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兵

作品数:3 被引量:105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降水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顶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温度
  • 1篇流层
  • 1篇空间插值
  • 1篇GIS技术
  • 1篇层顶

机构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辽宁省气象台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3篇明惠青
  • 3篇蔡福
  • 3篇刘兵
  • 2篇于慧波
  • 1篇矫玲玲
  • 1篇李辑
  • 1篇唐凯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沈阳地区对流层顶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对1977-1992年1,4,7,10月沈阳第一和第二对流层顶月平均高度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沈阳是以第一对流层顶为主的地区,第二对流层预只有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第一对流层顶的高度、温度以及出现频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高度在1月最低,7月最高;温度在3月最低,8月最高。第二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温度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第一对流层顶在各个月份温度都随高度增高而降低,降幅1月最小,7月最大,4月和10月居中。第二对流层顶温度随高度变化只在7月显著递减;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在10月显著降低,降幅为453m/10a,其他月份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一对流层顶在7月显著降温,降幅为1.8℃/10a,10月增温显著,升幅为2.0℃/10a。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不同月份都表现出弱升高趋势,但不显著。1月和10月的降温和升温显著,降幅和升幅分别为1.7℃/10a和1.2℃/10a。
蔡福李辑明惠青刘兵于慧波
关键词:对流层顶温度气候特征
降水要素空间插值精度的比较——以东北地区为例被引量:73
2006年
以1961年~2004年东北3省44年172个观测站的四季降水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方法1)、趋势面模拟+残差内插(方法2)、ANUSPLIN软件插值(方法3)、空间化气候值+年际距平值(方法4)4种空间插值方法,以相同建模站不同检验站、相同检验站不同建模站以及不同检验站不同建模站3种形式分别对多年平均降水,单年丰水年和少水年的冬、夏、年降水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精度比较,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多年还是单年数据,方法3对降水数据空间插值相对误差都是最小的,是一种操作方便,易于批量运算的最优方法。对于每种插值方法,不同时间尺度夏季和年降水空间插值相对误差小于冬季,而夏季和年差异不大,不同季节降水空间插值相对误差丰水年明显小于少水年。在检验站相同情况下,建模站增加并不一定会使降水要素空间插值精度提高;由于空间分布的差异.在建模站相同情况下,检验站数目增加对空间插值的精度影响不大。
蔡福于慧波矫玲玲唐凯明惠青刘兵
关键词:降水空间插值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东北地区不同时期降水的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146个站1961—1990年与1971—2000年的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气候值进行分析,与传统统计方法的结果对比后认为传统的统计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不同时段数据的差异。通过在GIS平台上对两组气候值差异百分比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黑龙江西南部以及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南部和辽宁中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增加3%~6%,其余地区减少,其中辽宁南部和西北部减少幅度最大,达6OA~9%;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以及辽宁中部地区年降水量增加,其余地区减少,辽宁南部地区减少幅度最大,达6%~9%。
蔡福明惠青刘兵于慧波
关键词:地统计学GIS技术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