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优越性、指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8月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56例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为Ⅰ型8例,Ⅱ型28例,ⅢA型11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直视下复位,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56例病例均获8个月到2年随访,平均13个月,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2个月。3例发生浅表感染,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2例出现针孔周围发红或少量渗出物,无一例断钉或深部感染,2例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结论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骨折,尤为适用。
- 温添林杨惠林张志明王斌韩国胜陈康武莫建强
- 关键词:外固定架胫骨腓骨骨折
- 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复发性骶骨脊索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复发性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3~2008年间36例骶骨脊索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7例初发患者列为初发组,外院初次手术后复发来我院9例列为复发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靶血管栓塞后行后路手术。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并发症、术后二便功能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68个月,复发组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较初发组多(P<0.05)。初发组复发10例,复发组再次复发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靶血管栓塞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复发性骶骨脊索瘤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复发性骶骨脊索瘤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较初发患者差,并且较初发患者更易复发。
- 陈康武杨惠林陆俭季一鸣王斌莫建强
- 关键词:脊索瘤骶骨复发性
- 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与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61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资料完整的35例骶骨脊索瘤与1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用明胶海绵进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平均1.5d内后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记录术中出血量与输血量,并观察大小便功能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术中出血平均1230mL(200~5100mL),平均输血量1000mL(0~4200mL)。平均随访53.6个月(8~156个月),脊索瘤患者复发11例(31.4%),其中死亡5例(14.3%),骨巨细胞瘤复发1例(9.1%)。保留双侧S1-3神经根或保留双侧S1-2神经根及一侧S3神经根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明胶海绵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增加肿瘤切除率和彻底切除的可能性;对肿瘤较大的患者后方入路仍能较好完成手术,疗效满意。
- 杨惠林王根林朱立帆陈康武王斌陆俭季一鸣唐天驷
- 关键词:骶骨脊索瘤栓塞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被引量:2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11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83.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 王斌温添林张志明陆俭杨惠林
- 关键词:骨折肱骨外科颈锁定加压钢板
- 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35例,术后短腿石膏托外固定,早锻炼晚负重,并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选择下肢负重时间。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优16例(45.7%),良10例(28.6%),可7例(20.0%),差2例(5.7%),优良率为74.3%。发生局部皮肤坏死4例,伤口感染2例,距骨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无畸形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经内踝截骨入路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显露充分,复位方便,固定可靠,疗效优良。
- 王斌杨惠林张志明陆俭陈康武
- 关键词:距骨骨折内踝截骨骨折固定术
- 术中化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术中化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肿瘤内科及普外科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共计2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腹腔热灌注化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胃癌根治性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进行常规胃癌根治性手术的基础上,加上腹腔热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奥沙利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行辅助化疗,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生化、术后并发症、每月复查CT,胃镜、肿瘤标志物。评价两组术后6月胃癌远处转移率,以及两组术后6月生存率。结果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胃癌远处转移率及两组术后6月生存率分别为(15%、90%;3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1,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配合手术治疗胃癌腹腔转移,能够减少术后胃癌远处转移率及提高术后6月生存率。
- 高凌王运良王斌薛小峰金祯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腹腔转移
- 骶骨脊索瘤靶血管栓塞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分析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22例骶骨脊索瘤患者。本组均采用DSA下经导管栓塞双侧髂内动脉,骶正中动脉及肿瘤其他靶血管,栓塞后行后路手术治疗。随访其疗效并初步探讨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休克或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1206mL(200-3200mL),手术近期并发症有切口感染1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切口皮缘坏死5例,9例出现小便功能改变,8例出现大便功能障碍。平均随访36个月(9~80个月),死亡1例,复发9例,无转移病例。结论术前经DSA下靶血管栓塞后行单纯后路手术可以完全切除骶骨脊索瘤,术中出血较少,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陈康武杨惠林陆俭莫建强王斌
- 关键词:脊索瘤骶骨手术栓塞并发症
- 晚期乳腺癌术前全身化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术前全身化疗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性。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90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符合IIb、IIIa、IIIb的患者共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身化疗组100例和介入治疗组100例。介入治疗组穿刺股动脉,送入5F单弯椎动脉导管到肿瘤供血主要动脉,将化疗药物表阿霉素(50 mg/m2)、环磷酰胺(450 mg/m2)、5-氟尿嘧啶(600 mg/m2)分别溶解于40 m 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通过5F单弯椎动脉导管注入。共进行3个疗程。全身化疗组化疗药物表阿霉素(50 mg/m2)、环磷酰胺(450 mg/m2)、5-氟尿嘧啶(600 mg/m2)加入100 m L的无菌生理盐水中,缓慢通过静脉滴注,共进行4个疗程。评价全身化疗组和介入治疗组:1术前TNM分期。2化疗前和化疗后肿块大小变化(肿块在B超下最大长径乘以最大宽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身化疗组和介入治疗组术前IIb、IIIa、IIIb比例分别为34、50、26;36、5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化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化疗前肿块大小分别为(21.3±8.4)、(22.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化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化疗后肿块大小分别为(20.7±7.2)、(9.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化疗组和介入治疗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介入治疗比全身化疗缩小肿瘤大小效果更好,不良反应两者无差异,为手术提供较好的条件。
- 金祯高凌王运良王斌薛小峰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全身化疗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