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丰美萍

作品数:1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纤毛
  • 16篇纤毛虫
  • 16篇毛虫
  • 11篇丰度
  • 10篇浮游
  • 10篇浮游纤毛虫
  • 8篇生物量
  • 8篇物量
  • 6篇砂壳纤毛虫
  • 3篇夏季
  • 3篇南海北部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周年变化
  • 2篇浮游植物
  • 1篇断面
  • 1篇摄食
  • 1篇生长率
  • 1篇生态学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天津渤海水产...

作者

  • 18篇丰美萍
  • 17篇张武昌
  • 16篇肖天
  • 15篇于莹
  • 9篇李海波
  • 4篇孙军
  • 4篇张翠霞
  • 2篇蔡昱明
  • 2篇陈雪
  • 1篇张瑞峰
  • 1篇董逸
  • 1篇蒋增杰
  • 1篇刘诚刚
  • 1篇李超伦
  • 1篇武洪庆
  • 1篇张文燕
  • 1篇郭术津
  • 1篇周锋
  • 1篇赵丽
  • 1篇赵楠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2年7月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王湾砂壳纤毛虫空间分布(纤毛门,砂壳目)
丰美萍张武昌张芳于莹赵苑李超伦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
冬季黄、东海一断面表层砂壳纤毛虫群落被引量:3
2014年
于2012年11月18日至12月21日,在黄、东海沿从南向北(26~36°N)一个断面24个站采样调查了表层(4 m)砂壳纤毛虫群落。共发现砂壳纤毛虫17属,32种。各站砂壳纤毛虫种丰富度为2~15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2478~88550个/m3。整个断面优势种为筒状拟铃虫、白领细壳虫、小领细壳虫和钝囊坎虫。巴西拟铃虫仅出现在青岛近岸(24号站),但丰度很高(10960个/m3)。砂壳纤毛虫种类多样性从南向北降低,从近岸向远岸增加,黏着壳的比例在近岸水浅处较多,在水深大于50 m 的站位,透明壳所占比例大大增加。不同种类的砂壳纤毛虫有着不同的分布区域,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可分为南方种,北方种和广布种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的砂壳纤毛虫可以分为3个群落。
李海波张武昌于莹丰美萍肖天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群落结构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
丰美萍张武昌肖天
春季和秋季东海陆架区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被引量:1
2013年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在东海陆架区进行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调查.春季和秋季纤毛虫的平均丰度分别为(614±861)和(934±809)ind·L-1,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0±3.91)和(0.93±0.99)μgC·L-1.表层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分布在近岸及远岸海区,秋季主要分布在远岸海区.春季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在水体上层较高;秋季纤毛虫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时在水体底层也会出现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春季无壳纤毛虫群落的粒级较大,秋季较小.砂壳纤毛虫占纤毛虫丰度的平均比例春季和秋季分别为(26.9±34.3)%和(44.9±25.2)%.两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27属52种,春季丰度较大的种为原始筒壳虫、橄榄领细壳虫及筒状拟铃虫,秋季丰度较大的种为原始筒壳虫、小领细壳虫及矮小拟铃虫.纤毛虫丰度与温度、叶绿素a(Chl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砂壳纤毛虫丰度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群落结构变化与温度显著相关.
于莹张武昌周锋刘诚刚丰美萍李海波赵苑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被引量:8
2010年
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设置13个断面(82个站位),调查大型网采(孔径76μm)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种丰富度。调查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22种,南海新纪录7种;其中Tintinnopsis(拟铃虫)最多,共10种,Codonellopsis(类铃虫)次之,共6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 768ind·m-3,平均为(2 851±7 244)ind·m-3,生物量为0—609.92μg·m-3(以碳含量计算,下同),平均为(42.75±110.80)μg·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1 000ind·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所采集种类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高叶绿素a浓度(Chl a);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多呈斑块状分布。各站位种的丰富度为0—12,水平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Tintinnopsis schotti和Tintinnopsis radix为优势种。
丰美萍张武昌张翠霞肖天李超伦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南海北部
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名录被引量:2
2011年
砂壳纤毛虫隶属于纤毛门、旋毛纲、环毛亚纲、砂壳目。本文总结了自Kofoid和Campbell(1929)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2008)的分类系统,整理成世界砂壳纤毛虫新名录。厘清砂壳纤毛虫共有15科69属954种,其中海洋种为15科69属925种,淡水种为3科5属29种。在所有属中,以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包含物种最多,为137种,其中海洋种为118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4种,海洋种13科36属144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杯形铃壳虫(Codonella cratera)、湖泊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lacustris)、蜉蝣筒壳虫(Tintinnidium ephemeridum)、蝌蚪筒壳虫(Tintinnidium ranunculi)、半缘筒壳虫(Tintinnidium semiciliatum)、纺锤拟铃虫(Tintinnopsis fusiformis)、伊利诺拟铃虫(Tintinnopsis illinoisensis)、卵圆拟铃虫(Tintinnopsis ovalis)、圆柱拟铃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这9个种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部分译为似铃虫属(Tintinnopsis)的中文名统一为拟铃虫属,部分译为麻铃虫属(Leprotintinnus)的中文名统一为薄铃虫属,将截短角口虫(Salpingella decurtata)改为截短号角虫,将冰生拟铃壳虫(Codonellopsis glacialis)改为冰生类铃虫。
张武昌丰美萍于莹张翠霞孙军肖天
关键词:纤毛虫
夏季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水平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于2007年8—9月在南海西部海域,使用浮游生物Ⅲ型网垂直拖网采集海洋表层(200m以浅)浮游砂壳纤毛虫,共发现7属12种,其中优雅真铃虫(Eutintinnus elegans)和勃兰氏拟平顶虫(Xystonellopsis brandti)为南海新纪录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11622个·m 2,平均(2218±2254)个·m 2。各站种丰富度范围为0—6种。优势种有5种:尖形钟形虫(Cyttarocylis acutiformis)、宽口钟形虫(Cyttarocylis eucecryphalus)、费瓦拟平顶虫(Xystonellopsis favata)、南方类铃虫(Codonellopsis meridionalis)、圆锥条纹虫(Rhabdonella conica)。圆锥条纹虫聚集强度最高,属于适盐、适温范围较窄的浮游动物;尖形钟形虫与宽口钟形虫的聚集性最弱,分布较为均匀。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群落受南海流系、水团和季风的影响,整体稳定性均较低。大洋铃鼻虫(Codonaria oceanica)、费瓦拟平顶虫、圆锥条纹虫与温度、盐度、深度等呈现相关性,而总丰度、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性。圆锥条纹虫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系数高。与南海北部相比,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类群与南海北部为同一区系,但是种类组成中远洋种占主要部分,丰度大大低于南海北部。圆锥条纹虫的优势度(Y=9.4%)、平均丰度[(1811±1636)个·m 2]和最大丰度值(4809个·m 2)最高,且聚集强度高,与温盐因子的相关性较好。
丰美萍张武昌于莹肖天孙军
关键词:砂壳纤毛虫丰度南海西部
海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发现了许多有关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实验室内培养纤毛虫并开展桡足类对其清滤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为0.1—58.1mL/(ind.·h)。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方式有多种,包括伏击摄食和通过游泳过滤海水中的纤毛虫等。有的纤毛虫有逃避摄食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自然状况下桡足类群体对自然饵料中纤毛虫的摄食得到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多数情况下低于40mL/(ind.·h)。实验室内和自然海区的研究都表明,与浮游植物相比,桡足类倾向于选择摄食纤毛虫。根据现场测定的清滤率和桡足类丰度估计自然海区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压力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群体对纤毛虫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大约为每天5%。这些自然海区的研究多集中在近岸区域,需要加强对大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
张武昌陈雪李海波丰美萍于莹赵苑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桡足类摄食清滤率
海洋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作为微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浮游纤毛虫是连接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有些浮游纤毛虫在生活周期中会形成包囊,条件适宜时包囊会萌发,这对纤毛虫种群动态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于浮游纤毛虫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营养期细胞,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尚少,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浮游纤毛虫包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包囊的形态、沉积物中包囊的丰度、包囊形成的环境因素、包囊萌发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包囊萌发的影响等方面,希望对国内开展浮游纤毛虫包囊的研究有所裨益。
于莹张武昌丰美萍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包囊生态学
桑沟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被引量:7
2013年
于2011年4、8、10月及2012年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 552±10 979)个/L,范围为408~61 667个/L;纤毛虫的平均生物量(以碳计)为(4.79±5.77)μg/L,范围为0.35~33.09μg/L。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湾内,湾中和湾外丰度相对较低;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在盐度较高的海区总体较高,呈现朝向外海分布的趋势。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北,夏季向湾中部迁移,秋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南,冬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部,高值区随季节大致呈顺时针迁移的趋势。纤毛虫的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无壳纤毛虫夏季粒级较大,冬季粒级较小;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较大,秋季较小。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7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砂壳纤毛虫在纤毛虫总丰度中的比例平均为16.3%±21.9%,夏季最高(36.3%±27.8%),冬季最低(4.9%±5.9%)。纤毛虫丰度与温度、盐度、Chl a浓度及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蓝细菌及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于莹张武昌蒋增杰赵苑丰美萍李海波肖天
关键词:浮游纤毛虫丰度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