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石化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质-地球物...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西向
  • 1篇东西向构造带
  • 1篇动力学
  • 1篇延拓
  • 1篇扬子地块
  • 1篇山岩
  • 1篇特征线
  • 1篇推覆
  • 1篇推覆构造
  • 1篇逆冲
  • 1篇逆冲推覆
  • 1篇逆冲推覆构造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7篇张燕
  • 5篇董云鹏
  • 4篇程顺有
  • 2篇付明庆
  • 1篇张明华
  • 1篇吕拾零
  • 1篇韩革命
  • 1篇陈青
  • 1篇李海明
  • 1篇郭安林
  • 1篇张茜
  • 1篇杨钊
  • 1篇王正良
  • 1篇陆晓芳
  • 1篇杨亚斌
  • 1篇查显峰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陕西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被引量:92
2008年
秦岭造山带南缘的大巴山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主要是在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与中、新生代以来陆内造山过程中长期复合作用形成的。详细的室内外构造研究表明,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可以巴山弧形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北大巴山自北而南依次由安康-武当推覆体、紫阳-平利推覆体、高桥-镇坪推覆体和高滩推覆体逆冲叠置而成。南大巴山则以镇巴-阳日断裂为界,分为北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和南部的前陆褶皱带。北大巴山主要是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和燕山期陆内逆冲推覆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南大巴山则主要是燕山期递进变形过程中的产物。构造变形北强南弱,北以冲断褶皱变形为特征,南以皱褶作用为主;北部褶皱紧闭复杂,向南渐变为宽缓的薄皮构造。逆冲作用在时序上具有由北向南扩展传递的特点。
董云鹏查显峰付明庆张茜杨钊张燕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南秦岭
“赤水—涟源东西向构造带”厘定的地质-地球物理证据
2010年
中上扬子地块现今深部结构构造的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其与形成演化相关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构造保存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赋存规律等更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地球物理场的详细处理、分离提取技术,结合地表地质的综合分析,发现并厘定了赤水—涟源东西向基底构造带,详述了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证据。结果表明,该构造带是位于中上扬子地块与湘桂地区元古宙也许更早时期南北不同构造块体之间的重要界线,具有从基底到盖层多期次复活演化特点,在空间上有由南往北穿时推进的趋势,而形成演化时间上可主要归为两个时间段:前寒武纪晚期和白垩纪晚期之后。
程顺有郭安林陆晓芳王正良张燕李海明吕拾零
关键词:基底构造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及动力学探究
自1999年以来,高原开展了全区百万重力工作,除个别山区及湖泊留有空白外,已基本覆盖全高原,每个重力点控制面积平均达107km~2。充分研究重力成果对青藏高原的地球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张燕程顺有赵炳坤董云鹏涂承林
文献传递
大巴山弧形断裂(镇巴-高川段)的磁性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秦巴山区的大巴山断裂(镇巴-高川段)及周边地区实施了高精度磁力勘探,经过向上解析延拓、垂向不同阶导数及欧拉反褶积等新方法处理及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磁场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横向上分别显示出沉积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及侵入岩区的磁性特征,这是研究区多样化构造特征的具体反映;纵向上,浅部磁场呈现方向性磁场,深部呈现稳定基底的特征,这种磁性差异分界面构成了北大巴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滑脱面.而大巴山主断裂在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磁性结构的多样化特征,也反映了不同挤压应力作用下变质程度的差异.
张燕董云鹏李同国杨明生程顺有王永平
关键词:磁异常向上延拓
内蒙古赤峰地区重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高精度的磁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赤峰北部岩浆岩发育地区磁场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对其进行一系列常规数据、小波变换等处理,有效地分离了异常场,发现不同期次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由于其来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磁场特征。进一步与重力资料对比分析,确定了火成岩的属性,进而推演出研究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表现为西部由浅表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组成,而中东部深浅成的复式侵入岩体占主导。该研究也证明高精度磁法勘探和新的处理技术是覆盖区火成岩隐伏体研究的有效途径。
张燕董云鹏程顺有洪海军
关键词:高精度磁测火山岩
大巴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基于DEM数据处理与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上扬子北缘的大巴山地区是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长期相互作用的地区,构造变形和地貌特征记录了印支期、燕山期,尤其是喜山期构造运动和地貌响应过程。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通过对数字高程数据(DEM)的处理,结合地质图、构造水系图等各种数据,对大巴山及其前缘盆地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坡度、地形起伏度、高程图和剖面图的统计为主,分析其构造地貌特征。研究表明,大巴山自晚燕山—喜山期前陆褶皱冲断形成以来,经历了多次隆升过程,特别是自喜山期以来,大巴山共经历了至少三次大规模的隆升。
付明庆董云鹏张燕陈青
关键词:构造地貌前陆盆地GIS
青藏高原构造结构特点:新重力异常成果的启示被引量:15
2013年
截至2007年1:1000000区域重力工作已基本覆盖青藏高原全区,这些全新的重力成果揭示了很多有意义的现象.通过多方法处理分析研究不同深度层次的重力场特征及正反演计算构建地壳模型,认为:重力异常形态显示青藏高原独成体系,与相邻块体具有多样化的接触关系.已发现蛇绿岩的结合带、弧盆系和岩浆岩带是幅值不等、规模不一的重力高和重力低,表明青藏高原是具有多条结合带的拼合体;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是高原内最主要的重力高异常带,长达千余公里,将不同深度层次的重力场分成截然不同的南北两大区块,为它是冈瓦纳大陆北界提供了依据;局部重力异常指示青藏高原构造形迹自南而北以东西走向为主,东部则为北西—南北走向,具有与大地构造相似的分区特征;85°E和92°E附近存在较大尺度的南北和北东走向的重力异常特征线,揭示出青藏高原腹地的深部结构具有东中西三分现象,与表壳的东西走向格局形成对比.
张燕程顺有赵炳坤董云鹏韩革命张明华杨亚斌崔丽艳
关键词:青藏高原结合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