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学海
-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吗啡和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
- 2006年
- 目的观察吗啡和曲马多在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方法硬膜外手术病人164例,双盲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n=82),曲马多组(B组,n=82)。A组镇痛液含吗啡5m g,B组镇痛液含曲马多600m g,两组溶液均加布比卡因150m 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给药后每天观察3次连续2天并进行VAS评分。结果A组评分高于B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吗啡和曲马多作为PCEA镇痛液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吗啡的镇痛效果要好于曲马多,但其副作用发生率高于曲马多。
- 彭蔚喻学海
- 关键词:吗啡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
-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比较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颈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拟行肩锁部手术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各20例。罗哌卡因组分3次注射0.25%罗哌卡因共30ml,布比卡因组分3次注射0.25%布比卡因共30ml。观察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常规监测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后15、30、45、60min及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罗哌卡因组显著慢于和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两组SBP、DBP、MAP、HR和SaO2变化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相当,而罗哌卡因毒性低,使用更安全。
- 邹晓辉李才喻学海
- 关键词: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罗哌卡因布比卡因
-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体腔热灌注术中的麻醉疗效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腹腔热灌术中的麻醉疗效。方法:选择60例拟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热灌注术的腹腔肿瘤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术前12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5mg/kg(用时约2min),接着用10min输注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再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入右美托咪定;B组在术前12min缓慢静注芬太尼1.5μg/kg(用时约2min),后用右美托咪定的负荷量和维持量均同于A组。记录患者术前12min(T0)、手术开始(T1)、术中10min(T2)、术中30min(T3)以及术中60min(T4)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与镇痛评分。结果:A组T1-T4的MAP、HR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4镇静Ramsay评分与B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以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更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彭蔚许静红杜佳楠喻学海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
- 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中的作用。方法依照卫生部和外科学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和使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以2016年1-4月使用核查表前的1 19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以2016年5-7月使用核查表后的1 03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3%、17.9%,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合理率分别为71.2%、95.7%,溶媒剂量合理率分别为84.7%、99.8%,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4.6%、80.4%,Ⅰ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2.8%、85.0%,Ⅱ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1%、74.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06%、0.89%,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11%、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63)。结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明显提高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齐秀萍李小荣张国如喻学海
- 关键词:抗生素类围术期药学干预
-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方案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高血压患者的不同麻醉方案效果。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年龄50~70岁的择期行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丙泊酚组(B组)及咪达唑仑组(C组),每组40例。观察和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 min、内镜插入食管、停药及苏醒期5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观察指标波动最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患者ERCP安全可靠,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彭蔚肖亮灿许静红杜佳楠喻学海
- 关键词:芬太尼静脉麻醉高血压患者ERCP
- 右美托咪定用于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肌保护作用的评估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以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评估右美托咪定对中老年患者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50例41~72岁CPB下换瓣手术患者,随机均等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诱导前15min以右美托咪定1μg/(kg·h)恒速泵注,随之以0.5μg/(kg·h)恒速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其余麻醉处理相同。检测静注右美前(T0),CPB建立时(T1),CPB结束后(Tz),手术结束时(T3),术后12、24h(T4、T5)颈内静脉血心肌损伤标记物H—FABP、CK—MB、cTnI的浓度。结果:D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在Tl~T5时段较c组波动明显小(P〈0.05)。两组患者术中H—FABP、CK—MB和cTnI均增高,D组患者H—FABP在T2~T4时点均明显小于C组(P〈0.05),而CK—MB和cTnI在T3~T5时点均明显小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中老年患者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循环波动和心肌损伤。
- 许静红肖亮灿徐夏喻学海彭蔚杜佳楠
- 关键词:瓣膜置换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免疫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到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60例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诱导前15分...
- 彭蔚李才许静红潘秀芳喻学海徐夏
- 关键词:体外循环胸腔镜免疫功能应激
- 文献传递
- 危重剖宫取胎术一例麻醉报告
- 2006年
- 喻学海叶欢琳彭尉
- 关键词:剖宫取胎术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麻醉危重下肢感染羊膜腔穿刺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征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腰硬联合麻醉对骶神经阻滞要比硬膜外麻醉更为完善,有利于减轻或防止手术创伤所致的不良应激反应,妊娠并发妊高征时多需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以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妊高征的目的。选择30例妊高征患者(轻、中度),孕期28~30周,年龄24~32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结果Ⅰ组麻醉显效时间短,阻滞范围广,运动阻滞效果满意,局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Ⅱ组。两组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但Ⅰ组血压下降速度明显快于Ⅱ组。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Ⅰ组病例要短于Ⅱ组。因此,蛛网膜下腔阻滞因其起效速度和可靠性成为剖宫产中最常用的区域阻滞。
- 邹晓辉李才喻学海张红云
-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骶神经阻滞
- 脊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的改进
- 1000例腹和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500例接受脊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一种国产脊麻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针,一次穿针完成脊麻给药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术。方法是先作腰段硬膜外穿刺,然后在硬膜外穿刺针内套入一枚1...
- 刘唐生喻芝芳许茂欣喻学海李海青邹晓辉林克辉薛冬华吴海雄
- 关键词:硬膜外联合麻醉硬膜外穿刺针局麻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