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杰

作品数:27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乳腺
  • 10篇乳腺癌
  • 10篇腺癌
  • 9篇肿瘤
  • 7篇基因
  • 6篇细胞
  • 6篇化疗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转录
  • 5篇疗法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合酶
  • 5篇恶性
  • 4篇抑癌
  • 4篇抑癌基因
  • 4篇逆转录-聚合...
  • 4篇细胞肺癌

机构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0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大庆龙南医院
  • 1篇佳木斯市妇幼...

作者

  • 27篇张丽杰
  • 5篇张清媛
  • 4篇孙文洲
  • 3篇贾素文
  • 2篇马婕
  • 2篇任云会
  • 2篇李永学
  • 2篇高梅娟
  • 2篇马俊英
  • 2篇张灵生
  • 2篇李晓莉
  • 2篇于春梅
  • 1篇隋广杰
  • 1篇刘雅洁
  • 1篇王艳颖
  • 1篇赵玉兰
  • 1篇陈公琰
  • 1篇李欣
  • 1篇李洪滨
  • 1篇陆海波

传媒

  • 11篇实用肿瘤学杂...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华国际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6
  • 1篇1992
  • 3篇199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放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6年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38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化放综合治疗,其中鳞癌22例,腺癌14例,大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_a12例,Ⅲ_b15例,Ⅳ期5例,结果完全缓解率为21.1%(8/38),部分缓解率为36.8%(14/38),总有效率为57.8%(22/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1.6%和15.8%,中位生存期为14.5月。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放疗毒性反应为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作者认为先用化疗可能为微小转移灶做早期治疗,后加用放疗能使肺部肿瘤进一步缩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
隋广杰张丽杰王树滨陆海波刘雅洁李明淑王艳颖程慧赵玉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综合疗法肺肿瘤
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
2002年
目的 观察异环磷酰胺(IFO)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用IEP方案治疗晚期NSCLC58例,男性39例,女性19例。腺癌30例,鳞癌25例,腺鳞癌3例。Ⅲ_B期43例,Ⅳ期15例。结果 完全缓解5.17%,部分缓解41.38%,总有效率为46.55%,中位缓解期3.4个月,中位生存期8.9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结论 IE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可做为晚期NSCLC的首选化疗方案。
张丽杰李大军张清媛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IFONSCLC毒副反应
抑癌基因IN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IN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E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IN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0.5458±0.231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6625±0.1699)。ING1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三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结论ING1mRNA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李欣张丽杰任云会
关键词:乳腺肿瘤抑癌基因ING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提供数据。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307例,分析化疗后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特点。结果本组307例患者,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14.98%,主要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及消化道为主,分别占41.31%、17.39%、13.04%及10.87%。共分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44.23%),革兰阳性菌16株(30.77%),真菌13株(25.00%)。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筛选显示,OR(95%CI)值分别为:年龄2.251(1.637~5.829),白细胞计数<4×10~9/L 4.912(2.687~9.358),住院时间3.615(1.286~9.164),化疗周期>3个7.342(3.687~11.256),抗生素使用>2种3.982(1.398~6.254),QLQ-BR23评分3.216(4.621~6.24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89(1.036~2.036),CD4^+/CD8^+比值3.167(1.679~6.948)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应主要控制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黏膜及消化道感染,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
高梅娟张丽杰于春梅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化疗感染率
博宁合并化疗治疗骨继发性恶性肿瘤98例被引量:18
2001年
李晓莉贾素文张丽杰
关键词:药物治疗
COMP方案治疗3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白血病
1991年
本文采用COM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6-巯基嘌呤、强的松)治疗非何杰金淋巴瘤白血病(NHLL)44例,其中可评价的病例39例。本组39例中获客观疗效者18例,总有效率为46.2%。经临床验证绝大多数患者化疗的副作用为轻、中度,因此患者可耐受COMP方案。
崔淑珍孙玉柱张灵生李永学张丽杰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肉瘤药物疗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与乳腺癌被引量:3
2011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EGFR家族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热点,赫赛汀等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成功,另有许多新药也处在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EGFR家族在乳腺癌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房慧颖张丽杰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乳腺癌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的区域性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索恶性肿瘤的联合生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接受区域性联合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为治疗组,传统的接受含CTX、ADM等单纯化疗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CR7例、PR17例,有效率为75%,对照组CR1例、PR5例,有效率为42.9%,P<0.05。结论 此疗法优于传统化疗,联合使用LAK/IL-2和CTX、ADM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并克服了全身生物疗法的经费高、副作用大的不足,增加了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贾素文孙文洲李晓丽张丽杰张清媛
关键词:恶性肿瘤疗效LAK细胞
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诊断
1992年
本文分析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检查诊断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病例的CT特征。并根据其CT特征及手术所见将其分为3型:①囊腔结节型;②囊腔型;③实体型。并描述了其CT表现和病理基础,证实了CT对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可做定性诊断。
张丽杰高萍王世杰马俊英王尔艳
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CT
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RT-PCR)检测K562白血病细胞系、78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WT1基因表达。结果:60例初治或复发AL中有44例患者高表达WT1基因,阳性率73.3%。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率分别为70.8%和83.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完全缓解(CR)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CR后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复发后又显著升高。结论:用NestRT-PCR测定WT1基因的表达可用作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一项指标。
李晓云李洪滨张丽杰孙文洲马文杰
关键词:白血病WT1基因微小残留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