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图
- 作品数:66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去端肽胶原介导递送siRNA联合顺铂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通过去端肽胶原向异体移植肿瘤递送siRNA,探讨去端肽胶原介导法联合顺铂在前列腺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Bcl-xLmRNA为靶点构建特异siRNA,提取去端肽胶原,制备siRNA/去端肽胶原复合物;以前列腺细胞系PC-3种植裸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局部瘤内注射组及静脉全身注射组,并将两组裸鼠随机注射Bcl-xLsiRNA+顺铂或Bcl-xLsiRNA/去端肽胶原复合物+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并同时监测不同组裸鼠肝功能及肾功能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当采用瘤内注射时,Bcl-xLsiRNA/去端肽胶原蛋白与单独使用Bcl-xLsiRNA相比,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01),并可增加顺铂的敏感度;当采用全身静脉给药时,Bcl-xLsiRNA/去端肽胶原复合物,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001),与顺铂联合治疗抑瘤效果更为明显;并且无论瘤内或静脉注射,Bcl-xLsiRNA/去端肽胶原蛋白使用前后,小鼠肝、肾功能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去端肽胶原介导递送siRNA可提高顺铂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去端肽胶原介导递送siRNA联合顺铂是安全和可行的治疗方案。
- 王政华朱志图
- 关键词:RNA干扰前列腺癌顺铂
- CD_(44)v_6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CD44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其拼接变异体的不同构成了其基因产物的多样性;尤其拼接变异体V6(CD44v6)被认为具有致瘤性;CD44v6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是预后因子之一,并且可能作为肿瘤进展的标志物。CD44v6的过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对CD44v6的检测不仅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而且还可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直接提供信息。
- 张秀亮朱志图哈敏文
- 关键词:CD44V6肿瘤侵袭和转移单克隆抗体分子靶向治疗
- 蟾蜍毒素的部分分离纯化及其抗白血病作用(英文)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研究蟾酥不同成分对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硅胶层析法部分纯化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提取物;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部分纯化物的组分;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硅胶层析部分纯化,制备了4种混合物,其中乙醇提取物中含有6种组分,可能含有蟾蜍灵。4种混合物均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其中3种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蟾蜍灵。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4种混合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不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结论: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部分纯化物可能通过诱导不伴有细胞周期阻滞的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 金波刘云鹏朱志图石晶刘静张凌云
- 关键词:蟾蜍毒素纯化白血病
- 补骨脂乙素对Tca8113细胞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究补骨脂乙素(Isobavachalcone,IBC)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IB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BC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IBC降低Tca8113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显示IBC能够以浓度相关性下调p-Akt、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而Akt蛋白水平不受IBC处理剂量的影响。结论 IBC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及抑制其上游Akt的磷酸化有关。
- 史毅吴伟忠霍安周伟朱志图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
- 辽宁地区代谢病患病率的普查和癌症患者中的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通过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3 363例辽宁地区成人患者进行代谢病检测,分析其代谢病的发病率和癌症患者中氨基酸代谢紊乱情况.方法: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辽宁地区的3 363例患者进行氨基酸、酰基肉碱及其相对应比值的检测,对代谢病患病率、各种疾病发生代谢病的概率和癌症患者中代谢病指标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法测定3 363例成人患者的氨基酸和肉碱水平,确诊遗传代谢病病例1 033,其中男性612例、女性421例.阳性率是30.7%.其概率远远高于新生儿的发病率.肿瘤科室、消化科室和神经科室的患者阳性发病率较高,均高于30%.另外针对486例肿瘤患者中的29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乳腺癌与谷氨酸代谢密切相关,谷氨酸代谢指标异常且降低.274例肺癌患者中组氨酸代谢较异常且降低.串联质谱方法对成人的代谢病检测对于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结论:谷氨酸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一个特异性指标,同样肺癌中组氨酸的表现为低于正常下限,这个指标可以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中.这两个指标对于个体化治疗和预后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 许晓雪曹云峰朱志图房中则孙晓宇孙宏治
- 关键词:串联质谱技术癌症代谢病发病率
- 复方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及其不良反应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比较复方氟尿嘧啶多相脂质体(Co-5-FU)和氟尿嘧啶(5-FU)对小鼠肉瘤细胞系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小鼠肉瘤S180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建立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和腹水瘤模型。取70只小鼠,分成实验组(Co-5-FU)、阳性对照组(5-FU)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40 mg·kg^(-1)、20 mg·kg^(-1)、10 mg·kg^(-1)3种不同浓度的Co-5-FU和5-FU,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比较Co-5-FU和5-FU对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同时通过血生化和病理等检测观察2种药物对各脏器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 mg·kg^(-1)、20 mg·kg^(-1)、10 mg·kg^(-1) Co-5-FU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是52.7%,41.4%和31.9%(P<0.05),对S180实体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分别是48.8%和39.2%和32.0%(P<0.01);同等剂量Co-5-FU比5- FU引起的骨髓抑制轻(P<0.05);40 mg·kg^(-1)5-FU可引起肝脏ALT、AST、GGP升高(P<0.05)。结论: Co-5-FU比同等剂量的5-FU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对心脏、肾脏、肝脏、骨髓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5- FU。
- 赵明芳朱志图刘云鹏侯科佐
- 关键词:肿瘤氟尿嘧啶脂质体小鼠
- 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诱导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凋亡及对凋亡因子Bax、Bcl-2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蟾蜍灵及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蟾蜍灵及奥沙利铂单药均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且联合用药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8 h及72 h联合指数(CI)分别为0.693、0.596、0.481;(2)药物作用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10 nmol/L蟾蜍灵及10μg/ml奥沙利铂凋亡率分别为2.9%及4.3%,联合用药组为14.13%,与单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3)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蟾蜍灵、奥沙利铂单用于胃癌细胞24 h后,Bax及Bcl-2表达无明显变化,而联合组Bax蛋白表达上调到对照组145.94%,Bcl-2蛋白下调到对照组57.14%。结论蟾蜍灵联合奥沙利铂协同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且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蛋白有关。
- 朱志图王锴郁云龙李恩泽刘阳阳哈敏文刘云鹏
- 关键词:蟾蜍灵奥沙利铂胃癌凋亡BAX
- 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hENT1蛋白及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生存时间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hENT1蛋白阳性表达、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hENT1蛋白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NSCLC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二者可通过调节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患者预后;联合检测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有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张吉刘志良哈敏文朱志图
- 关键词:肺癌非小细胞性化疗敏感性
- 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诱导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单药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6月,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后疗效为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的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疾病复发后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组。入组后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持续服用到疾病进展或死亡。结果共有40例患者入组,其中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为21例,二线治疗组为19例。维持治疗组总有效率(RR)52.38%(11/21),其中1例CR,二线治疗组RR为21.05%(4/1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6.19月,显著长于二线治疗组的7.90月(P<0.05)。结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
- 刘晓梅张银旭刘恒朱志图哈敏文
- 关键词:吉非替尼肺腺癌老年
- 小白菊内酯对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N)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DDP增殖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0、5、10、20、40μmol/L的PN处理SGC-7901/DDP细胞,采用MTT法测算培养24、48、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再以20μmol/L PN、5μg/L DDP、10μg/L DDP、20μmol/L PN+5μg/L DDP、20μmol/L PN+10μg/L DDP作用胃癌细胞24 h,同法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PN与DDP的协同性(q值)。以培养基、10μg/L DDP、20μmol/L PN、20μmol/L PN+10μg/L DDP处理胃癌细胞24 h,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的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结果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PN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均<0.05)。20μmol/L PN处理24 h后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2.50%±0.27%,5、10μg/L DDP处理后分别为20.93%±0.15%、40.27%±1.04%,20μmol/L PN联合5、10μg/L DDP处理后分别为53.03%±0.67%、77.96%±0.26%。PN联合5、10μg/L DDP的q值分别为1.19、1.17,均>1.15。培养基、10μg/L DDP、20μmol/L PN、20μmol/L PN+10μg/L DDP处理24 h,胃癌细胞中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7±0.270、0.406±0.253、0.371±0.394、0.301±0.316,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95±0.115、0.672±0.067、0.452±0.290、0.361±0.104,20μmol/L PN+10μg/L DDP与其他三者比较,P均<0.05。结论 NP能抑制SGC-7901/DDP细胞增殖、增强其对DDP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NP降低NF-κB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有关。
- 李华张振铭朱志图
- 关键词:小白菊内酯药物敏感性核转录因子ΚB胃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