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名法

作品数:1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免疫
  • 4篇XPF
  • 4篇病例
  • 4篇病例报道
  • 3篇切除
  • 3篇胃腺
  • 3篇胃腺癌
  • 3篇腺癌
  • 3篇SNP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修复基因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实性
  • 2篇切除术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瘤

机构

  • 9篇海南农垦总局...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钦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4篇王名法
  • 8篇王莉
  • 6篇罗纯
  • 5篇叶长华
  • 4篇马韵
  • 4篇刘友斌
  • 4篇王炳淑
  • 3篇龙喜带
  • 2篇黄永秩
  • 2篇廖文莉
  • 2篇梁秀就
  • 2篇邓卓霖
  • 2篇王超
  • 2篇王华
  • 1篇文亦磊
  • 1篇李莹
  • 1篇曾丽平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腮腺髓外浆细胞瘤1例
2015年
患者男性,76岁。发现左耳下拇指大小肿物1年,无红肿热痛,触之可动,抗炎治疗效果欠佳;2个月前肿块增大迅速,尤疼痛及其他不适。查体:面部不对称,左侧腮腺区耳垂下可见明显隆起,肿块大小9cm×7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边界清,无触压痛,表面皮肤无发红、破溃。双侧腮腺导管口未见特殊。血清IgG和IgA正常;血沉17nm/h(正常0~15nm/h);尿本周氏蛋白(一)。
叶长华王名法王炳淑彭万来罗纯王莉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组化
甲状腺微小侵袭性滤泡癌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例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女性,48岁,1个月前发现左侧颈前有一拇指大小肿物,后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可触及一肿块,大小4.0cm×3.0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好,边界清,无触压痛,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叶上段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0.4cm×0.6cm,纵横比〉1,边缘毛糙,内回声分布欠均匀,结节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彩流信号;甲状腺左叶可见一中等回声团,大小3.9cm×2.5cm,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周边见环状血流信号,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叶长华罗纯刘友斌王名法陈桂妃王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滤泡癌乳头状癌病例报道
XPF、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XPF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和Giemsa染色法检测239例胃癌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XPF、p53、Hp-L型蛋白的表达及Hp-L型感染情况。结果 (1)XPF和p53蛋白在胃癌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XPF和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1)。XPF表达仅与Laurén分类有关(P<0.05)。p53表达仅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2)胃癌组织中Giemsa染色Hp-L型检出和Hp-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阳性率为73.22%(175/2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胃癌组织中Hp-L型阳性组XPF和p53蛋白的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均<0.01)。胃癌组织中Hp-L型阳性与XPF和p53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0.32和0.296,P均<0.01)。(4)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TNM分期、XPF和p53表达均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XPF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XPF阳性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当与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结合评估时,校正危险度增加3.791倍。结论 XPF与p53、Hp-L型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XPF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Hp-L型感染可能上调XPF和p53的表达。
王名法刘友斌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L型P53蛋白
卵巢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25岁.因触及腹部包块3个月,于2012年12月25日入院.体检:子宫前方触及囊实性包块,大小约17 cm×16 cm,活动,无压痛,边界清.实验室检查:CA19964.28 U/mL,CA125 546.20 U/mL.B超示盆腔偏左侧见一个欠规则形及混合性低回声团,15.9 cm×10.5 cm,包膜完整,大量腹腔积液.腹部CT示中下腹部巨大囊实性肿块,性质待定.临床拟诊断“右卵巢肿瘤”,行右卵巢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王名法王莉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大量腹腔积液根治性切除术囊实性包块CA125腹部包块
舌血管球瘤1例被引量:3
2016年
患儿女,2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舌缘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出血。10多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肿物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考虑血管瘤。7天后因肿物明显增大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见舌背部黏膜表面肿块,2.0cm×1.5cm×1.0cm大小,红色,质地中等,边界清,无触痛。
罗纯叶长华陈桂妃刘友斌王名法彭万来王莉
关键词:舌肿瘤血管球瘤免疫组织化学病例报道
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胃腺癌发病可能与DNA损伤修复能力有关。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F(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途径中的重要成分。XPF基因多态性(如RS744154)可能与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膀胱癌、肺癌等有关。本研究分析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王名法王超马韵邓卓霖黄永秩王华梁秀就廖文莉龙喜带
关键词:DNA修复基因基因多态性发病风险胃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
肝细胞不典型腺瘤恶变1例
2013年
患者男性,49岁,因“中上腹部饱胀3天”入院。入院前于外院肝脏CT示肝右前叶下段肿块,考虑肝细胞癌可能性大。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一直未规律治疗。家族中其弟患有肝癌。入院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肝浊音界存在,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
王名法王莉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病例报道
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PCR方法对99例胃腺癌患者及284例正常人群的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各基因型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XPF基因3种基因型(即XPF-GG、-GC和-CC型)在胃腺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XPF-GG基因型为参照,其中携带XPF-CC者胃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CC对应比值比OR为2.60);(2)分层分析显示,带风险基因型(即XPF-GC/CC)的男性、汉族或高龄者发病风险分别是不带风险基因型者的2.25倍、1.95和3.00倍(P<0.05);(3)XPF-GG、GC/CC基因型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患者中出现频率分别为43.75%、71.64%和56.25%、28.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8,P=0.007,OR=3.69);(4)XPF基因多态性与胃腺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Laurén分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5)HP感染发生率在不同基因型胃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腺癌发病风险相关,在男性、汉族及高龄者更为明显。癌旁胃黏膜HP感染与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同时其多态性也与影响胃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王名法王超马韵邓卓霖黄永秩王华梁秀就廖文莉龙喜带
关键词:胃腺肿瘤XPFSNP
广西地区人群DNA修复基因XPF基因RS#744154多态性与胃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背景和目的胃腺癌在广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人体的DNA损伤修复能力相关,而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F(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F,XPF)为核苷酸切除...
王名法
关键词:XPF胃腺癌SNP
文献传递
BCL-6基因重排在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BCL-6基因重排在广西结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不同免疫类型中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26例结外DLBCL进行CD10、BCL-6、MUM1、Ki67检测,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结外DLBCL分为生发中心样(GCB样)和非生发中心样(非GCB样)两个免疫亚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BCL-6基因重排。结果 126例DLBCL中,GCB样型48例(38.1%),非GCB样型78例(61.9%)。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42.9%(54/126),其中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31.3%(15/48),非GCB样型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50.0%(39/78),非GCB样型的基因重排阳性率高于GCB样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GCB样型还是在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结论结外DLBCL以非GCB样免疫类型占多数,两种亚型中均有一定比例发生BCL-6基因重排,其中预后较差的非GCB样型发生该基因重排的概率更高,提示该基因异常对结外DLBCL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GCB样型和非GCB样型中,BCL-6基因重排与Ki67表达均未表现出相关性,提示BCL-6基因重排可能并未对结外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起到直接或显著的影响。
文亦磊曾丽平马韵王名法李莹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