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辉

作品数:7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玉米
  • 3篇玉米粗缩病
  • 3篇粗缩病
  • 2篇水稻
  • 2篇水稻黑条矮缩...
  • 2篇水稻黑条矮缩...
  • 2篇基因
  • 2篇黑条矮缩病
  • 2篇黑条矮缩病毒
  • 2篇矮缩病
  • 2篇RT-PCR
  • 2篇病原
  • 1篇毒病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法
  • 1篇植物病毒
  • 1篇植物病毒病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转录

机构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王朝辉
  • 5篇程兆榜
  • 5篇张文荟
  • 5篇范永坚
  • 5篇周益军
  • 3篇吴淑华
  • 1篇薛宝娣

传媒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3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玉米粗缩病病原及其检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该文参照意大利的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Fijivirus,MRDV)基因组片段S6和日本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1ack-streaked dwarf Fljivirus, RB...
王朝辉
关键词:玉米基因组MRDV
文献传递
应用RT-PCR、斑点杂交法和SDS-PAGE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被引量:26
2001年
用RT PCR技术、PCR标记的探针点杂交和SDS PAGE检测了生产上严重危害玉米和水稻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由RT PCR扩增的RBSDV第 7片段第 92 1~ 14 11碱基作探针 ,用PCR法DIG标记后点杂交 ,可以从 10 0ng玉米病叶中检测到RBSDV ,灵敏度是RT PCR的 1/10 ;10 %SDS PAGE只能检测到从 1g玉米病叶中提取的病毒dsRNA ,但对江苏玉米田间分离的不同的RBSDV样品电泳发现 ,该病毒基因组dsRNA有差异 。
王朝辉周益军范永坚薛宝娣吴淑华程兆榜张文荟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PCR斑点杂交SDS-PAGE
从单头灰飞虱中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简单快速的方法被引量:16
2002年
报道了 2种从介体灰飞虱中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直接捕获 RT-PCR经简单的样品处理后可以从单头虫粗提液的 1 0 - 3中检测到病毒 ,并具有快速、简单优点 ;单头灰飞虱样品汁液点膜或虫体直接积压在膜上杂交检测具有简单、经济和快速的特点 ,可以检测田间批量样品 ,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研究中 60 % -70 %杂交检测阳性的介体生物学接种结果为阴性 。
王朝辉周益军范永坚程兆榜张文荟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T-PCR杂交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10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被引量:21
2002年
从来自江苏连云港并在本实验室保存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接种的病株玉米中提取dsRNA ,采用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技术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并测定了其全序列。结果表明S10全长 180 1bp ,含有一个ORF ,组织结构与日本报道的RBSDV基本一致 ,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MRDV的相似性分别为 87.5 %和92 .6 % ,与RBSDV的相似性分别为 93.3%和 96 .4%。
王朝辉周益军范永坚程兆榜张文荟
关键词:CDNA克隆
江苏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本文介绍了江苏玉米粗缩病病原鉴定和病害诊断技术,分析了病害发生规律,对病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周益军程兆榜范永坚王朝辉张文荟吴淑华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
文献传递
江苏省玉米粗缩病病原病毒的RT-PCR检测
吴淑华王朝辉范永坚周益军程兆榜张文荟
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均可由灰飞虱传播并侵染玉米使其发生粗缩病。两种病毒相似之处较多,常规方法很难区分。该研究根据以往已发表的这两种病毒的核酸序列,分别合成了两病毒的特异引物,利用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
关键词:
关键词:植物病毒病玉米粗缩病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