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
- 作品数:23 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调查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的认知和态度。方法使用"腾讯问卷"的网络调查平台创建问卷,受访对象为全国范围内、有结直肠癌诊疗资质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及在读硕、博士研究生。问卷内容涉及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患者最佳的中医干预方式、最佳的干预时机、最关注的结局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必要性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推广应用的建议。回收的数据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结果从2020年9月24日至10月3日,本研究问卷浏览量为350次,收回调查问卷255份,去掉重复问卷11份,共收回244份有效问卷。受访者覆盖全国16个省份及直辖市;男女比例为2∶1;149名受试者具有研究生的学历;医护人员的执业范围不仅包括中医医生,还有32.79%的西医医护人员完成了此次问卷调查;高年资与低年资医护人员比例持平。关于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中医药干预方式,86.36%的中医医生认为口服中药最为合适;61.25%的西医医生推荐针刺治疗;65.71%护士最为认可艾灸治疗;73.68%的学生建议首选口服中药和中药灌肠的干预措施。对于中西医结合干预的时间节点,一线城市倾向于术后7天之内;非一线城市的中医院倾向于术后7天后。最为关注的结局指标依次是(1)生存质量、(2)并发症的发生率、(3)生存周期和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91.82%的中医医生、85.00%的西医医生、94.29%的护士、100%的医学生认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必要结合中医药的干预措施。未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建议集中在加大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科普力度、注重专业医师的培养、关注围手术期的肿瘤学进展、兼顾卫生经济学理念以及重视患者心理康复方面的内容。结论医护人员对中西医结合干预措施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 赫兰晔陈楠李嘉俊唐末武爱文杨宇飞贾小强
- 关键词: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
- 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抗凝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近20年来,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升高,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和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特异生存率更高,且远隔转移率更低。在现有的抗结直肠癌药物(5-Fu、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靶向药物)之外,阿司匹林是否也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阿司匹林与结直肠癌相关的临床研究,尝试客观的分析阿司匹林在结直肠癌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
- 陈楠李明李明
- 关键词:阿司匹林结直肠肿瘤肿瘤辅助疗法
- 结直肠癌化疗期中医诊疗指南被引量:2
- 2023年
-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1],2020年全球新增结直肠癌患者190多万例,发病占比10%,居世界癌症发病率第3;新增死亡病例90多万例,死亡率9.4%,世界总死亡率排名第2。其中我国2020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50多万例,发病占比12.2%,全国排名癌症发病率第2;新增死亡病例20多万例,死亡率9.5%,全国总死亡率排名第5。
- 许云费宇彤陈楠张春泽刁德昌程建平初玉平仓顺东吴存恩覃霄燕杨宇飞
-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中医
- 健脾补肾序贯方减轻结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健脾补肾序贯方对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59),试验组采用CapeOX化疗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治疗,对照组使用CapeOX化学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3、SCF、GM-CSF水平。结果 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5.0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3.85%、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0.88%、贫血发生率26.32%,低于对照组(57.69%、3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治疗时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3、SCF和GM-CSF水平均上升,对照组IL-3和GM-CSF水平下降,SCF水平稍上升。治疗后试验组SC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序贯方可减轻结肠癌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其机制可能与促进造血生长因子分泌,从而改善骨髓抑制有关。
- 吴娜孙凌云陈楠闫蕴孜宁春晖武爱文杨宇飞
- 关键词:结肠癌骨髓抑制化疗
- 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研究评估穴位贴敷在结肠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住院的结肠癌患者142例。按照随机序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均采用结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优化方案(简称中西ERAS方案),试验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联合安慰剂穴位贴敷。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排气、排便、排尿功能的恢复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对照组为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拔除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患者(P<0.05),2组开腹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插尿管比例、住院时间、安全性量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西ERAS方案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安全有效,可以加快患者术后排气功能的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赫兰晔陈楠李嘉俊吴娜杨宇飞武爱文贾小强
- 关键词:结肠癌穴位贴敷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
- 结肠癌组织浸润的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
- 背景:B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有证据表明,B细胞缺陷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加快,肿瘤微环境(TME)中B细胞聚集往往预示患者良好的预后,提示B细胞发挥了抗肿瘤作用。但多种TME中存在调节性B细胞(Breg),通过...
- 毋丽娜陈楠黄晶范天睿邱晓彦
- 围手术期输血临床医生应慎重使用
- 2016年
- 关于输血对患者预后影响的争论延续了数十年,然而仍有诸多问题,特别是对心血管风险的疑问尚无答案。虽然一些知名度高的研究表明,限制性输血策略可能优于宽松策略1-3,但尚未达成确定的共识。例如,最新发表的一篇关于输血影响的荟萃分析,纳入了31项临床研究和9813例患者,结论提示宽松的输血策略和限制性策略比较,总体并发症和死亡率两者无差异4。
- 陈楠顾晋
- 关键词:临床医生围手术期输血
- 围手术期输血策略尚待研究
- 2016年
- 疾病的外科治疗不可避免与围手术期输血相关,无论是术前或术中失血都可能对手术进程和术后恢复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对重度贫血或术中大出血患者常给予输血以挽救生命。然而,欧美学术界对输血策略尚未达成统一,目前存在两种观点:限制性输血与宽松性输血策略。一些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认为:围手术期输血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这其中包括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也包括心血管不良事件(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一种可能的假设即输血通过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负向调节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的发展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陈楠顾晋
- 关键词:围手术期输血策略外科治疗限制性输血
- 早期直肠癌治疗中的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早期直肠癌的预后较好。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对早期直肠癌的概念存在一些误区,部分医师对于诊治原则掌握不严格,造成诊治失当,影响患者预后。笔者在本文中根据国际上最新的诊治指南,界定了"早期直肠癌"的概念,探讨了新辅助放化疗后降期(ypT0-2)患者治疗原则及争议,阐述了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的手术指征和规范的操作方法,同时对于局部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下一步治疗策略给出建议,对于临床完全缓解患者实施"等待+观察"策略的思考。
- 顾晋王林陈楠
- 关键词:直肠肿瘤化学疗法直肠结肠切除术重建性
- 0~Ⅲ期直肠癌综合治疗856例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 总结单中心10年间0~Ⅲ期直肠癌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856例0~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全组患者男性470例,女性385例,平均年龄(58±12)岁.Kaplan-Meier法进行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的生存情况,Cox回归分析筛选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TNM分期0期18例,Ⅰ期209例,Ⅱ期235例,Ⅲ期394例.296例术前评估为cT3或N+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术前放疗,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4%(16/296),5年局部复发率为4.7% (14/296).所有患者总体局部复发率为4.8%,其中3年内复发占70.7%,5年内复发占97.6%.远处转移率为16.4%,3年内转移占82.9%,5年内转移占96.4%.肺转移患者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肝脏和其他部位转移(75.0%比21.7%,χ^2=25.691,P=0.000),CEA升高的发生率在肝转移患者中明显高于在肺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56.8%比37.8%,χ^2=25.691,P =0.000).生存分析显示0、Ⅰ、ⅡA、ⅡB、ⅡC、ⅢA、ⅢB和ⅢC各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90.0%、81.3%、76%、64.8%、69.3%、59.0%和36.8%,各期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5,HR=1.385,95% CI:1.066 ~1.801)、手术方式(P=0.029,HR=1.337,95% CI:1.030~1.733)、分化程度(P=0.000,HR=1.535,95% CI:1.222~ 1.928)、TNM分期(P=0.000,HR=1.349,95% CI:1.260 ~1.444)及脉管癌栓(P=0.001,HR=1.715,95% CI:1.258~2.342)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龄、手术方式、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和TNM分期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完善的术前评估、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辅助化疗以及严密随访是直肠癌综合治疗的关键.
- 陈鹏举姚云峰赵军李明彭亦凡詹天成杜长征王林陈楠顾晋
- 关键词:直肠肿瘤存活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