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云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房颤
  • 2篇并发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房颤动患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 1篇心室率控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心血管系统
  • 1篇心血管系统损...
  • 1篇型心
  • 1篇胸痛
  • 1篇胸痛中心

机构

  • 6篇徐州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朱云
  • 3篇沈莹
  • 3篇陶莉
  • 2篇白海燕
  • 2篇胡雪梅
  • 2篇李爱华
  • 2篇徐晶
  • 1篇张学萍
  • 1篇郭蕾
  • 1篇袁晓静
  • 1篇袁晓静
  • 1篇王新梅
  • 1篇史园园

传媒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缺乏相关知识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效果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AF 能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引起心悸、乏力等症状,导致心功能...
沈莹袁晓静白海燕朱云徐晶李爱华胡雪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华法令知识调查
文献传递
改进型血压计袖带的制作与应用
2008年
血压是反映人体生命体征平稳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其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汞柱式血压计,血压计袖带是测量血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之一,现有的血压计袖带存在2个弊端:(1)在患者血压较高时,随着充气压不断升高,气囊体积逐渐增加,袖带表面张力变大,易导致粘贴扣缝线断裂,袖带绷开,使血压计不能正常使用,测量值不准确。(2)为胳膊较粗的肥胖患者测量血压时,现有血压计袖带长度不够,粘贴扣粘贴的面积较小,随着气囊不断充气,也易出现袖带松脱或绷开现象,需重新测量,既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了纠正现有血压计袖带的弊端,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2007年6—9月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郭蕾陶莉朱云张正侠
关键词:血压计袖带改进型汞柱式血压计护理人员测量值患者血压
1例永久起搏器更换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
2013年
患者,男,62岁,于2012年4月因“反复头晕胸闷1月,起搏器电池耗竭”人院,曾在12年前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VVI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入院时体温36.7℃,脉搏5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体重64kg。
陶莉王新梅朱云
关键词:深静脉栓塞护理
对心房颤动病人实施全程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病人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探讨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3份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6例AF病人进行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全程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自护技能培训。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健康教育后本组AF相关知识与自护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或〈0、005)。结论全程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AF病人的治疗效果。
沈莹白海燕袁晓静朱云徐晶李爱华胡雪梅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人教育问卷调查护理
嗜铬细胞瘤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的护理被引量:6
2012年
介绍1例嗜铬细胞瘤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心律失常及糖代谢异常等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的护理。经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左心衰竭的急救和护理,患者渡过危险期,为手术创造条件,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痊愈出院。
沈莹张学萍陶莉朱云孙延玲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心血管疾病护理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120例,按照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完成的前后为标准分为观察组(规范化胸痛中心组)和对照组(绿色通道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PCI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心力衰竭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诊接触至接受PCI的时间、再灌注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7、8.213、10.462,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3,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5)。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可缩短对STEMI患者PCI的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史园园朱云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