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喜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情报调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数学
  • 4篇教师
  • 4篇教学
  • 3篇小学数学
  • 3篇课程
  • 2篇教育
  • 1篇动机
  • 1篇新教
  • 1篇新教材
  • 1篇信息技术
  • 1篇性学
  • 1篇学生文化
  • 1篇学习动机
  • 1篇学校文化
  • 1篇学校文化重建
  • 1篇研究性
  • 1篇研究性学习
  • 1篇有效教学
  • 1篇日常教学
  • 1篇生本

机构

  • 1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喜飞
  • 1篇孙临美
  • 1篇赵俏卿
  • 1篇谢广田
  • 1篇朱旭良

传媒

  • 2篇教学月刊(小...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教学月刊(小...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 1篇和田师范专科...
  • 1篇新课程研究(...
  • 1篇教育测量与评...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探究被引量:6
2009年
学习动机发动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的一种指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因而许多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同时又是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游戏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树立正确评价观四种策略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张喜飞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生本课间观的学校课间文化的创新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教育做出文化,做成文化,乃其发展的最高境界,具有最好的效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层建筑,实现了教育人的理想追求。本文旨在探讨课间文化产生的机制与归因,呈现精彩的课间文化现象。这包括分析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原因;从时间维度、学科维度、德育维度这个三维空间拓展"课间"的概念并重塑"课间文化"观念;创造性地提出要用"生本课间观"指导学校的实践;提出并实施了若干优化策略,从而创设师生同乐、休闲怡情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使学生的课间文化生活由无序走向有序,由层次不齐走向积极向上。
朱旭良赵俏卿张喜飞
关键词:课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重建
2009年
学校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观念、制度和行为的集合体,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学校兴衰成败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实质上就是在汲取原有学校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新文化。本文试图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从重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及物质环境文化等方面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重建学校文化的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张喜飞
关键词: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物质文化
以“学生发展”为视点,反思“十年课改”
2011年
《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12期刊发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的《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一文,文章指出:"十年课改"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反思我国"十年课改",可以政府行为、专家行为、教师行为、学生发展、学校生活、高考改革、社会反响为视点,系统探讨"十年课改"
张喜飞
关键词:课改综合实践活动新教材视点高考改革教师行为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实践与思考
2013年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它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反省思考后留下的经验。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自我再创造(或创新构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获得、积累经验,分析、理解、反思经验,从而获得发展。因此,为加深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必须从操作层面加以落实。
张喜飞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活动经验亲身经历
有效教学: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旨归
2012年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年第9期刊发湖南师范大学辛继湘教授的卷首语:“有效教学:以人的成长与发展为旨归”。摘编如下: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教学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的。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常常被用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
张喜飞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育测量日常教学卷首语
杭州市初中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对杭州市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仅处于中等水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要改善这一现状,三个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提高科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针对性;发挥学校科学教育的整体功能;建设公共科学服务体系。
张喜飞吴华孙临美谢广田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教师
研究性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引量:7
2008年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阶段推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研究意识、探究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更新自身素质以及构建与研究性学习一致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研究性学习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张喜飞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数学教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探究被引量:21
2008年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必将带来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程呈现方式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以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为例来探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几何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张喜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小学几何教学
规范 细化 丰富——以“问题解决”课时目标为载体落实课程目标理念的实践被引量:1
2017年
问题解决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提出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张喜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