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119例早产患儿,将支气管肺发育正常的早产儿60例设为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早产儿59例设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动脉导管未闭、胎膜早破、肺部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胎龄以及出生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导管未闭、胎膜早破、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产前及产后在糖皮质激素以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动脉导管未闭、胎膜早破、肺部感染等因素是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应该积极预防,对于已经产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应该积极治疗控制感染,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张路 周耀 陈倩倩 易钦君关键词: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h,血Pa02及SaO2升高,血PaC02下降;对照组病例给氧6h后Pa02、PaC02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56.3%),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路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 新生儿呼吸衰竭 PI3k/AKT信号通路在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8年 宫内发育迟缓(IUGR)患儿可出现认知能力异常等神经系统后遗症,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此过程。本文主要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与IUGR新生儿神经发育障碍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孕期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新生大鼠模型,并检测海马中PI3K,AKT等mRNA和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在大鼠出生后24 h内,IUGR组的仔鼠大脑质量明显降低(P<0.05);IUGR组海马的AKT和PI3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出生7天时,IUGR组海马的AKT和PI3K mRNA较对照组也明显升高。根据上述结果得出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IUGR神经发育异常的发病过程,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IUGR神经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继志 陈铁强 张路关键词:宫内发育迟缓 海马 PI3K/AKT信号通路 神经发育 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叶春华 张路 高波关键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极(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N IC U收治的139例极(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是否确诊为BPD,将其分为非BPD组(n=81)和BPD组(n=58).比较两组早产儿在母亲年龄、绒毛膜羊膜炎,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BPD组早产儿母亲绒毛膜羊膜炎、辅助受孕所占比例高于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早产儿住院时间高于非BPD组,男性、有创呼吸机使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表面活性物质(PS)、新生儿肺炎、咽拭子UU检测阳性所占比例均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极(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高危因素为胎龄、NRDS(P<0.05).【结论】绒毛膜羊膜炎、出生体质量、胎龄、NRDS、使用有创呼吸机、咽拭子UU检测阳性可导致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BPD的发生,其中胎龄、N RDS为独立危险因素. 齐华雪 吴敏 陈铁强 张路 余宝梅 戴津津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本院诊治的BP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布地奈德组29例、地塞米松组34例、对照组29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的BPD分度较轻;但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输氧时间、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和布地奈德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住院时间、出院后氧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脓毒血症、动脉导管未闭(HsPDA)、脑室内出血(IVH)≥Ⅲ级、脑白质软化(PVL)、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消化道出血、肺动脉高压(PPHN)、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持续用氧或使用呼吸机的早产儿,早期(≥14 d)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其BPD有治疗的作用,可减少患儿用氧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避免患儿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且未见近期不良并发症,但远期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黎江 陈铁强 吴敏 张路 周耀 齐华雪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至2014年3月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6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临床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症状减轻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O2、PaCO2、pH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临床疗效明显,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张路 余宝梅 谭霞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评价产前糖皮质激素(ACS)治疗对早产小于胎龄儿(SGA)早期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14家综合性医院或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无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病、胎龄24~34+6周早产SGA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录入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和主要围产期并发症,按产前是否使用激素分为ACS组和无ACS组,对比两组患儿出院前的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和败血症等.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CS对早产SGA病死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在6 437例24 ~ 34+6周早产儿中,产前使用激素3 432例(53.3%)SGA早产儿602例(9.4%),男295例、女307例.胎龄24 ~31+6周组:ACS组SGA早产儿的病死率和RDS的发生率以及重度RDS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无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9%(13/77)比32.1% (17/53),48.1%(37/77)比79.2% (42/53),33.8% (26/77)比55.6% (30/53),x2=4.082、12.183和6.677,P均<0.05],其他并发症NEC、BPD、PDA、ROP和败血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龄32 ~34+6周组:ACS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27/248)比5.8% (13/224),x^2=3.921,P<0.05];病死率和其他并发症RDS、NEC、BPD、PDA、ROP和败血症两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CS组早产SGA发生死亡和RDS的风险明显低于无ACS组[比值比(OR) (95% CI):0.375(0.188 ~0.749),0.697 (0.462~0.953),P=0.005、0.041];其他并发症IVH、PDA、NEC、ROP、BPD和败血症的发生风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S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 孔祥永 张珊 封志纯 徐凤丹 吕红艳 杨李红 吴素静 巨容 汪瑾 彭立 赵小林 郭金珍 李占魁 曾淑娟 丘惠娴 温伟溪 武辉 李莹 李楠 刘卫鹏 王凤 李改梅 贾文峥 张雪峰 郭果 童笑梅 刘少君 刘子源 刘芳 李薇 赵晓英 程红斌 许云波 陈文超 尹欢 丁艳洁 王晓亮 单瑞艳 许平 韩梅盈 杨春燕 陈铁强 张路 叶春华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 预后 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14年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采用随机化分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珂立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与对照组新生儿在用药治疗12h及24h后,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中p H、PO2均较前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新生儿升高的程度与对照组接近,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PCO2均较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新生儿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接近,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用药治疗期间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珂立苏与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珂立苏价格低于固尔苏,性价比相对较高,在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叶春华 张路 齐华雪关键词:珂立苏 固尔苏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危重患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危重急性呼吸衰竭患儿80例,其中给予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对照组,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统计两组患儿学氧饱和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97.1±2.9%,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氧分压为57.1±9.6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4±8.3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为39.1±4.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5.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统计在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应用过程中可使患儿血氧维持于较高的浓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气压伤、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路 叶春华 姚如婕 夏跃伟关键词: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小潮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