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旭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肌钙蛋白
  • 2篇梗死
  • 2篇钙蛋白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

机构

  • 5篇榆林市第二医...
  • 2篇西安市第四医...

作者

  • 5篇何旭
  • 2篇马思蕊
  • 2篇王颖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依诺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比较依诺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 UFH组总有效率达96.88%,LMWH组总有效率达96.97%,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何旭
关键词:依诺肝素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_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测定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5例AMI患者,根据开始发作胸痛至就诊时间分为两组,A组45例,胸痛0~4藏自治区h;B组40例,胸痛4~6h。所有患者就诊后立即检测hs-CRP及cTnI浓度,并以同期在体检中心选取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探讨hs-CRP及cTnI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A组hs-CRP测定数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测定数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都低于正常参考值。B组hs-CRP和cTnI测定数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可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检测cTnI具高特异性,联合二者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何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
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CHD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33例)。对两组患者个体资料、病情诊疗资料进行分组统计,并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相关影响因素,再将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1)CHD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几率为41.25%;(2)影响CHD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功能分级(NYHY)分级、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血脂异常(P<0.05);(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CHD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高危因素有: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NT-proBNP>325 ng/L、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扩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扩大。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受到患者基础疾病及心脏功能状况的影响较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预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于临床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何旭刘莹杨妮
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钾离子通道、肌钙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淋巴细胞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PC)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5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血浆Hcy≤15μmol/L组(A组,44例)和血浆Hcy>15μmol/L组(B组,51例),检测两组血脂、cTnI、Hcy、淋巴细胞VGPC蛋白及其mRNA浓度,探索Hcy浓度与cTnI、淋巴细胞VGPC表达的关系。结果B组cTnI、Hcy浓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淋巴细胞VGPC蛋白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0,P<0.01)。B组淋巴细胞VGPCmRNA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7,P<0.01)。Hcy浓度与cTnI、淋巴细胞VGPC蛋白、mRNA浓度呈正相关(r=0.57、0.48、0.31,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浆Hcy浓度与cTnI、淋巴细胞VGPC表达密切相关,Hcy浓度可能会影响淋巴细胞VGPC表达,进而引起血浆cTnI浓度上升。
王颖马思蕊何旭
关键词: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心肌肌钙蛋白淋巴细胞
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心肌耗氧量]、生存质量(SF-36)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37/4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LVEF,CO,心肌耗氧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LVEF,CO,心肌耗氧量比较,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LVEF和CO均高于对照组,心肌耗氧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评分和Barthel指数方面,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1.10%(5/4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88%(4/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王颖马思蕊何旭
关键词:心力衰竭替米沙坦培哚普利心功能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