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FY-3A卫星的2013年黑龙江省洪水监测分析 本文介绍了FY-3A/MERSI数据的基本情况,以及FY-3A/MERSI在晴空和薄云下水体的有效识别方法——(Vc4+ Vg4)/(Vc3+Vg3)方案,并应用于2013年松花江(黑龙江省境内)和黑龙江流域的洪水水情监... 郭立峰 殷世平 许佳琦 孙天一关键词:FY-3A MERSI 1971-2015年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解黑龙江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提供气象灾害预警理论依据。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定义计算了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夏天日数,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夏天日数均呈增加趋势,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结冰日数、夏天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霜冻日数空间分布模态呈现正、负相间变化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区域特征差异明显。近44 a时间尺度上各种极端气温指数存在3种较为明显的周期变化,即22-28 a长周期,10-18 a中周期,5-8 a短周期。 田宝星 殷世平 郭立峰 刘丹 张恒翀 王铭关键词:气候变化 极端气温指数 EOF分析 小波分析 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黑龙江省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以及发育天数指标,统计分析黑龙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为8℃;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许佳琦 郭立峰 殷世平 李浩然 余兰 高松阳 李辉 杨重一 孙彦坤关键词:大豆 气温 降水 生育期 基于遥感的黑龙江省东部水稻种植信息提取 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实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种植信息遥感监测的业务化,通过采用实地调查、ISODATA非监督分类、遥感数据融合和光谱耦合等方法,研究提取研究区水稻种植分布的方法,并进行面积推算。结果表明,2012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稻种植面积为15389.01 km2,主要集中在佳木斯、双鸭山和鸡西地区,分类精度达89.19%。该方法可为区域水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提供借鉴。 刘丹 于成龙 李帅 殷世平关键词:MODIS NDVI 水稻 世界粮食研究模型在黑龙江省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06年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世界粮食研究(WOFOST)模型在黑龙江省四大作物产量预报应用中的参数分区处理方法,运用WOFOST的模拟产量和趋势产量对黑龙江省四大作物产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效果理想、可行,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克服了只用一组参数在复杂气候区域进行作物产量模拟的局限性,拓宽了WOFOST模型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应用领域。 高永刚 王育光 殷世平 Yannick CURNEL关键词:作物产量 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准确了解2010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变化,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遥感、气象、地面协同观测数据,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GSMSR(Geostatistical Model of Soil Respiration)模型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2010—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植被生态质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等的影响。[结果](1)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有水草甸,占保护区面积的37.2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但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2)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年最高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4.62%;(3)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2019,2020年处于“好”等级;NEP平均为253.59 g/(m^(2)·a)(以C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生长季平均固碳量为5.69×10^(5) t/a,释氧量1.52×10^(6) t/a,均存在上升趋势;(5)气温对生态监测指标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结论]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嫩江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影响大,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于成龙 刘丹 殷世平关键词:固碳释氧 气候影响 植被生产力 扎龙湿地 黑龙江省农作物低温冷害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2008年与2009年案例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在黑龙江省选择了28个站点,利用MODIS卫星数据,研究了2008年与2009年该省作物主产区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与作物发育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平均旬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旬平均气温与反映作物生长量的NVDI值关系密切;NDVI值可以很好地反映作物的生长情况;2009年与2008年的粮食总产的增幅明显低于往年的增幅。NDVI可以作为作物低温冷害的一个检验指标。 殷世平 陈莉 郭立峰 刘丹 孙天一 李宇光关键词:MODIS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低温冷害 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 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决策树和EOS/MODIS数据,参考黑龙江省的农事活动和农作物发育期数据,对该省旱耕地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利用MODIS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提取该省植被物候信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旱耕地分布及面积的定量描述;由于黑龙江省的干湿冷暖差异较大,按气候特征分区进行旱耕地判识的效果较好,总体精度可达到85.27%,Kappa系数0.8415。该项研究可为黑龙江省旱耕地面积数据的及时获取提供参考。 殷世平 刘丹 郭立峰 朱海霞关键词:决策树 旱耕地 MODIS 基于FY-3A/MERSI的2013年夏秋间松花江和黑龙江干流洪水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介绍了FY-3A/MERSI数据的基本情况,以及FY-3A/MERSI在晴空和薄云下水体的有效识别方法—(Rc2+Rg2)/(Rc1+Rg1)方案,并将之应用于2013年松花江(黑龙江省境内)和黑龙江流域的洪水水情监测。选取洪水前期、洪水高峰期、洪水下降期和洪水结束期4个时相的FY-3A/MERSI数据监测洪水水情变化,并进行水体识别及对比分析;同时,结合GIS技术按县市提取并统计洪水面积。结果表明,基于FY-3A/MERSI数据和GIS技术,能及时、准确地监测洪水水情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已在ARCGIS中建成模型,可为洪水监测业务服务。 郭立峰 殷世平 许佳琦 于敏 孙天一关键词:FY-3A MERSI GIS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遥感监测冰雹灾害初探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寻求一个高效、准确的冰雹灾害遥感监测方法,为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针对2011-08-18黑龙江省木兰县一次冰雹灾害的个例,结合天气实况和雷达资料,利用从环境减灾卫星获得的遥感数据(2009-2011年),分析了冰雹灾害前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对遭受冰雹灾害区域进行了遥感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植物遭受冰雹灾害后的一段时间内,NDVI出现异常下降的现象,与未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差别明显,说明利用NDVI来判别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是可行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此次遭受冰雹灾害的区域为木兰县西南部(东经127°38′~127°55′,北纬45°55′~46°06′),受灾总面积为82.17km2。监测结果表明,遥感监测冰雹灾害的准确率平均可达86.67%。【结论】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冰雹灾害进行遥感监测和灾害等级评估是可行的。 刘丹 殷世平 于成龙 方丽娟 张贵华关键词:冰雹灾害 环境减灾卫星 遥感监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