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锦叶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4篇组织化学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乳腺
  • 3篇肿瘤
  • 3篇口腔
  • 3篇病理学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乳腺浸润
  • 2篇乳腺浸润性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浸润性导...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自身免疫

机构

  • 8篇东莞东华医院
  • 7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黄锦叶
  • 8篇果海娜
  • 6篇李良
  • 5篇陈昌伟
  • 3篇肖亚芳
  • 2篇王璇
  • 2篇邓以勤
  • 2篇王娜
  • 2篇洪桂华
  • 2篇刘旭明
  • 2篇陈昌伟
  • 1篇廖松林
  • 1篇吴惠西
  • 1篇李海洋
  • 1篇李海洋
  • 1篇刘志国
  • 1篇何建芳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新医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氢醌诱变TK6淋巴母细胞及其裸鼠荷瘤组织Ki-67和Bcl-6基因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Ki-67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细胞增殖标志之一,而B细胞淋巴瘤-6(B-cell lymphoma-6,Bcl-6)基因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其在淋巴瘤预后中是否能作为判断标记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on Hodgkin lymphoma,B-NHL)组织、氢醌诱变的TK6淋巴母细胞及其裸鼠荷瘤体中原癌基因Bcl-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二步法对东莞东华医院2014-01-01-2018-12-31收治的85例B-NHL组织切片、氢醌诱变的人TK6淋巴母细胞及其裸鼠荷瘤体中Ki-67和Bcl-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χ2检验分析2个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及在临床分型诊断中的意义;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氢醌诱导的TK6细胞中Bcl-6和Ki-67基因的表达。结果 85例B-NHL组织中,Ki-67高表达率为82.35%(70/85),Bcl-6阳性率为84.71%(72/85)。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高表达率为95.35%(41/43),有别于非DLBCL中的69.05%(29/42),χ^2=10.113,P=0.001;Ki-67表达和B-NHL的恶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χ^2=21.642,P<0.001),并与Bcl-6在B-NH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3,P<0.001;但与年龄、性别均无关联,P>0.05;≥45岁患者Bcl-6阳性率高于<45岁患者(χ^2=9.939,P<0.05),说明Bcl-6的表达与年龄有关,而与性别、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均无关联(P>0.05),氢醌诱导恶变的TK6细胞中Ki-67的mRNA表达上升(t=3.853,P=0.031),且诱变细胞的裸鼠荷瘤实验瘤体经免疫组化检测可见Ki-67强阳性(均值为80%)和Bcl-6的阳性(均值为11.5%)。结论 Ki-67高表达是DLBCL的重要判别指标,且与B-NHL的恶性程度有关;氢醌暴露可能引起B-NHL疾病通路中相关癌基因Ki-67和Bcl-6的表达改变,且二者在蛋白水平具有潜在的相关性。
李良潘志杰张海桥凌晓璇黄锦叶钟柏森李洁优刘林华
关键词:BCL-6KI-67氢醌
P-gp和ABCG2在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P-gp和ABCG2在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口腔扁平苔藓组30例、口腔白斑组60例(根据病理再分为轻、中、重度非典型性增生3个亚组)、观察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30例、健康组30例,四组患者均行P-gp和ABCG2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组阴性,口腔白斑组P-gp和ABCG2阳性率均随恶性度增加而上升,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的P-gp阳性率分别为15%、25%、40%,ABCG2阳性率分别为10%、20%、25%。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gp表达阳性率为89%,ABCG2的表达阳性率为81%,对照组P-gp和ABCG2的表达率分别是61.5%和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检测P-gp、ABCG2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可辅助临床制定化疗方案及推断患者预后。
王璇黄锦叶邓以勤
关键词:P-GPABCG2口腔鳞状细胞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TAD2、c-MYC和ER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c-MYC、ER、PR、HER-2、CK5/6、EGFR的表达,以及7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TAD2的表达。结果 ATA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TAD2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基因分型(尤其basal-like亚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c-MYC有明显正相关性;ATAD2表达与ER、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TAD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尤其basallike亚型治疗的新靶点。
果海娜李良黄锦叶王娜陈昌伟何江耀
关键词: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ACC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ACC1、c-met的表达及MACC1与c-met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釆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78例癌旁正常组织MACC1的表达,检测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met、ER、PR、c-erb B-2、CK5/6、EGFR的表达。结果 MA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ACC1阳性表达与c-met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MACC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基因分型、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 MACC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独立指标之一,并有望成为抑制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新靶点。
果海娜王娜李良黄锦叶陈昌伟何江耀
关键词:乳腺肿瘤MACC1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学
阑尾巨大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1例
2006年
果海娜刘旭明黄锦叶吴惠西
关键词:阑尾间质瘤低度恶性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8例乳腺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PTs大体上均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且呈分叶状。肿瘤由具有双层排列的上皮成分以及过度生长的间质成分组成。根据间质的过度生长程度、细胞的异型程度、核分裂数、有无异源性成分以及肿瘤性坏死等继发性改变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3个级别。结论乳腺PTs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PTs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从良性到恶性均容易复发,治疗上首选手术扩大切除。
陈昌伟果海娜李良黄锦叶肖亚芳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
PD-L1、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及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GTVisionTM二步法检测DLBCL组织中PD-L1和Ki67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PD-L1、Ki67在DLBCL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44例DLBCL组织中,PD-L1阳性率为38.64%(17/44),Ki67高表达率为47.72%(21/44)。PD-L1的表达与Hans分型和Ann Arbor分期有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4.141;P=0.042,0.040),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均无关联(P>0.05)。Ki67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Hans分型和Ann Arbor分期均无关联(P>0.05)。DLBCL组织中PD-L1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74,P=0.012)。结论PD-L1的表达与DLBCL的Ki67增殖指数和恶性程度相关,可能参与了DLBCL的进展,并且可能与Ki67具有协同作用,其有望成为DLBCL预后判断的指标及免疫治疗靶点。
李良陈昌伟何江耀黄锦叶周懿雪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D-L1KI67免疫组织化学
NF-κB、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NF-κB、COX-2的表达与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癌这两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对照正常口腔组织16例,检测实验组30例口腔癌组织并含有口腔苔藓病变组织中NF-κB、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癌的表达与发病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中NF-κB和COX-2的表达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F-κB表达与口腔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NF-κB与COX-2的表达无相关,口腔癌中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3(P<0.01)。结论:NF-κB和COX-2与口腔癌的形成有关,两者与口腔癌的转移有一定关系。NF-κB与COX-2在口腔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它们在口腔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促进作用。
王璇黄锦叶陈昌伟邓以勤洪桂华果海娜李海洋
关键词:NF-ΚBCOX-2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癌
宫颈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5
2016年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据流行病学资料研究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占据宫颈癌发病率的80%,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显示,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R-HPV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高度相关,本研究通过宫颈脱落细胞HR-HPV分型检测,
果海娜何江耀李良黄锦叶
关键词:宫颈组织高危型基因型别阴道镜检查子宫颈病变
阑尾恶性间质瘤一例被引量:3
2002年
何建芳刘旭明廖松林黄锦叶
关键词: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