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晓煜

作品数:165 被引量:1,24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切除
  • 42篇肝癌
  • 39篇胆管
  • 38篇肿瘤
  • 36篇细胞
  • 33篇手术
  • 33篇切除术
  • 24篇胆管癌
  • 21篇胆道
  • 21篇肝门部
  • 20篇消融
  • 19篇肝细胞
  • 18篇肝切除
  • 17篇肝门部胆管
  • 17篇肝门部胆管癌
  • 16篇超声
  • 14篇肝切除术
  • 13篇外科
  • 12篇胰腺
  • 12篇术后

机构

  • 127篇中山大学附属...
  • 23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4篇遵义医学院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56篇殷晓煜
  • 84篇梁力建
  • 52篇吕明德
  • 33篇黄洁夫
  • 26篇谢晓燕
  • 25篇陈伟
  • 22篇赖佳明
  • 21篇匡铭
  • 21篇彭宝岗
  • 21篇徐辉雄
  • 21篇陈东
  • 17篇徐作峰
  • 14篇刘广健
  • 14篇李绍强
  • 13篇蔡建鹏
  • 13篇张昆松
  • 12篇汤地
  • 10篇黎东明
  • 7篇彭建新
  • 7篇黄蓓

传媒

  • 26篇中国实用外科...
  • 15篇中华肝胆外科...
  • 14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华消化外科...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华超声影像...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消化肿瘤杂志...
  • 4篇中华肝脏外科...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第14届全国...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腔镜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13篇2004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陈东彭宝岗李绍强梁力建殷晓煜汤地吕明德黄洁夫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肝门部胆管癌肝切除
超声引导经皮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中、大肝细胞癌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中、大肝细胞癌 (HCC)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采用多针插入、多点能量输出的射频消融 (RFA)或微波消融 (MWA)技术 ,治疗 6 8例HCC患者共 73个肿瘤结节 ,平均直径 (4 5± 1 7)cm (3 1~ 13 0cm) ,经 1 9~ 6 7 6个月 [平均(16 0± 14 8)个月 ]随访 ,检测局部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合并肝包膜下血肿及皮肤烧伤的患者各 1例。肿瘤完全消融率 78 1% (5 7/73) ,2 4 6 % (14 /5 7)的病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 ,远处复发率 5 6 7% (38/6 7)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3%、2 9 6 %、2 1 6 % ,中位生存时间为 18 6个月 (95 %可信区间为 10 9~ 2 6 3个月 )。RFA与MWA在完全消融率、局部肿瘤进展率与远处复发率、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经皮复合热消融技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大肝细胞癌创伤小 ,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和远期疗效 。
殷晓煜谢晓燕吕明德陈俊伟徐辉雄徐作峰刘广健黄蓓
关键词:消融肝细胞癌超声引导RFA结节远期
Levovist声学造影判断肝癌消融局部疗效长期结果的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Levovist 声学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长期结果,探讨声学造影在局部疗效判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23例肝癌(25个结节)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增强CT扫描和Levovist超声造影检查,以增强CT结果作为判断是否完全消融的标准,决定是否追加治疗.追踪21~42个月观察局部复发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局部疗效判断的准确性. 结果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出8个有血流的结节, CT检出5个结节有血供,超声造影与CT比较对瘤内血流检出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准确性均为76 %,假阳性5例,假阴性1 例.但追踪观察21~42个月后发现5个超声造影阳性、CT增强阴性结节中的4个于治疗后3~15个月复发,其余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均阴性的结节和CT增强为阳性经过再治疗的结节均未见复发. 结论与CT比较,Levovist声学造影对瘤内血流检测有可能更敏感,声学造影阳性而CT增强为阴性的结节强烈提示有局部复发的可能,有严密观察或追加治疗的必要.
谢晓华吕明德匡铭殷晓煜黄蓓徐辉雄徐作峰谢晓燕
关键词:声学造影结节肝癌血流阴性
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高龄患者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在高龄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接受RPD、年龄≥7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转归。结果共16例年龄≥70岁的患者接受RPD,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70~85岁,平均(73.6±4.2)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RPD,无中转开腹。病因包括6例壶腹癌、6例胰腺导管腺癌、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位手术时间413 min(IQR:366~522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IQR:50~62.5 ml),16例患者均获得R0切除。3例(18.8%)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6.2%)术后早期胰肠吻合口出血,通过再手术止血;3例(18.8%)B级胰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6.2%)胃排空延迟。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3 d(IQR:12~18 d)。结论RPD对于高龄患者安全可靠,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蔡建鹏陈伟王曦域陈流华殷晓煜
关键词: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龄患者
胆汁中P16、APC基因甲基化状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胆汁中P16、APC基因甲基化状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其中病理学确诊为恶性48例,胆道结石22例.提取胆汁DNA,...
殷晓煜言纲彭建新梁力建
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意外胆囊癌的处理被引量:5
2015年
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意外胆囊癌是指术前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术,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胆囊癌者,其发生率为0.25%~3.00%,在胆囊癌高发区更为常见。由于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对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远期疗效。目前对术中及术后意外胆囊癌的处理尚缺乏统一的规范,有些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殷晓煜
关键词:意外胆囊癌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
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后瘤内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能否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Hepa1-6皮下肝癌模型,采用假消融、(45±2)℃、(50±2)℃、(55±2)℃和(60±2)℃消融肿瘤后,瘤内注射iDC,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致敏CTL对Hepa1-6和B16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方法监测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与假消融、(45±2)℃以及(60±2)℃消融辅以瘤内注射iDC相比,以及与单纯同样温度消融或单纯瘤内注射iDC相比,(50±2)℃和(55±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对Hepal-6的杀伤率明显升高(P<0.05),分泌IFN-γ的水平增加(P<0.05),而(50±2)℃消融后72h瘤内注射iDC,其致敏脾淋巴细胞分泌IL-4的水平低下(P<0.05);(50±2)℃以及(55±2)℃消融瘤内注射iDC后,CTL对Hepal-6的杀伤活性高于对B16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50℃-55℃消融后瘤内注射iDC,能充分利用消融后瘤组织的抗原性增强,增加TAA被识别摄取以及呈递给效应细胞的量,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周忠信吕明德殷晓煜向邦德黄洁夫
关键词:消融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22例临床分析
黄晨松陈伟张昆松赖佳明梁力建殷晓煜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被引量:4
1998年
医源性胆道损伤可发生于多种上腹部手术中,其中以继发于胆道手术最为常见,单纯胆囊切除术发生率可达0.1%~0.5%。本院1980年3月~1997年10月共收治22例手术损伤胆道的病例。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5例。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4岁。
殷晓煜梁力建
关键词:医源性胆道损伤单纯胆囊切除术上腹部手术手术损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为哪般
2019年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不适。约5%~18%的病人术后会出现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不成形甚或呈水样,而进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则会加重腹泻。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与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传统开腹手术切除与腹腔镜切除)无关.
殷晓煜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脂肪含量胆汁酸胆总管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