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正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翻译
  • 6篇英语
  • 4篇英语翻译
  • 3篇高校
  • 2篇英汉
  • 2篇商务
  • 2篇商务英语
  • 2篇文化
  • 2篇零翻译
  • 2篇教学
  • 2篇不折腾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语法
  • 1篇大学英语语法...
  • 1篇地区高校
  • 1篇地区文化
  • 1篇学分
  • 1篇学分制
  • 1篇学生管理
  • 1篇以人为本

机构

  • 12篇阿坝师范高等...

作者

  • 12篇孙正伟
  • 4篇蒲红娟
  • 1篇吕晓南

传媒

  • 3篇阿坝师范高等...
  • 2篇海外英语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时代文学(上...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新西部(中旬...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高校学分制下学生社区化管理
2014年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完全学分制已开始逐渐推行。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下建立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社区化管理模式,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相应的宿舍管理要求,并就社区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孙正伟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社区化宿舍
英汉习语的比较与翻译
2004年
英汉习语具有它们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比较英汉习语之异同,讨论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的影响并详细举出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常用方法。
孙正伟
关键词:习语翻译地区文化宗教文化风俗习惯
详述的意义及其英汉对比
2008年
详述指小句复合体中一个小句对另一个小句的部分或全部作语义详述,包括用别的方式加以重新陈述,使前面表达的内容更具体,或评述,或提供例证。英汉语中详述的呈现方式有两种,或显性或隐性;由于语法上的差异,英语以显性方式呈现详述居多,汉语以隐性方式居多。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切入点应视语言自身特点而定,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应从语义入手;英语是语法型语言,应从形态结构入手。
孙正伟蒲红娟
关键词:阐发例释英汉语篇显性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管理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民族地区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实现民族地区高校育人职能的手段,另一方面又是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有文化上的多元性,教育起点上的不平衡性,心理上的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实际,创新观念,改变策略,更新方法是学生管理的必需。
吕晓南孙正伟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对策被引量:3
2010年
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一些偏差,本文从语法发展史入手,阐述了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出现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孙正伟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策略被引量:7
2010年
随着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文章介绍了商务英语的基本地位与作用以及商务英语翻译的几个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方面的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孙正伟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013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但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力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向西方学习,将西方的先进科技引进、消化、吸收、转化为我国所用,离不开科技英语。科技英语作为沟通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从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下手,去探讨科技英语翻译的技巧。
蒲红娟孙正伟
关键词:科技英语
浅谈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其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孙正伟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问题探讨
2013年
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日益增加迫使我们应不断地完善旅游英语翻译工作,更好的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目前,我国在旅游英语翻译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要提升旅游英语翻译的整体水平,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信息准确而生动的传递给国外游客,减少文化冲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孙正伟蒲红娟
关键词: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文化
“不折腾”的零翻译:陌生化效应与文本空白点问题
2014年
具有口语特征的"不折腾",跨语域使用后在政治场合中产生陌生化效应,促使源语听者基于共同的历史语境和对过去经验的共同阐释,通过丰富的联想,对其涵义心领神会并倍感亲切。跨语域使用拉近了讲者、听者的距离,引起了共鸣,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的"不折腾"的零翻译在目的语读者中也能产生陌生化效应,但缺乏共有知识的异域受众一番考量、探寻之后很难产生与原作者的语用意图一致的联想。陌生化效应导致文本空白点,最终引发陌生感。
孙正伟
关键词:零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