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思伟
- 作品数:31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常德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于2008年1月—2012年4月,对该院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局麻+监护下,采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术后结合尿激酶溶血。对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总结疗效。结果 60例患者有1例复发,总有效率98.3%,疗效满意,无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结论采用非冲洗单孔钻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比单孔钻颅引流术等传统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好。
- 徐斌初贾若飞徐立新阙思伟冷海冰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对有头部外伤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积极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有4例确诊后经股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治疗。3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1例行瘘口远近端的颈内动脉闭塞术;3例患者应用1个球囊,1例应用2个球囊。结果 4例患者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缓解,1例于首次术后12 h症状再发,再次行栓塞治疗后缓解痊愈。结论 DSA检查是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金标准;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 冷海斌阙思伟
-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
- 体温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反应、神经修复及预后的影响
- 徐立新袁辉纯贾若飞阙思伟何芳张克美冷海斌梅涛王俊冯智君邵丽华
- 颅脑损伤是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已接近200/10万人口。虽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病死率及致残率仍高达35%-50%;为了改善重型颅脑损...
- 关键词:
- 关键词:颅脑损伤
- 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综合治疗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度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降低重度脑室出血的死残率。【方法】对重度脑室出血的病例行双侧脑室插管尿激酶持续冲洗、腰池持续引流及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2例重度脑室出血病人,存活18例,死亡3例,治疗过程中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有效率85.7%,2例病人因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及早疏通脑室系统梗阻是脑室出血的治疗关键,双侧脑室插管尿激酶持续冲洗、腰池引流及开颅手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 阙思伟计绍云贾若飞
- 关键词:脑室
- 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初步探讨
- 2018年
-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采用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疗效。分析患者病灶全切除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的KP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得到全切,2例次全切除,术后未见明显的脑功能损害加重表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早期KPS评分改善,术后早期都>80分,术前与术后早期的KP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能生活自理。结论选择Poppen入路切除天幕裂孔附近病变是安全、有效的,该入路手术视野宽敞,能在直视下操作,距离短;减少对重要静脉血管,静脉窦的损伤;减少对脑组织牵拉,降低脑组织的副损伤。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姚陵徐立新阙思伟冷海冰王年华
- 关键词:POPPEN入路
-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手术组2006年1月~2014年5月间接诊的4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其中35例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另6例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41例均获得...
- 陈华陈风华阙思伟
-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凋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2)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 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对照组(n=20)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38℃时予常规方法降低体温。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3、5、7 d的脑脊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的浓度及预后的差异。结果①组间比较,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值均在第1 d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第3、5及7 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根据伤后3~6个月GOS评分,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袁辉纯徐立新刘志雄贾若飞阙思伟冷海斌王俊梅涛
- 关键词:颅脑损伤体温调节预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 顶枕部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顶枕部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36例顶枕部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其中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充分暴露,有效控制出血,保护脑皮质及皮质引流静脉,妥善处理上矢状窦及大脑镰,可明显提高顶枕部矢状窦旁、镰旁脑膜瘤的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 王年华徐立新贾若飞阙思伟冷海斌聂猛梅涛王俊钟晨盛文乾君袁敏夏俊何俊
- 关键词:显微外科
- 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手术组2006年1月~2014年5月间接诊的4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其中35例分别采用了3种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另6例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 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其中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病人复发,2例未治疗的病人动脉瘤增大。结论治疗组和观察组做统计学分析(P〈0.01),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与小脑后下动脉的关系及对侧椎动脉的发育情况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
- 陈华陈风华阙思伟
-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
- 强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阐述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NICU内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感染率,NICU住院时间,神经功能预后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将202例入住NICU的重度颅脑外伤(TBI)患者前瞻性地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和传统的胰岛素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的总体死亡率,传统治疗组(Conventional Insulin Therapy,CIT)与强化治疗组(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相似(P=0.84)。接受CIT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接受IIT组(P<0.05)。接受IIT的患者在NICU的住院时间少于CIT组(P<0.05)。研究期间的两组院内死亡率相似(P=0.90)。接受IIT的患者组随访6个月的GOS评分高于CIT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 梅涛廖达光贾若飞徐立新阙思伟冯志君冷海斌王俊陈华陵姚王年华
-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强化胰岛素NICU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