时机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模式,针对患者的肿瘤部位以及全身的状况有所了解,控制手术术式,可以加快患者恢复。
唐悦葛晓明诸锡奇
关键词:心理治疗
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肠内营养的输注方案。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持续性输注组和周期性输注组,每组43例。持续性输注组24 h持续性进行肠内营养,周期性输注组每日肠内营养输注时间为15~17 h。比较两组的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手术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的周径、握力等身体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等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分化抗原4(CD4^+)、分化抗原8(CD8^+)、分化抗原4/分化抗原8(CD4^+/CD8^+)的浓度等免疫指标。结果:持续性输注组和周期性输注组分别出现1例(2.3%)、3例(7.0%)肠内营养不耐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输注组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拔管进行自主进食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周期性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身体、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输注组术后第5天、第10天PA显著高于周期性输注组(P<0.05);其余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身体、营养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周期性输注相比,持续性输注方式缩短了胃癌术后患者过渡到全肠内营养的时间及拔管时间,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悦葛晓明孙晓光
关键词:输注方式肠内营养胃肿瘤
番泻叶联合甘露醇在影像学检查前的肠道清洁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评价分析番泻叶联合甘露醇在影像学检查前的肠道清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3年1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收治的需行MSCT检查的肠道疾病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表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番泻叶进行清肠,试验组接受番泻叶联合甘露醇进行清肠,待2组患者排除清便后再行MSCT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成像质量、清肠效果、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影像图像质量优良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95.9%和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1.6%、81.6%),且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85.7%(42/49),试验组为16.3%(8/49),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MSCT检查的肠道疾病患者而言,番泻叶联合甘露醇的清肠方式效果理想,影像图像优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唐悦葛晓明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番泻叶甘露醇肠道清洁
阿奇霉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人胃癌细胞(AGS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表达、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GS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和不同水平(12.5、25.0、50.0、100.0μg/mL)阿奇霉素组,干预24 h,筛选阿奇霉素最适水平用于后续实验。细胞分组:对照组、阿奇霉素组(50.0μg/mL阿奇霉素)、阳性药物组(50.0μg/mL 5-氟尿嘧啶)、抑制剂组(50.0μg/mL阿奇霉素+1.0μmol/L NF-κB通路抑制剂BAY11-7082)和激活剂组(50.0μg/mL阿奇霉素+1.0μmol/L NF-κB通路激动剂Prostratin),干预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及IL-1β]水平;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测定细胞增殖率;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试剂盒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CCK-8检测AGS细胞活力,根据实验结果选择50.0μg/mL阿奇霉素用于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和阳性药物组AGS细胞上清液中IL-1β水平、细胞增殖率、PCNA表达水平、磷酸化(p)NF-κB p65/NF-κB p65和p-IκBα/IκBα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阿奇霉素组比较,抑制剂组中BAY11-7082的出现增强了阿奇霉素对AGS细胞的作用(P<0.05),激活剂组中Prostratin的出现则削弱了阿奇霉素对AGS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阿奇霉素能抑制AGS细胞的炎症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NF-κB通路信号转导有关。
唐悦葛晓明单廷
关键词:阿奇霉素胃癌AGS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炎症
抗菌素在胃肠肿瘤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上的应用及病原菌监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探讨选取抗菌素进行预防胃肠肿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情况,并分析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的200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共有17例感染,感染率为8.5%。感染部位主要为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腔隙感染以及器官感染。多数的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达到了100.0%。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加强病原菌的监测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中合理的选取抗菌素,从而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唐悦葛晓明孙晓光杨剑
关键词:切口感染抗菌素病原菌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