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海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128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6篇肝癌
  • 13篇肿瘤
  • 10篇肝肿瘤
  • 8篇癌细胞
  • 7篇蛋白
  • 6篇肝癌细胞
  • 4篇血管
  • 4篇细胞癌
  • 4篇免疫
  • 4篇甲胎
  • 4篇甲胎蛋白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癌
  • 3篇凋亡
  • 3篇胸苷
  • 3篇胸苷激酶
  • 3篇血管内皮
  • 3篇异质体
  • 3篇生物学

机构

  • 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萍乡市...

作者

  • 28篇钱海华
  • 27篇殷正丰
  • 20篇康晓燕
  • 12篇吴孟超
  • 9篇吴宗娣
  • 6篇陈磊
  • 6篇李瑾
  • 5篇施乐华
  • 5篇罗祥基
  • 5篇温莹浩
  • 5篇孙斌
  • 4篇王孟龙
  • 3篇虞紫茜
  • 3篇张小峰
  • 2篇杨甲梅
  • 2篇张妤
  • 2篇王翠红
  • 2篇翟蓓蓓
  • 2篇周彦明
  • 2篇王率

传媒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凝集素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检测甲胎蛋白变异体被引量:11
2001年
钱海华殷正丰崔贞福康晓燕吴孟超
甲胎蛋白变异体作为肝细胞癌预后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探讨AFP变异体作为HCC预后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涉及1991~1994年在我院第一次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AFP阳性HCC患者129例,术前采用小豌豆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测定血清AFP变异体含量,术后随访至1999年,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血清AFP变异体含量与HCC复发率、生存率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9例HCC患者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2.6%,66.7%和86.8%.AFP变异体含量≥20%组(A组,83例)和AFP变异体含量<20%组(B组,46例)的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7.3%和23.9%(1年),73.5%和54.3%(3年),92.8%和76.1%(5年).A组累计复发率明显增高(P<0.05).129例HCC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63.6%和41.1%.A组和B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3%和95.7%(1年),56.7%和76.1%(3年),32.5%和56.5%(5年).B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AFP变异体是恶性生物学的良好指标,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HCC预后和复发.
殷正丰康晓燕钱海华吴宗娣虞紫茜吴孟超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细胞癌预后肝肿瘤
应用改良的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解决在应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过程中对单一峰型的结果难以判断的问题。方法 对以往建立的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略作改进 ,在原来两块分别含凝集素和AFP抗血清的凝胶之间加一既不含凝集素也不含抗血清的凝胶条。选择 16例AFP异质体为均一型的血样本进行对照测定 ,并以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印迹法验证改良法的结果。结果 在只含凝集素的条件下表现为 1个峰的样本用改良法检测 ,良性肝病的样品峰型仍为 1个对称峰 ,恶性肝病的样品峰型由原来的 1个峰变为 2个峰。实验表明 ,应用改良法结果的重复性满意 ,并得到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印迹法的验证。结论 改良法使原本难以判断的结果清晰易辨 。
钱海华虞紫茜康晓燕殷正丰
关键词:凝集素甲胎蛋白异质体肝癌
肿瘤相关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迁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建立人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肝星状细胞(tHSCs)分离、培养方法,探讨tHSCs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切除的人肝癌组织样本中分离tHSCs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活化tHSCs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特征,光镜观察培养的tHSCs形态学变化;tHSCs无血清培养后,收集条件培养液,分别与肝癌细胞系QGY-7701、BEL-7402、SMMC-7721共培养,并以肝星状细胞系LX-2做对照,采用MTT法、细胞划痕实验、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从肝癌组织中分离的tHSCs活率在95%以上,纯度接近100%,在体外可进行传代培养与冻存。tHSCs能诱导3个受试肝癌细胞系产生典型的EMT样形态学变化及其分子标记物表达改变,表现为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表达减少(P<0.05),间质标记物波形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此同时,tHSCs能促进培养的3个肝癌细胞系增殖和迁移。结论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的原代tHSCs活力和纯度高,可用于tHSCs的生物学功能实验研究。tHSCs在诱导肝癌细胞产生EMT样改变的同时,体外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孙斌陈磊刘振宇钱海华施乐华殷正丰
关键词:肝肿瘤肝星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运动
mda-7/IL-24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mda-7/IL-24对不同类型的肝肿瘤细胞及正常肝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携带mda-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da-7,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PLC/PRF/5和正常肝细胞L02,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钙蛋白酶抑制剂Ⅰ(ALLN,25μmol/L)预处理上述细胞30min,观察阻断内质网应激通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感染Ad-GFP比较,Ad-mda-7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生长(P<0.01),诱导肝癌细胞凋亡(P<0.01,其中对HepG2细胞影响最明显),而对正常肝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ALLN预处理能部分抑制Ad-mda-7的上述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Ad-mda-7能诱导HepG2细胞BiP/GRP78、Bax蛋白高表达(P<0.01),caspase-12、caspase-3活化及p38 MAPK磷酸化;ALLN预处理能抑制Ad-mda-7转染引起的Bax蛋白高表达及caspase-12、caspase-3活化;而对BiP/GRP78的高表达及p38 MAPK磷酸化无影响。结论:mda-7/IL-24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诱导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
张小峰施乐华艾莉康晓燕温莹浩钱海华张妤殷正丰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肝肿瘤
曲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曲格列酮处理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化标记物E-钙黏蛋白和清蛋白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溴甲酚绿法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AFP。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曲格列酮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0/G1,并诱导E-钙黏蛋白表达。经曲格列酮处理后,清蛋白分泌量显著增加,AFP明显下降,细胞周期蛋白D1、c-my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曲格列酮可诱导肝癌细胞分化,抑制其生长,其机制可能涉及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蛋白表达。
周彦明温莹浩康晓燕钱海华李殿启杨甲梅殷正丰
关键词:曲格列酮肝肿瘤
癌灶内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治疗大鼠肝癌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AdVEGF tk)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 (DEN)诱导Wistar大鼠产生肝癌 ,将成癌鼠随机分组 ,在同鼠肝内的多发性癌灶中选取 2个孤立的癌灶分别作为参照癌和处理癌 ,记录癌灶直径。参照癌不作处理。处理癌分别用不同的重组腺病毒癌内注射 ,并从次日起连续 10d每天腹腔内给予丙氧鸟苷 (GCV)或生理盐水 1次。停止注射后第 10天剖腹测量处理癌和参照癌大小 ,比较各组间癌灶体积增长率。结果用低浓度DEN处理 12 0d ,所有被探查的大鼠均有典型的肝癌形成。与同鼠中参照癌相比 ,AdVEGF tk/生理盐水处理的癌灶体积增长率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 ,而AdCMV tk/GCV和AdVEGF tk/GCV处理的癌灶体积增长率平均值显著降低 (P <0 0 1) ,与AdVEGF tk/生理盐水组处理癌和参照癌的体积增长率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0 0 1)。AdVEGF tk/GCV处理癌与AdCMV tk/GCV处理癌体积增长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癌灶内注射AdVEGF tk对大鼠肝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王孟龙殷正丰吴宗娣钱海华康晓燕罗祥基吴孟超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肝癌
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转移小鼠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方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缓慢小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6个肝癌Hepa1-6细胞/0.2 ml,30 s内注射完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6个肝癌Hepa1-6细胞/2 ml,5 s内注射完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4周后摘取肝、肺、肾、脾组织并行H-E染色,大体和镜下观察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的成瘤情况。结果:对照组小鼠只在肺脏有转移灶形成,成瘤率为95%(19/20),肝脏、肾脏、脾脏未见有转移灶形成。实验组小鼠在肝脏和肺脏同时形成转移灶,肺脏成瘤率为94.7%(18/19),肝脏成瘤率为100%(19/19),脾脏、肾脏未见转移灶形成。结论: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注射循环肝癌细胞构建的小鼠模型可以模拟肝癌根治性切除后残留的循环肝癌细胞导致早期肝癌肝内复发转移的过程。
时志龙孙斌陈磊钱海华张孝峰殷正丰
关键词:肝转移
重组人中期因子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中期因子蛋白。方法 :应用 RT- PCR从人肝细胞癌组织总 RNA中扩增中期因子 c DNA,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 p ET- 2 4 a,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经肝素 -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 ,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印迹和细胞增殖试验对纯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 p ET- HMK能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 ,诱导表达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 ,经肝素 -琼脂糖柱亲和层析后纯化产物呈单一条带 ,特异性抗体反应证实是重组人中期因子 ,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其能有效促进 NIH 3T3细胞生长 ,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钱海华康晓燕殷正丰王翠红李瑾吴孟超
关键词:原核表达纯化生物学活性
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制备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小鼠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检测ASGPR在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ASGPR H1大亚基进行序列分析,选取ASGPR1全长序列制备免疫原。通过RT-PCR合成ASGPR1cDNA,构建ASGPR1表达重组载体,在E.coli BL21中表达后纯化,获得目的抗原。应用传统融合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单克隆抗体,常规检测单抗亚类和效价,竞争抑制实验鉴定单抗特异性。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ASGPR在多种肝源性与非肝源性细胞系以及多种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1,效价达112 800。竞争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该单抗具有很好的ASGPR结合特异性,而且识别的肽段位于ASGPR胞外段。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SGPR不同程度地表达于肝源性细胞系,但不表达于非肝源性细胞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SGPR专一性表达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在肝癌组织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肝癌中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肝癌(75.0%vs 28.6%,P<0.05)。结论成功制备高特异性人ASGPR小鼠单克隆抗体,适用于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GPR表达,可用于临床病理鉴定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
李军陈磊孙斌张妤钱海华殷正丰
关键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肝肿瘤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