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华 作品数:121 被引量:38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安络小皮伞醇提取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安络小皮伞醇提取物(MAEE)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MAEE高、中、低剂量(800、400、200 mg/kg)组,每组8只。CCI术后14 d,连续ig给药7 d。于1、3、5、7 d给药后2 h测定大鼠机械痛阈(MWT)值和热痛阈(TWL)值,并在停药后连续测定3 d。于给药7 d后,取各组大鼠脊髓L4-L6节段,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APK家族蛋白p-ERK、p-p38、p-JNK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续7 d给予MAEE能够剂量依赖性的缓解CCI诱导的大鼠机械学过敏及热痛学超敏(P<0.05、0.01);下调CCI大鼠脊髓L4-L6节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以及p-ERK、p-p38、p-JNK的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MAEE剂量依赖性的缓解CCI诱导的机械学超敏及热痛学过敏,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CI大鼠脊髓TNF-α、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降低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相关。 赵思思 戴文玲 刘吉华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促炎性细胞因子 MAPK家族 一种具有抗氧化衰老作用的功能食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抗氧化衰老作用的功能食品涉及功能食品领域,它包括以重量份计的海英菜10-50份、黑芝麻10-30份、山楂10-30份、螺旋藻5-30份、燕麦10-30份、小麦10-30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余伯阳 刘吉华 蔡金龙 周祥 寇俊萍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生产紫堇达明的生物转化发酵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生产紫堇达明的生物转化发酵工艺,是利用保藏号为ATCC-13273的灰色链霉菌,在为玉米粉30份,豆粕7.6份,酵母粉5份,KH<Sub>2</Sub>PO<Sub>4</Sub>5份,NaCl5份,F... 余伯阳 徐田 刘吉华文献传递 一种中药单体在制备PCSK9靶点抑制药物中的应用 Kaempferol 3‑O‑2''‑(6'''‑p‑coumaroyl)glucosylrhamnoside(KCGR)降脂领域;KCGR在制备PCSK9靶点抑制药物中的应用;首次发现KCGR具有特异性的抑制PCSK9... 刘吉华 刘秀峰 李丽文献传递 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产生菌株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2 2007年 以赖氨酸为唯一氮源,从土壤中分离到36株能够利用赖氨酸的菌株,从中筛选到2株具有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活力的菌株。并对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形态以及ITS序列鉴定,菌株2-14鉴定为轮枝霉菌(Ver-ticilliumsp.)。该菌株能将L-赖氨酸代谢转化为L-哌可酸,并且其中几乎不含有D-哌可酸。该研究为国内L-哌可酸生物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颜媛 刘吉华 张剑 余伯阳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合成条件的优化 2008年 以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轮枝霉菌(Verticillium sp.)2-14为起始菌株,在摇瓶发酵水平上对其产赖氨酸6-氨基转移酶的条件,包括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了优化,并对基本无机盐离子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LAT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为:0·2%L-赖氨酸,3%可溶性淀粉,0·5%KH2PO4,0·1%MgSO4·7H2O.通过考察菌株生长与产酶进程发现,培养52h时酶活达到峰值1217U·L-1,与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一倍. 颜媛 刘吉华 余伯阳 张剑关键词:发酵 具有生物碱转化活力的4株喜树内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18 2006年 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根、枝条、叶和果实中分离纯化了48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J-3、J-4J、-5、J-8对盐酸罂粟碱、硫酸长春碱等天然活性产物具有转化能力。采用PCR技术对这4株真菌rD-NA的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得到4株真菌的ITS序列,用Blast调出与菌株ITS同源的序列,用DANMAN6.0软件中的Multiple Sequence Alighment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辅以生理形态指标进行种属鉴定。菌株J-3J、-4分别鉴定为Phomopsis acuminata J-3和Phomopsis acuminata J-4;J-5鉴定为Phomopsis acuminataJ-5;J-8鉴定为Phomopsis acuminata J-8。上述工作为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天然活性产物进行微生物转化,丰富天然化合物类型并进行构效关系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邓静 刘吉华 余伯阳关键词:喜树 内生真菌 ITS 基于SELEX技术的疾病标志物发现新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1年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可以标记生物体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生化指标。在疾病研究中,生物标志物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机体所处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为疾病的诊断、鉴定提供辅助手段。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是指从随机单链寡核苷酸库中筛选获得与靶分子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基于SELEX技术筛选获得的差异靶分子适配体可促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尤其是细胞SELEX(Cell-SELEX)。文章综述了基于SELEX技术发现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新策略和新进展,以及核酸适配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赵纳杰 刘秀峰 刘吉华关键词:生物标志物 适配体 疾病诊断 靶向治疗 定向进化CYP105D1酶提高l-THP转化活性研究 2019年 细胞色素CYP105D1是Streptomyces griseus ATCC 13273中生物转化左旋四氢巴马汀合成左旋紫堇达明的关键酶,课题组前期成功在原核体系中克隆了CYP105D1,实现了利用工程菌株生物转化合成制备左旋紫堇达明。但是,CYP105D1存在着转化活性低、酶稳定性差等缺陷,因此希望通过定向进化手段改造CYP105D1,提高左旋紫堇达明的产量。研究首先通过同源模建与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CYP105D1与底物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然后选取了其中8个位点进行定点饱和突变。突变文库筛选结果与全细胞转化结果显示,突变体R98AR99A的转化率提升至原先的1. 48倍。研究通过对CYP105D1酶进行定向进化,成功提高了左旋紫堇达明的生物转化合成效率,并进一步揭示了CYP105D1与底物左旋四氢巴马汀的相互作用机制。 欧晨辉 沈辰 赵万里 郭蕊琳 刘吉华关键词:左旋四氢巴马汀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定向进化 茄科植物海南茄的研究进展 2016年 海南茄(Solanum procumbens Lour.或Solanum hainanense Hance)在越南已经被用于抗炎、抗组胺和虫蛇咬伤等。根据文献报道对海南茄的形态,组织培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一综述,为海南茄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参考。 阮文秀 刘吉华关键词:茄科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