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解剖学
  • 3篇甲状腺下动脉
  • 2篇气管
  • 2篇气管切开
  • 2篇气管切开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1篇血管分布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应用解剖学研...
  • 1篇韧带
  • 1篇损伤血管
  • 1篇皮瓣
  • 1篇皮瓣设计
  • 1篇皮神经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移植
  • 1篇外科

机构

  • 6篇邵阳医学高等...

作者

  • 6篇张伟
  • 6篇郭兴
  • 3篇易德保
  • 2篇赵爽
  • 2篇罗特坚
  • 1篇易志勇

传媒

  • 3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4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气管切开术易损伤的血管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临床气管梗阻常在颈部"肌三角"区行气管切开术,为避免出血过多,我们对肌三角区的血管进行了观测,供临床参考。方法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男20,女10例)用三角板、游标卡尺对其进行观测。结果甲状腺下浅动脉,有左右共干的起自右颈总动脉,上方内侧缘,再在颈前部分为左支、右支和中央支,也有起自右侧椎动脉者,甲状腺下动脉支配颈前部,甲状腺下静脉分单干、双干、三干的3种类型及吻合支均跨越气管颈部前面。结论本文对30具尸体进行气管前的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静脉观测,认为颈部肌三角中有异常甲状腺下动脉存在,甲状腺下静脉类型多,吻合支多,故颈部肌三角不是"安全区"。
郭兴张伟罗特坚
关键词:甲状腺下动脉气管切开
胸内侧神经和肌皮神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临床手术冶疗臂丛神经C5-6根或主干撕脱性损伤,寻找神经供体移位吻接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和测量肌皮神经主干长度、粗细、行程与喙肱肌的关系;胸内侧神经主干长度、粗细、第一分支能游离的长度、行程与锁骨中线的关系。结果肌皮神经主干长(101.56±13.16)mm,第一分支处神经干厚(2.61±1.13)mm、宽(2.82±1.25)mm、穿喙肱肌者占89.29%;胸内侧神经主干长(50.43±14.14)mm、第一分支处神经干厚(0.51±0.21)mm、宽(0.56±0.18)mm、第一胸大肌支能游离长度为45.66mm、主干行走在锁骨中线外侧者占82.15%。结论胸内侧神经与肌皮神经邻近,神经主干和第一分支能游离的长度,可满足与肌皮神经吻接手术的要求,而且神经主干在体表定位准确,是肌皮神经吻接的较好神经供体。
易德保张伟郭兴
关键词:肌皮神经吻接术解剖学
人体全身动脉血管铸型标本制作技术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郭兴易德保张伟罗特坚赵爽易志勇
关键词:标本制作技术基础医学研究外科技术器官移植皮瓣设计血管分布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40具成人尸体(男30具,女10具),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2.0±0.5)cm,宽0.6 cm;腹股沟管长(4.7±0.6)cm;腹股沟镰长(2.2±0.8)cm。腹股沟镰表现为四种类型:联合腱型55侧、结合型12侧、腹横肌腱膜型4侧、肌-腱膜混合型9侧。腹壁下动脉的行程异常占11.3%。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9±0.7)cm,横径(1.4±0.38)cm。结论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张伟郭兴赵爽
关键词:腹股沟管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
气管切开术易损伤血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颈部肌三角区血管的应用解剖,为临床气管切开术中避免出血过多,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标本(男20例,女10例),对气管前的甲状腺下动脉和甲状腺下静脉进行观测。结果甲状腺下浅动脉,有左右共干的起自右颈总动脉,上方内侧缘,再在颈前部分为左支、右支和中央支,也有起自右侧椎动脉者,甲状腺下动脉支配颈前部;甲状腺下静脉分单干、双干、三干的三种类型及吻合支均跨越气管颈部前面。结论颈部肌三角中有异常甲状腺下动脉存在,甲状腺下静脉类型多,吻合支多,故颈部肌三角并非手术“安全区”。
伍言明郭兴张伟
关键词:甲状腺下动脉气管切开术解剖学
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为甲状腺手术中误伤喉返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0具成人尸体的颈前外侧区进行局部解剖,重点观察了喉返神经行程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分布于喉的分支情况;测量了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结果喉返神经横径为(1.93+0.35)mm。喉返神经入喉支以2~5干型为多见,占70.0%。甲状腺下动脉的直径为(2.61+0.23)mm。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关系,左右均有明显差异。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峡平面分支最为多见。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动脉主干之后的有54.0%。结论左、右侧喉返神经与甲状腺动脉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右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前,左侧喉返神经多行于动脉之后,为临床颈部手术提供了参考。
郭兴易德保张伟
关键词: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