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HBV DNA NR的HBV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重复核酸检测、PEG沉降病毒富集联合in-house的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BsAg+&HBV DNA NR标本进行HBV DNA的确认、抗-HBc和HBsAg定量检测,并将HBV序列与对照组HBV慢性感染和隐匿性感染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20年12月,共检测标本792195份,筛选出HBsAg+&HBV DNA-标本53份(1∶14947)。获得S序列3份、Pre Core/Core序列4份,确认含有HBV DNA的标本有5份。Core区域发现独特氨基酸替换(P130T、P135Q/S、R151Q、G153S、S155F),可能对病毒包装、复制产生影响。结论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HBV DNA NR的血液存在极低水平的HBV DNA;低水平HBV DNA可能与Pre Core/Core区域的某些突变影响病毒复制有关。选择灵敏度更好的HBsAg和HBV DNA检测试剂能够进一步降低HBV经血传播的潜在风险。
目的分析核酸实验室2016~2019年环境监控情况,评价核酸实验室环境对血液筛查的影响。方法通过空气沉降、物表擦拭等方法,定期对NAT实验室进行月/季度环境监测,监控结果结合NAT联检/混检阳性率、鉴别/拆分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 2016~2019年本中心对核酸实验室内外进行48批次环境监测,有11批共计25处反应性位点,其中15处(60%)为走廊门把手或门禁,系与血清学实验室的公共区域,加强清洁消毒后连续6个月未出现反应性,2017年11月出现核酸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柜空气沉降阳性和Cobas S 201提取仪外部擦拭阳性,其余均为各区域门把手监测点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环监不合格率与检测量、NAT联检/混检阳性率、鉴别/拆分阳性率均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偶发的环境污染与检测量及阳性率无相关性,提示实验室现行的清消方法和防污措施及时有效,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血液筛查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的布局和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控体系,以实现核酸检测对环境的控制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