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平
- 作品数:69 被引量:291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青藤碱抑制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建立背-背皮肤移植模型。术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IN组(30 mg·kg^(-1))、环孢素A(Cs A)组(10 mg·kg^(-1))、SIN+亚剂量Cs A组(SIN 30 mg·kg^(-1)+Cs A 5 mg·kg^(-1)),每组10只,腹腔注射给药10d。记录各只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术后第4天和第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动物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1);SIN与亚剂量Cs A组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SIN组或Cs A组(P<0.05或P<0.01);各给药组第4天和第8天的血浆IL-2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SIN具有抑制皮肤移植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与Cs A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徐丽张元媛曹军平
- 关键词:青藤碱免疫抑制皮肤移植小鼠白介素-2
- 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静脉炎的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对肝移植患者的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共411例,以2011年11月1日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前后为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229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干预组182例通过置管前、中、后干预护理及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维护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结果对照组229例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炎39例发生率为17.03%,干预组18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15例发生率为8.24%,经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1)。结论对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前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 毛莎曹军平管丽丽刘小丽赵楠陈晓阳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静脉炎护理干预
-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10 min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进行12 h再灌注。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低、中、高(10、20、40 mg·kg-1)剂量组。术前7 d开始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20、40 mg·kg-1,给药体积均按10 m L·kg-1,每日给药1次,术后1 h再给药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按等体积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10 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运动、感觉、反射和平衡等)评分;再灌注12 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NF-κB表达水平。结果再灌注10 h后白藜芦醇高、中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6.45±1.78、6.62±1.60,较低剂量组的7.34±2.01、模型组的7.90±1.02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海马NF-κB的平均吸光度值(IOD)升高为4.35±0.87,较假手术组的0.76±0.13显著升高(P<0.01);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NF-κB的IOD为3.15±0.69、3.16±1.02、3.39±0.94,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较假手术组仍然较高(P<0.01)。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也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NF-κB的IOD升高为5.10±1.16,较假手术组的1.05±0.29明显升高(P<0.01);白藜芦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NF-κB的IOD为3.72±0.88、3.80±0.72、4.03±1.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NF-κB表达有关。
- 马毅曹军平树俊莲孙慧萍徐丽
- 关键词:白藜芦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核因子-ΚB
- 溪黄草黄酮抗创伤后应激性障碍行为的药效学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溪黄草黄酮抗创伤后应激性障碍(PTSD)的行为药效。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组;50只5min内给予15次间断的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8mA,持续10s,间隔10s),连续2d建模,然后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舍曲林组和3个溪黄草黄酮给药组(9mg/kg p.o.,18mg/kg p.o.和36mg/kg p.o.)。造模后的第3d、8d、15d,给药前1h,不给予任何刺激进行环境重现,检测5min内的僵住时间;进行开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总次数反映动物运动能力;检测小鼠的爬梯级数。结果溪黄草黄酮给药不影响电击小鼠的体重变化。溪黄草黄酮(18mg/kg p.o.,36mg/kg p.o.)显著逆转电击小鼠僵住时间百分比的增加(环境重现试验显示),逆转电击小鼠进入开臂次数的减少和停留开臂时间的缩短(高架十字迷宫试验);逆转电击小鼠抬头次数的增多(爬梯试验)。开场试验结果显示溪黄草黄酮不影响电击小鼠跨格数,站立次数和排便颗粒数。结论溪黄草黄酮显著逆转PTSD所致的行为障碍。
- 刘旭仇志坤吕娟丽闫赋琴李冬梅孙慧萍曹军平刘振华
- 苜蓿总皂苷对Beagle犬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苜蓿总皂苷长期给药对Beagle犬的毒性反应。方法 Beagle犬分为苜蓿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3.2、1.6、0.8 g·kg^(-1))和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180d,观察Beagle犬的一般状态,于末次给药后和停药30 d后分别取部分动物,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Beagle犬的生长、行为等无显著影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中,苜蓿总皂苷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增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降低,中剂量组总蛋白水平升高,低剂量组肌酐水平升高,原因可能与个别动物的应激反应或个体差异有关;血生化其他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药物相关的变化。恢复期未发生药物引起的迟发性毒性反应。结论苜蓿总皂苷(0.8~3.2 g·kg^(-1))对Beagle犬经口长期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 李霞孙慧萍刘文霞曹军平马毅
- 关键词:BEAGLE犬长期毒性
- 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P-M合剂,2:1)对糖尿病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分为P-M合剂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模型组、正常组。灌胃给药14 d后,分别通过爬绳、负重游泳、耐缺氧、耐高/低温试验,评价P-M合剂对小鼠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 P-M合剂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糖尿病小鼠的爬绳时间(3.8~6.5 min)和游泳耗竭时间(13.9~18.0 min),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M合剂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延长糖尿病小鼠常压耐缺氧下的生存时间至13.0~14.3 min(P〈0.05或P〈0.01);P-M合剂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强小鼠耐高温、耐低温能力,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 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应激能力。
- 曹军平徐丽马毅李霞孙慧萍李冬梅
- 关键词:葛根素二甲双胍糖尿病小鼠抗应激
- 槲皮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QU)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复制MI/R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QU组(25、50、100 mg/kg),每组10只,各组于术前1周开始灌胃给药,1次/d。再灌注后取心脏,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表达情况;取心肌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QU高、中剂量可分别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至25.00%、25.31%,与模型组(32.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U各剂量组心肌MPO活力分别降低至185.70、190.66、210.03 U/g,与模型组(311.72 U/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QU各剂量组心肌组织ICAM-1阳性区面积百分比分别降至32.08%、32.65%、36.42%,与模型组(4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QU高、中剂量可使心肌NF-κB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至55.23%、54.90%,与模型组(61.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预处理可保护MI/R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与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下调NF-κB和ICAM-1的表达等有关。
- 李冬梅张元媛徐丽曹军平
- 关键词:槲皮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
- 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调查
- 2013年
-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新品种的不断出现,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新的耐药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解武警总医院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特对本院妇科门诊处方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 车薇沈丹曹军平王玮张红果张蕊王红
- 关键词:妇科门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丹皮酚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维生素D3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皮酚高剂量组(20 mg·kg-1)、丹皮酚低剂量组(10 mg·kg-1),每组8只。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取血清,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取主动脉切片,光镜下作病变分级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丹皮酚高剂量组能改善AS大鼠的主动脉病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皮酚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P<0.01);丹皮酚可显著下调主动脉MCP-1和ICAM-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皮酚治疗大鼠AS的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孙慧萍曹军平徐丽闫赋琴
- 关键词:丹皮酚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黏附分子-1
- 消毒供应科手职业暴露分析与管理措施
- 2012年
- 消毒供应科承担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工作,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是医院内灭菌物品保供工作的“心脏”。由于工作人员对于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过程中重视标准预防及依从性不够,在操作大量或有明显血污的器械时能够严格执行规范化防护,而处理少量器械或操作不复杂的情况下忽视了防护的重要性,在进行简单快速处理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因此,针对武警总医院消毒供应科工作人员手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杨立霞曹力姚波曹军平李海立
- 关键词:消毒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