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 作品数:22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法律叙事与文学叙事被引量:3
- 2008年
- 赵静
- 关键词:文学叙事后现代主义风格文学运动二战以后学术主张语言交流
- 中上古蜀语研究三题被引量:3
- 2008年
- 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 汪启明赵静
- 关键词:蜀语巴蜀文化
- 广告语与模糊修辞被引量:18
- 2001年
- 模糊修辞是研究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一些广告语正是通过模糊修辞来加大作品的未定度和空白度,以激发人们的理解和想象,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
- 赵静
- 关键词:广告语言模糊修辞模糊语言模糊言语
- 语体的融合与转换——以古代判词为基本依据被引量:1
- 2006年
- 裁判文书的语言体式是典型的公文语体,而古代判词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现出文学语体对公文语体的渗透与融合。这为我们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语体的渗透、融合与转换提供了依据。可以通过语体的动态分析揭示出裁判文书语言背后的一些规律,为当前的裁判文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 赵静
- 关键词:语体判词
- 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与语言生态伦理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演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系列问题,如语言一体化、地区语言生态失衡、跨族群交流的民主和平等问题,是语言生态伦理学亟须关注的话题。这些复杂的语言生态问题不能简单照搬自然生态伦理的法则来处理,不同于拯救自然濒危物种,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伦理的建设需要考虑相关族群的语言功能分布,以及语言认同、语言自主权等因素。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伦理研究需要在对具体地域的语言生态资源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以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生态伦理规范、社区语言生态伦理、家庭语言生态伦理、语言生态治理伦理为重点,对少数民族语言层级的变化以及语言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提倡"多语分用"的语言使用观,以形成少数民族地区语言功能的良性互补与协同发展。
- 赵静
- 关键词:语言生态少数民族
- 从《西厢记》看“著”到“着”的发展
- 2009年
- 本文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依据,借助《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具体考察了“着”字的使用和形成过程。
- 李若曦赵静
- 关键词:虚化
- 经与权—古代司法中的修辞学被引量:3
- 2006年
- 经权之道是中国古代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性策略,体现在执法、审讯、断案、判决等整个司法过程之中,“经”指法律原则,“权”指变通,即古代司法的判决结果不仅要根据律令格式的规定,还要根据具体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变通。
- 赵静
- 关键词:修辞司法
- 《华阳国志》中的巴人语词被引量:7
- 2008年
- 笔者利用晋常璩《华阳国志》中的一些语言资料,对其中的巴人语词进行考释。对于缺乏文献资料的巴人语言来说,《华阳国志》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赵静
- 关键词:《华阳国志》巴人民族语言
- “和谐”释义考源
- 2011年
- 本文探讨了"和谐"一词的内涵及发展,通过文献用例,证明《汉语大词典》、《辞源》所收的书证是晚出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不确。
- 汪启明赵静才颖
- 关键词:语义辞源
- 语言风格的地域观——沙汀、福克纳小说语言比较被引量:1
- 2004年
- 以沙汀、福克纳小说语言的地域文化特征为比较依据 ,提出语言风格的地域观。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 ,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
- 赵静
- 关键词:语言风格福克纳乡土文学地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