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 作品数:10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 酸面团在发酵面制食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酸面团发酵不仅能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促进面团成形,减缓面制食品的老化速率而且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主要表现在面包或者馒头的体积、均匀度、色泽及松软度的改善;同时,发酵还赋予食品... 杨森关键词:蛋白质 发酵 降解 文献传递 植物乳酸菌M616对发酵酸面团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5年 本文研究了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对面团p H、TTA以及糖类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利用F3流变式发酵仪和吹泡仪对面团发酵力及流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M616不仅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在面团p H和TTA的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外,乳酸菌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大于对还原糖的吸收,从而使面团中还原糖的含量增加,增加面团的甜味。在发酵后期,面团p H降低至3.73,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系中霉菌和其它杂菌的生长。植物乳酸菌的生长代谢不仅显著提高了面团黏度、筋力,而且减缓了面团在发酵过程中韧性的降低。其中发酵酸面团对面团黏度和筋力影响最大,发酵过程中酸面团的最大黏度和筋力可以达到酵母发酵面团的2倍。 王金水 杨森 尹艳丽 张艳杰 冯景丽 周晓配关键词:发酵特性 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反应 被引量:8 2014年 酸面团在发酵面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酸面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代谢、胞外多糖和挥发性物质等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酸面团的综合应用提供基础。 尹艳丽 王金水 杨森 贾峰关键词:代谢途径 胞外多糖 挥发性物质 一种通过加入水果汁增加面团活性提高面团风味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加入水果汁增加面团活性提高面团风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水果汁:取水果为原料,通过压榨取汁;(2)酸面团发酵液的制备:将植物乳酸菌M616置于灭菌的MRS液体培养基,经恒温培养和离心洗... 王金水 贾峰 李海峰 胡元森 翟丹丹 张帅兵 屈建航 杨森 柳甜甜 屈凌波文献传递 响应曲面法优化发酵豆粕的制备 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因素对发酵豆粕制备的影响,以粗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粗蛋白质含量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发现发酵豆粕生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料层厚度2.0cm、基质含水量40%及发酵时间67h,此条件下发酵豆粕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56.29%,比单因素优化提高了2.92个百分点,而比原始豆粕(46.82%)提高了9.47个百分点。并对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发酵豆粕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与依据。 杨小佳 王金水 蔺丹华 杨森 冯亚林关键词:豆粕 固态发酵 响应面 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及多肽形成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以小麦粉,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为原料制备酸面团,酵母发酵面团以及乳酸菌发酵面团,研究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的分解及肽的形成规律,采用SDS-PAGE分析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组成变化,利用Bradford法分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并通过HPLC研究蛋白组分降解形成多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对面团中蛋白质几乎没有降解作用,植物乳酸菌M616在面团发酵过程中对面团蛋白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表现为各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进行逐步减少,且在4~10 h之间变化最为显著。其中可溶性蛋白和中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降解最为明显,醇溶蛋白含量在0~10 h之间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对发酵前后多肽含量变化分析发现植物乳酸菌可以明显促进面团中多肽的形成和含量的增加。 王金水 杨森 贾峰 周晓配 冯景丽关键词:发酵 蛋白质 多肽 酸面团发酵技术的特点及功能特性 2015年 酸面团发酵具有能够延长食品货架寿命,快速形成面团,减缓面制食品老化速率,形成良好风味和较高营养品质的功能特性;还能够提高食品的感官特性,主要表现在面包或者馒头的体积、均匀度、色泽、香味、味道以及质构。作者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酸面团在面制食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 尹艳丽 王金水 杨森 贾峰 张长付关键词:发酵 功能特性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R2R分簇计算卸载方法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R2R分簇计算卸载方法,涉及计算机算法技术领域,包含以下步骤:S1、构建机器人的数字孪生模型DT;S2、确定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关系值;S3、在DT模型中,通过CK‑means算法,对机器人进行分簇处理,以... 赵攀 陈柳元 蒋志良 杨森 韩江瑞 陈天飞固态发酵制备富肽蛋白的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试验首先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豆粕固态发酵过程中影响蛋白酶产率的因素进行优化,以确定变温发酵温度转变的最佳条件。以蛋白酶活力为指标,对蛋白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通过优化,豆粕发酵时蛋白酶产生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0℃、基质层厚度1.75 cm、含水量44%及发酵时间44 h,此条件发酵豆粕中蛋白酶活力可达907.94 IU/g。由此确定变温发酵在44 h后提高发酵温度至40℃,再继续发酵28 h,对比变温发酵与恒温发酵样品中蛋白含量与酸溶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变温发酵可以减少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但可以产生更多的低分子肽类物质,发酵72 h后其酸溶蛋白含量可达19.75%,其含量比恒温发酵提高6.45%。 杨小佳 王金水 蔺丹华 周扬 杨森关键词:豆粕 固态发酵 蛋白酶活力 大豆肽 响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