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刚

作品数:17 被引量:176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消融
  • 5篇心房
  • 5篇心房颤动
  • 5篇房颤
  • 4篇导管
  • 4篇导管消融
  • 4篇心脏
  • 3篇心功能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主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导管消融术
  • 2篇动脉压
  • 2篇心动脉
  • 2篇心动脉压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血管

机构

  • 17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杨志刚
  • 10篇郑甲林
  • 10篇陶四明
  • 8篇李建美
  • 8篇魏巍
  • 7篇张新金
  • 5篇刘庆
  • 5篇韩明华
  • 3篇殷实
  • 3篇张仪坚
  • 3篇杨蓓
  • 3篇洪云飞
  • 2篇普顺华
  • 2篇邹川南
  • 1篇关英霞
  • 1篇蒋晨阳
  • 1篇顾俊
  • 1篇代华磊
  • 1篇陈志东

传媒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对无创中心动脉压和血管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志刚张新金刘庆杨蓓陈志东顾俊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4小时内有数次停搏及多次阵发房颤发作,其中有5例患者停搏均发生在房颤终止时,2例停搏与房颤发作无明显关联。接受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动态心电图随访。结果该7例患者,有2例房颤复发,1例再次接受手术并成功,1例拒绝再次手术。动态心电图提示有4例(考虑为快慢综合征)心动过缓明显好转,2例(考虑为慢快综合征)房颤发作明显减少但是心动过缓无改善,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此7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比较,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术后较术前增加,最大心率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较好,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需要置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李建美郑甲林陶四明魏巍杨志刚洪云飞张新金张仪坚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电风暴优化管理一例
2012年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伴自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均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I类适应证,但植入ICD后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引起的电风暴可导致猝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导管消融已开始用于治疗ICD植入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报道1例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
陶四明李建美郑甲林魏巍杨志刚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电风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器质性心脏病
三维引导下多极高密度标测在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评价多极接触标测在指导三维电解剖引导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消融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RVOT室早患者,据术中室早发作的频度分为两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多极导管高密度标测(多极组);室早≥1次/分者采用单导管逐点标测(单极组);确定激动起源靶点后再进行起搏标测证实并实施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标测时间、消融次数及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成功率。结果 29例患者完成电生理标测及消融,单极组16例,多极组13例。多极组平均采集有效标测点明显多于单极组;激动顺序标测耗时两组未见差异。多极组总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极组,但是在平均消融次数、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指标比较,多极组却显著少于单极组,所有患者均达到即刻消融终点。随访(6.9±3.2)个月,单极组1例复发。结论采用多极标测导管对RVOT局部进行高密度电解剖标测快捷、精确,提高消融成功率,尤其是对术中室早发作较少的患者。
陶四明韩明华张新金郑甲林魏巍杨志刚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心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对比观察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后窦性心率变化,探讨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迷走神经作用的影响。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93例,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消融术。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做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率的相关指标并统计对比分析。结果①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MaxHR、MinHR、MeanHR比较,分别为F=I.874、P=0.137,F=4.909、P=0.003,F=5.136、P=0.003,其中MinHR与Mean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比较,分别为F=7.384、P=0.000,F=5.607、P=-0.002,F=10.2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频域指标LF、HL、LF/HF比较,分别为F=3.377、P=0.027,F=2.941、P=0.040,F=2.414、P=0.061,其中LF、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短期内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降低,3个月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提示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左房去除迷走神经作用,损伤了房颤的发病基质。
陶四明郑甲林李建美魏巍杨志刚
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诱发再次心包压塞一例
2012年
患者男,65岁。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发生心包压塞成功救治后,围手术期抗凝治疗诱发再次心包压塞。提示消融能量致心房壁爆裂的患者,围手术期早期抗凝治疗应慎重;抗凝强度应较正常偏低。同时延长心包引流管留置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陶四明郑甲林李建美魏巍杨志刚洪云飞张新金张仪坚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心脏压塞抗凝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IABP后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指标,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平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脑钠钛水平降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刘庆杨志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和应用
2009年
杨志刚卢竞前李建美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肱动脉血压ARTERIAL周围动脉压主动脉压心脏后负荷
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后的心功能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 方法 2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时有15例患者仍为窦性心律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较该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X线胸片中心胸比例和6min步行距离. 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LAD缩小而 LVEF增加(均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LVEF和6min步行距离增加(均P〈0.05=,而LVEDd,LAD和心胸比例缩小(均P〈0.05). 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消融治疗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郑甲林陶四明李建美蒋晨阳魏巍杨志刚洪云飞张仪坚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射频导管消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浆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炎症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4例急性冠脉综合...
刘庆邹川南李建美殷实杨志刚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