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先懋

作品数:40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磁共振
  • 8篇成像
  • 7篇动脉
  • 6篇血管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动脉成像
  • 4篇图像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4篇PACS
  • 4篇CT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随访
  • 3篇肿瘤
  • 3篇MRI
  • 2篇术后

机构

  • 33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扬州大学第二...
  • 1篇扬州大学附属...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 1篇东南大学医学...

作者

  • 37篇杜先懋
  • 20篇李澄
  • 10篇何玲
  • 7篇袁红梅
  • 7篇周丹
  • 6篇杜芳
  • 5篇陈建
  • 5篇汤晓明
  • 5篇王礼同
  • 4篇颜虹
  • 4篇傅文宏
  • 4篇王苇
  • 3篇罗志刚
  • 3篇姚中逸
  • 3篇李澄
  • 3篇周龙平
  • 2篇王家祥
  • 2篇薛贞龙
  • 2篇王凌云
  • 2篇周丹

传媒

  • 9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3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全国第二届分...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现代医学仪器...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2007年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c bridge,MB)。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的广泛应用,心肌桥的发现也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C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丹李澄颜虹杜先懋何玲袁红梅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A
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分析癌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总结出对诊断少量、中量、大量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颈部淋巴结活检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合并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少量癌性胸腔积液见2例,表现为下肺野“U”字征。中等量癌性胸腔积液18例,表现为液面曲线呈内高外低或呈波浪状。大量癌性胸腔积液26例,表现为患侧全部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胸膜窗”消失,纵隔内气管和心脏呈非一致性移位,或不移位固定居中。结论:达到癌龄的患者,从胸部X线片上观察液面曲线和纵隔移位的改变对判别中央型肺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傅文宏杜先懋
关键词:癌性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纵隔X线诊断颈部淋巴结脱落细胞学检查
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块重叠薄层采集(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MOTSAMRA技术进行全程脑动脉成像,以期获得能够满足临床筛查、诊断需要的血管图像,同时就扫描细节进行探讨。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MOTSAMRA技术全程脑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资料,对图像的临床筛查、诊断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8例中有44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占91.7%,4例图像质量较低,占8.3%。结论: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筛查、诊断需要的图像。
何玲王苇陈建袁红梅杜先懋李澄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8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周丹李澄杜先懋颜虹何玲袁红梅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MSCTA
磁共振波谱技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调整波谱空间定位和扫描参数,观察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应用要点实践于临床。方法:对65例头颅检查的受检者行磁共振波谱扫描,有目的地改变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对扫描后显示的图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数设置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有60例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5例谱线形态变形,波峰漂移较大。记录的结果数据中,半高宽5~23,水抑制级别92~99。谱线形态较好的60例中,半高宽均在系统提示的范围内;5例谱线差的半高宽为7、9、16和23,水抑制级别为95、96、97。结论:获得高质量的波谱,需要较高的磁场均匀度,而半高宽是反映均匀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陈建王苇何玲袁红梅杜先懋李澄
关键词:波谱均匀性
小脑梗塞的MRI诊断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小脑梗塞的MRI图像。结果:1小病灶(<10mm)多呈斑点样,远离脑表面,大病灶(>10mm)多呈楔形、近脑表面;2小脑梗塞的MRI信号有其特点,且与病程及病灶大小相关。结论: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优于CT,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杜芳李澄杜先懋何玲周龙平
关键词:小脑梗塞MRI脑梗塞
多层CT脑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初步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 8例疑有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CT脑灌注检查 ,发病时间为 1~ 2 4h ,3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结果 :8例脑梗死患者CT平扫均未见异常 ,3例CT脑灌注后见大面积脑梗死灶 ,其中 1例发病仅 1h ,MRIT2 W及DWI未见异常信号 ,6d后CT复查证实 ;另 2例MRIT1 、T2 加权阴性 ,DWI呈异常高信号。其余 5例CT平扫和脑灌注成像均未见异常 ,3~ 7d后CT复查 ,其中 2例为脑干梗死 ,2例为左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小范围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1例未见异常。结论 :CT脑灌注成像最早可在出现症状 40min后显示脑梗死病灶 ,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好 ,异常灌注区以脑血流 (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 (TTP)最敏感 ,CT脑灌注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改善预后。但对脑干或其它部位小的脑梗死灶 。
汤晓明李澄王礼同周丹罗志刚杜先懋
关键词:脑梗死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
浅谈非超导型磁共振设备的安装
1996年
众所周知,磁共振系统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它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这一原理进行成像的.一般说来,磁共振设备主要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前端设备(亦有称为谱仪)及主计算机五大部分组成.根据磁场强度的不同,可分为超低、低、中、高场磁共振机.根据磁场的产生形成,可分为超导、非超导磁体.非超导磁体又可分为由永磁块组成的永久磁体和由电磁现象产生的电磁体.随着材料技术和工艺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生产出0.
杜先懋
PACS逐步建立与实施的几项关键技术被引量:6
2005年
李澄杜先懋周龙平
关键词:PACS影像科医院管理人员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数字化网络
网格PACS实验系统
网格计算是为了解决科学、工程和商业中大型数据密集型问题而对地理上分布的计算机、网络、和存储系统所形成的虚拟计算机系统的集成使用.本文探讨了网格PACS实验系统。
杜先懋李澄
关键词:网格网格计算PACS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