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军利
- 作品数:25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一个马铃薯种质资源圃致病疫霉群体的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认识其群体结构特征,可为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对2009年采自宁夏一个种植有93个品种(品系)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圃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致病型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11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存在A1、A2和自育型3种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24.1%、57.8%和18.1%,A2交配型为优势类型;对其中43个菌株的致病型进行测试,检测到两种致病类型:1.2.3.4.5.6.7.8.9.10.11和3.4.10,发生频率分别为95.3%和4.7%,可克服所有11个抗病基因的1.2.3.4.5.6.7.8.9.10.11类型占绝对优势;对62个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进行分析,检测到Ia和IIa两种类型,发生频率分别为74.2%和25.8%。综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发现,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中致病疫霉群体致病型单一,但致病型毒力因子高度复合;线粒体DNA分析表明,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引入了遗传背景较为复杂的致病疫霉"新"群体。
- 马云芳孙洁平马丽杰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致病疫霉交配型致病型马铃薯晚疫病
- 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高渗培养;基因枪轰击转化;恢复培养;分化筛选培养;壮苗、生根培养;染色体加倍;分子检测并筛选。与传统的体细胞愈伤组织基因抢转化相比,本发...
- 陈耀锋史勇陈鑫李春莲任慧莉崔志刚权军利白延红
- 大豆疫霉菌的EMS化学诱变
- 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疫霉根腐病是大豆可持续生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减产甚至绝收,是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大豆疫霉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得利用基因组定向诱变检测技术TILLI...
- 哈霞胡中慧王蕾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PHYTOPHTHORAEMSOOSPORECHEMICALMUTAGENESIS
- 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幼苗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发育时间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较大影响,花后10~13d的小麦幼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是适宜的取材时间;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的影响趋势相同,粗毒素为6.0g/L时,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低于6.0g/L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在0~6.0g/L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分化的影响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在6.0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较低或丧失;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4.5g/L。
- 张小红陈耀锋闵东红权军利
-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
- 种薯处理对防控马铃薯烂薯病的效果被引量:4
- 2012年
- 针对榆林马铃薯产区常年发生的田间烂薯问题,通过防控试验,比较药剂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对控制马铃薯烂薯病害的效果,初步分析导致马铃薯烂薯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初侵染源,为大田防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种薯处理和茎叶喷施防控的田块,马铃薯产量、薯块商品率及总产值均显著高于农户未防治田块;种薯处理结合茎叶喷雾防控的田块,其马铃薯产量比单纯茎叶喷雾防控田块提高15.7%,纯收入增加27.6%。从田间病薯中未分离出晚疫病菌,表明当地烂薯的发生不是由晚疫病菌引起的。种薯药剂处理作为马铃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控制田间烂薯效果明显,可以作为马铃薯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陕西榆林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 马丽杰董华刘丹丹任政军马云芳张海成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种薯处理化学防治晚疫病菌
- 耐盐相关基因HAL1的作物转化研究
- 盐碱地是巨大的潜在资源,绿化盐碱地是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而培育耐盐抗旱作物新品种是利用盐碱地的一条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到目前为止,利用常规方法尚未培育出真正的耐盐抗旱品种。随着植物耐盐...
- 权军利
-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基因转化愈伤组织基因枪花粉管通道法
- 文献传递
- 大豆疫霉菌的EMS化学诱变被引量:4
- 2010年
- 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为诱变剂,通过其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休止孢萌发的影响,确定化学诱变条件。通过收集单卵孢子,建立了包含640个单卵孢子系的突变体库,其中约有50%的诱变菌系在培养性状和菌落形态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菌落形态多样,表现出较紧密或松散,近圆形或不规则;气生菌丝减少,生长速度较慢或快;在卵孢子产量方面,8.13%的菌系有增加,20.41%的菌系减少,27.82%的菌系极少或者没有卵孢子产生,43.64%的菌系卵孢子产量类似野生型。以质膜氢离子泵蛋白基因PsPMA1(plasma membrane H+-ATPase1)为对象,通过TILLING技术,从320个大豆疫霉菌突变体中获得9个突变体,进一步确认了EMS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变效果,并且估算EMS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变频率至多每115kb发生一个核苷酸变异。新构建的突变体库为开展大豆疫霉病菌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遗传材料基础。
- 哈霞胡中慧王蕾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卵菌卵孢子化学诱变突变体库
- 一种利用小麦成熟胚萌发芽体诱导小麦丛生芽的方法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利用小麦成熟胚萌发芽体诱导小麦丛生芽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剥离小麦成熟胚接种到培养基Ⅰ上诱导小麦成熟胚萌发芽体。步骤二,将小麦成熟胚萌发芽置于培养基Ⅱ上诱导萌发芽体不定芽产生;步骤三,将步骤二的得到的整丛不...
- 陈耀锋张月琴权军利
- 小麦抗赤霉细胞工程改良及抗性系遗传研究
- 研究表明,在相近浓度条件下,采用诱导培养基中镰刀菌毒素胁迫定向选择抗赤霉变异体的机率远大于在继代培养基中镰刀菌毒素胁迫定向选择抗赤霉变异体的机率;同一筛选方式中,胁迫筛选的镰刀菌毒素浓度越高,筛选的效率越高;通过毒素胁迫...
- 陈耀锋权军利任惠莉李春莲郭东伟韩德俊
- 关键词:小麦细胞工程再生株
- 文献传递
- 拟南芥与大豆疫霉菌的非寄主互作及一个感病突变体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非寄主抗病性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该文通过建立拟南芥-大豆疫霉菌(Arabidopsis thaliana-Phytophthora sojae)非寄主互作系统,筛选对大豆疫霉菌感病的拟南芥突变体,为研究植物对卵菌的非寄主抗病性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以大豆疫霉菌游动孢子接种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离体叶片,从代表12000个独立转化株系的40000株T3代T-DNA插入拟南芥突变体中获得一系列对大豆疫霉菌感病的突变体。其中突变体581-51感病性状表现稳定,离体叶片接菌后3天内出现明显的水渍状病斑,4-5天后产生大量卵孢子和/或孢子囊。细胞学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吸器形成。Southern杂交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81-51突变体含有4个T-DNA插入事件,其感病性状可能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 刘秋萍曹华姚茂金马英邓斌生权军利单卫星
- 关键词:拟南芥卵菌大豆疫霉菌T-DNA插入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