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舒明

作品数:53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抑郁
  • 18篇抑郁症
  • 17篇双相
  • 13篇磁共振
  • 12篇双相障碍
  • 8篇双相情感障碍
  • 8篇情感障碍
  • 7篇静息态
  • 7篇工作记忆
  • 7篇波谱
  • 6篇抑郁症患者
  • 6篇影像
  • 6篇脑功能
  • 6篇成像
  • 5篇影像学
  • 5篇质子波谱
  • 5篇自杀
  • 5篇磁共振波谱
  • 4篇血清
  • 4篇症状

机构

  • 50篇暨南大学附属...
  • 17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杜克大学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53篇钟舒明
  • 50篇贾艳滨
  • 18篇王颖
  • 15篇黄力
  • 8篇刘滔
  • 7篇廖潇潇
  • 5篇谌建
  • 5篇赵辉
  • 3篇孙尧
  • 3篇何婷婷
  • 3篇张姗红
  • 3篇黄景玉
  • 3篇李智男
  • 2篇凌雪英
  • 2篇赵莲萍
  • 1篇陈超
  • 1篇马萍
  • 1篇王玉凤
  • 1篇周红春
  • 1篇刘斯润

传媒

  • 24篇中华精神科杂...
  • 6篇中华行为医学...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自杀意念的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生化代谢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评估伴自杀意念的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ve disorder,BD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钟舒明
关键词:双相障碍自杀意念磁共振波谱基底节丘脑
首诊强迫症和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及脑生化代谢差异的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 探讨首诊强迫症与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及脑代谢物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2-back、视空间位置记忆测试(visual space memory test,VSMT)、数字广度测试(digit span test,DST)和Stroop色-词关联测试(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SCWT)评估单纯强迫症(强迫症组,35例)、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共病组,38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41名)的工作记忆,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成像技术检测3组额叶、基底节、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e,NAA)、胆碱复合物(choline,Cho)和肌酸(creatine,Cr)的代谢水平,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3组工作记忆和脑生化代谢的差异.结果 强迫症组和共病组2-back正确数低于对照组(P=0.022、0.049);共病组VSMT[(1 963±1 193) ms与(1 302±587) ms]和SCWT-C[(16.6±4.2)s与(13.9±4.3)s]反应时较对照组长(P=0.004、0.007),VSMT正确数、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倒背、DS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0、0.042、0.006);共病组左侧前额叶白质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2.07±0.40与2.32±0.33,P=0.017).结论 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存在言语、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和中央执行功能的抑制缺陷,单纯强迫症患者仅存在言语工作记忆损伤,同时共病抑郁症的强迫症患者左侧前额叶白质神经功能下降.
钟舒明赖顺凯何婷婷王颖赵辉单炎炎李雪果贾艳滨
关键词:强迫性障碍抑郁症磁共振波谱学共病工作记忆
强迫症患者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2018年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伴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的全球终生患病率为2.3%,年患病率为1.2%,我国的年患病率为3.17%。目前,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损伤被认为是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核心症状。
卢倩怡贾艳滨钟舒明
关键词:强迫症功能影像学终生患病率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症视觉认知功能损伤的脑影像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和意志行为改变,并且自杀风险高,常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疾病负担.研究发现MD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视觉认知功能损伤极大影响MDD患者的社会功能.研究表明,MDD患者视觉认知功能损伤与脑内功能连接和异常激活密切相关,患者额叶、枕叶、颞叶、顶叶等脑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影像学改变. MDD患者视觉认知功能的改变主要受额叶及枕叶的影响,这可能与这两个脑区在解剖结构上包含大量的视觉皮层有关.额叶的激活可能与患者视觉认知损伤呈正相关;枕叶活动的减少对视觉处理产生影响,并且可能是认知功能损伤的起始因素.颞叶在表情识别中起着调节作用;顶叶区域的活动增强对视觉短期记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颞顶交界也被发现参与视觉图像和工作记忆的处理,并且能够观察到顶叶及颞叶的激活.本综述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以期揭示MDD视觉认知功能损伤的脑影像机制.
张一靓钟舒明赖顺凯贾艳滨
关键词:抑郁症视觉认知
Theta脉冲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自杀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其中对至少2种类型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为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Theta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又称theta暴发式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包括间歇性TBS(intermittent TBS,iTBS)和连续性TBS(connectivity TBS,cTBS)。其中iTBS在TRD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抑郁疗效,能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因此,本文将围绕iTBS在TRD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TBS治疗抑郁症提供临床指导和理论支持。
张荣旭黄东宋小东钟舒明贾艳滨
关键词:抑郁症经颅磁刺激物理治疗
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动态脑功能改变与皮质醇水平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动态脑功能改变及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醇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48例青少年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MDD+SI)、38例不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MDD-SI)和4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扫描,采用滑动时间窗分析方法,计算3组动态局部一致性(dynamic regional homogeneity,dReHo)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值;在完成扫描后24 h内静脉采血,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ACTH和皮质醇水平。采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3组dReHo和dF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激素水平。提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dReHo和dFC值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校正进行事后检验,并与激素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3组间d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主要是CrusⅡ和Crus I)(F=9.44,P<0.001)及左侧楔前叶(F=10.93,P<0.05)。3组间dF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与左侧颞中回(F=9.60,P<0.001),左侧楔前叶与双侧楔前叶(F=9.66,P<0.001)。与对照组和MDD-SI组比较,MDD+SI组皮质醇水平较低(P=0.013、0.039),3组间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D+SI组左侧楔前叶dReHo值(r=0.350,P=0.018)、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中回dFC值(r=0.362,P=0.015)均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伴或不伴自杀意念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均存在楔前叶和颞中回的动态功能改变;而小脑的动态功能改变可能为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特异性改变。伴自杀意念患者楔前叶和颞中回动态脑功能异常与其皮质醇水平异常存在相关性。
陈若宜陈盼陈观茂孙仕林唐鑫悦郭子玄陈超贾艳滨钟舒明黄力王颖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意念皮质醇
强迫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及诊治率低等特征。该疾病涉及5-羟色胺、谷氨酸及多巴胺系统相关基因变异以及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些潜在致病基因如何影响脑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强迫障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仍未有定论。影像遗传学通过将遗传学和影像学结合,可关联分析遗传变异、脑神经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目前已被应用于强迫障碍的病因学机制研究。作为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结合多基因关联分析或表观遗传的影像遗传学可能成为探讨强迫障碍中环境-基因-脑-行为模型机制的新趋势和新角度。因此,本文对强迫障碍的影像遗传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强迫障碍的病因学机制研究及临床精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陆晓丹钟舒明赵辉张一靓叶恺唯贾艳滨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基因
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特征。方法选取50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4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对rs-fMRI数据进行常规预处理,基于纹状体分区为双侧下腹侧纹状体、双侧上腹侧纹状体、双侧背侧尾状核、双侧背侧壳核尾、双侧背侧壳核头及双侧腹侧壳核头,以上述12个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经不依赖阈值集群增强(threshold-free cluster enhancement,TFCE)的多重比较校正,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FC值与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等临床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左侧背侧壳核尾与右侧颞上回(t=-5.46,P<0.008,TFCE校正)FC值减低,右侧背侧壳核头与双侧中央后回(右侧t=-4.85,左侧t=-4.81)及左侧楔前叶(t=-4.58)FC值减低(均P<0.008,TFCE校正)。上述脑区的FC值与HMAD24评分无相关性(r=0.171、0.002、0.005、0.098,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纹状体与颞上回、中央后回及楔前叶功能连接异常,上述脑区主要位于感觉运动区域,提示其在抑郁症的病理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陈枫陈观茂龚佳英贾艳滨钟舒明齐张璋赖顺凯黄力王颖
关键词:抑郁症磁共振成像纹状体
自杀行为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自杀是在死亡意愿下,由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文从影像遗传学角度,对5-羟色胺系统、电压门控Ca 2+通道α-1C亚通道、γ-氨基丁酸、纺锤体和着丝粒复合体亚基2等基因及其相关脑区进行综述,期待为自杀行为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自杀干预提供参考。
宋子衿赖顺凯钟舒明贾艳滨
关键词:自杀行为遗传学影像学
磁源性影像技术在常见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8年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很难用单一致病因素解释,其病因以及病程发展被归因于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近年,研究者将重点集中于探究精神疾病患者的脑神经活动的变化,试图从神经生物学方面解释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程变化特征及发病机制。
陈骏浩钟舒明李智男卢倩怡张璐贾艳滨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影像技术致病因素病程发展神经生物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