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药物
  • 2篇预后
  • 2篇颅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血栓
  • 1篇亚群
  • 1篇抑郁
  • 1篇抑郁障碍
  • 1篇抑郁障碍患者
  • 1篇预后影响
  • 1篇早期微创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时机
  • 1篇术后
  • 1篇碎吸
  • 1篇碎吸术
  • 1篇他汀

机构

  • 6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6篇赵斌杰
  • 6篇杨建权
  • 5篇汪林涛
  • 4篇王恒
  • 3篇潘泰峰
  • 2篇唐振刚
  • 2篇田学成
  • 1篇王治瑜
  • 1篇陈欣
  • 1篇赵平
  • 1篇任永生
  • 1篇周毅
  • 1篇康新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5例报告)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例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有颈部包块,1例发生Lemierre综合症(L.S),1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另外1例发生游走性血栓静脉炎。依不同病因分别给予抗炎、抗凝及溶栓治疗,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少见病症,应该警觉对有该病诱因存在的颈部有包块的患者,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是治愈此病的关键。
王治瑜唐振刚赵斌杰陈欣潘泰峰杨建权康新
关键词:颈内静脉血栓
早期微创碎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2例)与对照组(112例),2组术前均统一给予神经营养、控制血糖、脱水利尿降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发生脑出血后的6~24 h给予微创碎吸术治疗,治疗组在发生脑出血后的6 h内予以微创碎吸术治疗,检测2组术前术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6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杨建权田学成赵斌杰汪林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IL-6生活质量
扶正固本方加减联合放化疗对脑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预后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扶正固本方加减联合放化疗对脑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88例脑额叶胶质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放化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扶正固本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KPS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同时随访6~12个月,统计两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CD4+、CD4+/CD8+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0%、84.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1%、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固本方加减联合放化疗治疗脑额叶胶质瘤安全有效,能明显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其1年生存率。
杨建权赵斌杰汪林涛王恒潘泰峰
关键词:放化疗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颅内囊状动脉瘤67例,其中破裂者32例,未破裂者35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破裂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4例(12.5%,4/32),未破裂组16例(45.7%,16/35)。破裂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未破裂组(P〈0.01)。纠正潜在的混杂干扰后(OR值:0.30,95%可信空间:0.12~0.64)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也与高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有关。结论本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汪林涛赵平任永生潘泰峰王恒杨建权赵斌杰唐振刚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颅内动脉瘤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 h,n=43)、早期组(24-72 h,n=36)、延期组(≥10 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 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 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 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杨建权赵斌杰汪林涛王恒田学成
关键词:前循环动脉瘤手术预后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17及PHQ-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2周、4周,观察组的HAMD-17评分及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效果优于西酞普兰,起效迅速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杨建权汪林涛赵斌杰王恒周毅
关键词:癫痫抑郁障碍抗癫痫药物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