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积武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室急诊内镜诊断消化道大出血5例
- 2003年
- 李荣洲任宗海蔡积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 关键词:手术室急诊内镜检查消化道大出血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例分析被引量:35
- 2003年
- 李荣洲郑超秀蔡积武任宗海张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高频电凝电切
-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5年
- 李荣洲任宗海季婷婷詹爱霞施正超林勇蔡积武
-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189例原发性肝癌AFP、HBV感染标志物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HBV感染与AFP关系密切,应引起临床重视,加强防范措施,应用抗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方法:对189例原发性肝癌的AFP、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FP水平因HBsAg状态不同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HBsAg(+)的PHC患者AFP水平呈“高(水平)多低(水平)少”,HBsAg(-)的PHC患者AFP水平呈“高少低多”分布。AFP异常率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cAb(+)两种感染模式为高,与其它感染模式有高度显著之差异(P<0.001)。结论:PHC患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73.5%,HBcAb与HBsAg和HBsAb相比能更好地说明既往有过HBV感染。
- 林正理蔡积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标志物
- 血清IGF-Ⅱ在肝癌患者TACE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健康体检者48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健康体检者及介入治疗前后的肝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结果:介入治疗前、后血清IGF-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治疗有效组20例,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GF-Ⅱ水平的比较,显示第2次TACE治疗以后血清IGF-II水平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或P<0·001)。无效组13例,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GF-Ⅱ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TACE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IGF-Ⅱ的水平,检测血清IGF-Ⅱ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价TACE疗效、复发、转移及肝癌预后的指标。
- 任宗海虞希祥李荣洲林讷季婷婷蔡积武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肝癌少见的全身表现——旁癌综合症(附63例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本文观察187例原发性肝癌(PHC)并发低血糖症37例(19.8%),高脂血症17例(9.1%),高钙血症5例(2.6%),红细胞增多症4例(2.1%),文章对不同年龄组、不同大体型别肝癌不同性别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旁癌综合症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 林正理蔡积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并发症低血糖症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P选择素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P选择素浓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0例,健康对照组10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抽取血清,检测血清中TNF-α、ICAM-1、P选择素水平。结果SAP患者第1天ICAM-1, TNF-α,P选择素血清水平与MAP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第3、5天SAP患者ICAM-1,TNF- α,P选择素血清水平与MAP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AM-1、TNF-α、P 选择素浓度升高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 李荣洲任宗海林讷蔡积武
-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TNF-Α病情严重程度血清水平
- 幽门螺杆菌三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 2003年
- 施正超李荣洲蔡积武任宗海季婷婷林勇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学检测
- 肝癌少见的全身表现——旁癌综合征(附63例分析)被引量:5
- 1997年
- 观察187例原发性肝癌(PHC)中,有并发低血糖症37例(19.8%),高脂血症17例(9.1%),高钙血症5例(2.6%),红细胞增多症4例(2.1%)。对不同年龄组、不同大体型别肝癌及不同性别的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旁癌综合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 林正理蔡积武
- 关键词:肝肿瘤病例分析
- 青、中、老年肝癌患者AFP HBV—M值的对比分析
- 1998年
- 目的 对HBV—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探讨AFP及HBV在不同年龄组PHC病人中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AFP用放射免疫双抗法,HBV—M检测包括HBsAg、HBsAb、HBeAg、HBcAb、HBeAb。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青年PHC病人AFP异常率较老年组高,老年PHC患者AFP阴性率低,有助于AFP阴性的老年PHC的早期诊断。
- 林正理蔡积武
- 关键词:甲胎蛋白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