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升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支架置入
  • 2篇置入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置入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溶栓
  • 1篇毒性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支架
  • 1篇血管内支架置...
  • 1篇血管内支架置...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感染
  • 1篇支架置入术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东升
  • 4篇杨新星
  • 3篇周继光
  • 2篇赖亚栋
  • 2篇陈跃鸿
  • 1篇陈俊杰
  • 1篇杨东亮
  • 1篇林淑惠
  • 1篇焦力群
  • 1篇郝友华
  • 1篇庄涵虚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latchford评分对预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选择内镜下治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Blatchford和内镜前Rockall评分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是否需要胃镜下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82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并统计Blatchford和内镜前Rockall评分。结果 382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中,120例(31.4%)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按照Blatchford评分系统,中高危组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需要内镜下治疗患者的Blatchford评分(9.6±4.2)要显著高于不需要治疗的患者(6.5±3.5)(P<0.05)。而按照内镜前Rockall评分系统,无法通过评分来明确区分是否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结论 Blatchford评分能更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内镜下治疗,特别是评分为0是不需要进行内镜下治疗。而Rockall评分不能用来对低风险进行判断。
杨新星李东升周继光庄涵虚赖亚栋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镜治疗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李东升陈跃鸿
关键词:脑梗死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因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前循环系统病变13例(其中颈内动脉病变9例,大脑中动脉病变3例,大脑前动脉病变1例),后循环系统病变27例,均采用尿激酶选择动脉溶栓,然后对明显的残余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血管再通率为100%,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率为67.5%;溶栓后脑出血6例(15.0%),而且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越高,治疗有效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治疗有效率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狭窄导致其急性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择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有效率与术前的NIHSS评分及治疗时间相关。
李东升杨新星焦力群陈跃鸿
关键词: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脑梗死
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为了阐明HBV感染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方法:分别构建了我国最高频等位基因HLA-A*0201三种常见抗原肽表位(HBVcore18-27、pol575-583、env335-343)四聚体复合物,并用这些四聚体检测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LA-A*0201限制性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及CD127的表达。结果:在大多数自限性HBV感染者的PBMCs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和增殖能力都高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低病毒载量的免疫低复制期抗原特异性CD8^+T的数量和在高病毒载量、肝脏损害免疫清除期及免疫耐受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频率是相似的,同病毒定量及A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慢性HBV感染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能力和病毒滴度呈反比。在自限性HBV感染患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明显高于慢性HBV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基本丧失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HBV感染后不同免疫状态的HBs Ag水平不同,免疫耐受期最高,其次为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低复制期的最低。而且随着HBs Ag水平下降,同HBV DNA的相关性也逐渐下降。慢性HBV感染者中CD8^+CD127^+T细胞要低于对照组及自限性感染组,特别是在HBe 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组患者中CD8^+CD127^+T细胞比例更低。结论:慢性HBV感染中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不是决定免疫应答的唯一因素,慢性乙肝患者体内记忆性的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并未被完全清除或缺失,这为治疗性疫苗和免疫恢复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杨新星李东升周继光杨东亮郝友华
关键词:乙肝病毒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肠道支架及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左半结直肠癌性梗阻的研究被引量:37
2016年
结肠镜下肠道金属支架置入及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能有效地解除急性左半结直肠癌性梗阻,避免急诊分期手术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这两种方案如何选择并进行个体化治疗,鲜有文献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金属支架及导管置入解除左半结直肠癌性梗阻后进行手术的患者,并选择没有肠梗阻的左半结肠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患者短期临床效果及长期生存率等的影响。
陈俊杰赖亚栋李东升周继光林淑惠许耀斌杨新星
关键词:金属支架置入癌性梗阻结直肠急性肠道导管置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