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根明

作品数:45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17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同位素
  • 8篇二叠纪
  • 7篇地质
  • 7篇化石
  • 6篇牙形石
  • 5篇三叠
  • 5篇碳同位素
  • 4篇疑源类
  • 4篇生物地球
  • 4篇生物地球化学
  • 4篇剖面
  • 4篇微生物
  • 4篇西秦岭
  • 4篇灭绝
  • 4篇古海洋
  • 4篇二叠纪末
  • 4篇二叠系-三叠...
  • 4篇大灭绝
  • 3篇地层意义
  • 3篇地球表层

机构

  • 3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高压科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45篇罗根明
  • 15篇谢树成
  • 9篇张克信
  • 6篇殷鸿福
  • 6篇寇晓虎
  • 6篇赖旭龙
  • 5篇黄俊华
  • 5篇江海水
  • 4篇朱云海
  • 4篇林启祥
  • 4篇李东东
  • 3篇宋海军
  • 3篇黄咸雨
  • 3篇童金南
  • 3篇冯庆来
  • 3篇徐亚东
  • 3篇陈奋宁
  • 3篇刘邓
  • 3篇李超
  • 2篇彭兴芳

传媒

  • 4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地球科学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深”微生物的地质作用——从气候环境变化到生态灾难被引量:2
2022年
“四深”微生物是指深海、深地、深空和深时环境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等。人们对“四深”微生物的了解非常有限,是亟待突破的地球生物学前沿领域。“四深”微生物的研究对理解地球生命起源、界定生物圈的边界条件、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以及行星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贡献。随着我国深海、深空、深地等重大工程计划的推进,一系列与“四深”微生物有关的前沿科学问题不断提出,包括地质微生物与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地质微生物的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地质微生物参与的隐匿地质过程等。特别是,“四深”环境活性氧自由基对微生物的影响、地质病毒对生物演化和地质过程的影响等前沿领域都亟待突破。活性氧自由基能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乃至整个生物圈的演化以及微生物地质作用都产生重要影响。病毒引发了现代和近代诸多全球性疫情爆发,地质病毒则可能对生物的背景灭绝和大灭绝以及一些地质过程产生影响。
谢树成罗根明朱秀昌王灿发袁松虎邱轩纪建达阮小燕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天体生物学古菌
贵州紫云晚泥盆世Hangenberg事件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研究
泥盆纪-石炭纪(D-C)之交的"Hangenberg事件"是显生宙以来重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之一。以生物的高灭绝率低出生率为特征,Hangenberg事件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创,同时还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剧烈打击。许多研究...
董曹辉罗根明
关键词:晚泥盆世碳同位素硫同位素
贵州紫云晚泥盆世Hangenberg事件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研究
泥盆纪-石炭纪(D-C)之交的'Hangenberg事件'是显生宙以来重大的生物绝灭事件之一。以生物的高灭绝率低出生率为特征,Hangenberg事件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重创,同时还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剧烈打击。许多研究...
董曹辉罗根明
关键词:晚泥盆世碳同位素硫同位素
文献传递
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概念、术语、有关规定与研究实例被引量:6
2012年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层型及点("金钉子")定位我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极大地推动了PTB及二叠系和三叠系研究进展。在简要介绍地层单位与全球界线层型与点建立的相关概念、术语和有关规定、地层划分的主要种类及其地层单位术语的基础上,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D剖面)为研究实例,综述了该金钉子剖面牙形石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现状。煤山D剖面构建了目前全球最完整的PTB地层牙形石带序列,为研究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物残存和复苏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坐标系,也为相关的地质事件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克信童金南赖旭龙何卫红江海水罗根明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牙形石
关键地史时期地质微生物对海陆环境的响应
谢树成胡超涌罗根明殷鸿福黄咸雨
该成果属于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微生物占据生物演化史30亿年的统治地位,是认识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地质历史时期的微生物了解得极少,主要瓶颈在于地质微生物不能像动植物化石那样可...
关键词:
华北13~17亿年前有机碳同位素、氧化还原界面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在13~17 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包括Nuna 超大陆的形成和硫化海洋的扩展.这一时期真核生物多样性很少发生变化,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也相当稳定,但有机碳同位素如何变化不是很清楚,它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组成的关...
谢树成罗根明黄俊华李超史晓颖
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浅水相与深水相的对比被引量:3
2008年
对华南的广西东攀剖面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二叠纪末期同沉积的灰岩透镜体中(第3层和第5-2层)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共鉴定出牙形石P1分子1属8种,包括一新种:Neogondolella dongpanensissp.nov.该剖面牙形石产出的特点表明这些牙形石属于Neogondolella yini带,且该剖面的第3-5层相当于煤山剖面的24层.根据牙形石资料和前人已发表的放射虫资料,认为东攀剖面的Neoalbaillella optima带至少延伸到了N.yini牙形石带的上部.
罗根明赖旭龙冯庆来江海水Paul Wignall张克信孙亚东吴俊
关键词:二叠纪末期牙形石动物群地层对比
青海同仁地区早三叠世晚期风暴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对该地区隆务峡一带的三叠系剖面进行了详细测制。根据在该剖面上所获得的化石资料,初步厘定了该套地层的地质时代。在该剖面早三叠世晚期的江里沟组上段发现一套风暴岩沉积,丘状层理非常发育。剖面下部以Sc、Sd组合和Sc、Sd、Se组合为主,并伴随着风暴浊流沉积,属于一套较深水的沉积;上部以Sa1、Sc、Sd、Se组合和Sa2、Sc组合为主,是一套属于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沉积产物。根据这些沉积构造特点和基本层序,判断其为远源风暴岩至B型近源风暴岩,下部为一套较深水型的远源风暴岩沉积,向上过渡为一套B型近源风暴岩沉积。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早三叠世晚期的沉积环境为风暴浪基面附近,早期海水逐渐变浅,晚期又出现了一个小的海侵。
陈锐明罗根明张克信林启祥寇晓虎
关键词:风暴岩古地理西秦岭
高分辨率地层学——以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研究为例
2013年
1高分辨率地层学的意义 高分辨率地层学的任务应是通过高精度的地层划分和对比,精确地恢复地球历史,服务于资源和环境需求;并古为今用,作为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在前新生代,当前应重点针对地史上环境和生命剧烈变化的突变期,作出万年级分辨率的地层划分对比及生命与环境演变过程。
殷鸿福谢树成童金南罗根明宋海军
微生物异化还原水铁矿介导的Ca-Fe碳酸盐矿物形成:对铁白云石成因的启示
2024年
白云石的成因机制至今仍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谜题(“白云石问题”).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具有类白云石晶体结构,因此研究这些矿物的形成机制可为解答“白云石问题”提供新线索.本研究利用一株海洋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在不同钙离子浓度(0~20mmol/L)条件下,通过氧化乳酸盐诱导水铁矿还原转化为次生碳酸盐矿物,以此评估微生物在铁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a^(2+)可以增强S.piezotolerans WP3细胞与水铁矿颗粒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提高反应体系中Fe(Ⅲ)还原速率.在不同Ca^(2+)浓度条件下,菌株WP3诱导生成的次生碳酸盐矿物类别有所差异:在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菱铁矿,而含钙体系中则为Ca-Fe碳酸盐固溶体,且这些固溶体的钙离子含量与反应体系中初始的C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的Ca-Fe碳酸盐固溶体化学组成为Ca0.8Fe1.2(CO3)2,与铁白云石类似.此外,这些微生物成因的“类铁白云石”具有纳米晶粒的形态,晶体结构中钙和铁元素呈无序分布,并且发育较多晶体缺陷.进一步成岩模拟实验证明,“类铁白云石”可以在水热条件下转化为有序铁白云石.基于成分类比性和转化规律,微生物成因的“类铁白云石”可能是沉积物(岩)中铁白云石的重要前驱体,可以被定义为“原铁白云石”.以上新发现对理解微生物在铁白云石乃至白云石形成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邓刘邓杨珊珊殷雅婷王鹏聪Dominic PAPINEAU王红梅王红梅王红梅朱宗敏罗根明
关键词:铁白云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